开放课堂 放飞个性
2018-03-28向劲芳
向劲芳
【摘要】 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中,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注重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展特点,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张扬,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通过发挥个性教学的魅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开放 教学 学生 个性 自由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47-01
0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我们的美术教学还是在重复着那曲满堂灌的老歌。老师的教学内容悬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上,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教学观念陈旧,忽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发展特点,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解放、张扬,学生的心灵得不到自由,完全禁锢在教师的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个性得到解放,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下面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巧置情景,调动学生的感知欲
要让学生喜欢美术,就必须要让学生从心里对美术产生一种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一种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一切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能离开环境,儿童自出生后就会在社会生活、周围环境及家庭中生活成长。由此可知,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让学生产生美术学习的需要,就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生活。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知识与技能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儿童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贴近于他们的真实生活。了解这一点,就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体验情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
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描绘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都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一种情感的外在体现。作为美术教师应该认真地看待,悉心体验,不可小视。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在教师刚布置完作业一会儿就举起自己的作业本让老师看,“老师,你看我画得怎么样?”乍一看,他只是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了一些你不知名的点与线罢了。对于这种现象也许你会很气愤,但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话,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小孩的一时冲动,也不是他的故意作秀,他却恰恰给你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这位学生开始喜欢上了美术,他只是在试探老师对于他们的态度,需要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看似乱七八糟的点与线,也许你一时看不懂,但学生自己很明白,做老师的不应该冒然打断或批评,而应该站到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事理,切不可以成人之心度孩子之理。现代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于成人的监督,因此,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对美术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教师千万不要粗鲁地打断,应给予正确引导、由衷的表扬。
三、积极引导,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满足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让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儿童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乐趣之中。如《有趣的拓印》,在活动之初,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看过魔术吗?喜欢看吗?”为引起学生兴趣,再进一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变魔术”,有效的把学生注意力引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接着我拿起手中的白纸,展示两面都是空的:“现在老师要把一片树叶变到纸上去,你想让它变什么颜色?”学生的回答有变绿、变红、变黄……,接着顺应学生选择的绿色,并悄悄的拿出另一片树叶放在纸下,用蜡笔拓印; “瞧,一片新的绿叶变出来了”,“真漂亮,我也想变”。有学生情不自禁想用蜡笔在纸上画出来。“大家想知道怎样变吗?”我马上移开纸,呈现纸下的树叶,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用树叶印出来的,我也会印”,“我想印”,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运用自主探究拓印的方法。接著引出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如硬币、树皮、玻璃、花边等材料,它们都可以拓印出美丽的纹理来,在分给小组各种材料拓印时,可用摸来体验纹理,找出能拓印的物品,最后让学生选择想拓印的物品,自己探究拓印。这样一来学生带着兴趣发现了秘密——拓印,知道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拓印带来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我们应该承认儿童自身存在的自主发展能力,大多数学生因个性等条件的差异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条件,正确引导、启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敢于去思考,敢于去实践,敢于去创造。实践证明,只有我们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学生用画笔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去表现他们的爱好,表现他们的追求,并给予恰当的辅导,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感、满足感。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怎样使学生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喜欢每门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千万不要忽视他们心理需要,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这实则满足了学生心理上的成功需要,这种成功会促使他们会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正确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事事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状态,让美术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相信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学教程》,汕头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