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几点认识

2018-03-28冯文菁

关键词: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内涵

冯文菁

【摘要】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顺应了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需求,迅速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内涵、两者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做准备 。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发展历程 理论基础 内涵 两者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039-02

0

我国提出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的时间 ,课堂教学作为影响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 ,无疑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需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倡导启发式 +探究式 +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改革评价制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育信息化的召唤下应运而生, 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为我国课改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翻转课堂的核心内容是微课,微课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 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尝试了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内涵、两者的关系,为以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做准备。

一、关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微课”是“Micro Courses”的英译,又被称为“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名词的出现,微课程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公开的一些微课网站如:萨尔曼·可汗学院、TED教育演讲已经让微课成为人们熟悉的一种非正式学习形式,与此同时,大专院校也正在尝试将微课整合于他们的正式课程之中。2009年,最早的例子出现在新墨西哥的法明顿SanJuan学院,该学院为一个新的在线学位项目下的职业安全课程开发了一些简短的录制课程,每一节都包括一个简介、一些关键点和一个总结。同时,微课作为一个工具,最早出现于在线学习,也被应用于教室和实验室的动手活动中,“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ReverseInstruction,Inverse Teaching)也称作反转教学(Flipped Instruction)、视频点播教学(VodcastingEducation)、教育视频点播教学(Educational Videoon-Demand)等,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練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课堂因此变为学生消化知识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2000年,美国Maureen Age,Glenn Platt and MichaelRegalia在“Inverting the Classroom: A Gateway to Creating an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一文中介绍了他们在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翻转教学”的模式,以及取得的成绩,但是并没有提出“翻转课堂式”或“翻转教学”名词。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 Jonathan Bergmann and Aaron Si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并推动这个模式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使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的方法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

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 Theory)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 以皮亚杰、布鲁纳等人所进行的关于儿童发生认识论和有关发现学习的开创性研究为基础, 发展起认知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与认知主义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而且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的情境。 建构主义者认为,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个人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正确、丰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的这些观念为我们研究基于“微课”的翻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一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 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 也就是说, 学习是学习者自 己的事情, 谁也不能代替。 因此,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保证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 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的含义是学习者自主调控自己的学习并通过质疑、探究、分析和实践等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0 世纪早期至50 年代,杜威等提出的“做中学”的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尤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美国著名学者。齐默曼的自主学习理论也指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现在三个方面:元认知、动机和行为。元认知体现在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指导和评价;动机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行为反映出学生能够选择和创造有利于学习效果的环境(Zimmerman B. J. 1989)。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我国学者把自主学习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有学者把自主学习定位为自我调控的学习。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核心即注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参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的同时,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关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选择,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是以建构主义和自 主学习理论为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把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后巩固练习的形式颠倒过来,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答疑解惑、 及时分享交流的场所, 学

生的学习转移至课下完成。翻转课堂模式下,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自 主运用学习资料并把控學习节奏, 从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教师则可以利用课堂讨论或答疑等交互式的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最突出的特点即“微”,它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形式呈现,容具体到一个知识点,时间一般为 5~ 8 分钟,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把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有机结合是解决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碎片化循环学习英语的机会。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则是把“微课”灵活地应用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有效降低了学生课下自主学习中的认知负荷,增强了学习效果。

较之传统教学通常采用的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更关注学习过程与多元化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会将学生平时的作业检查情、情况阶段考试情况、 质疑讨论情况、 小组协作情况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同时,将这些过程性记录与期末考试成绩有机结合,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给出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

四、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

1.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基础

翻转课堂主要分为课外、课内两大学习环节——课外自学、课内消化,微课程正是课外自学的核心,通过微课程将课堂知识点清晰明了地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定步调展开自学,只有在有效完成微课程学习的前提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才能顺利实施并发挥积极作用。

2.翻转课堂成为微课程发展的胚体

教学设计时要依据翻转课堂的需要来设计微课程,分化知识点,将学习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每一个微课程就只针对一个主题,解决一个难题。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开展成为微课程发展的胚体。微课程只有根植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才能真正发挥微课程的力量,许多零散的微课程才能成为一个体系,因此,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程将具有系统化、专题化、可持续修订、可分解等特性。

3.微课程质量决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由于翻转课堂在课内解决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的反思等一系列有意义学习,而基础知识的掌握完全依靠课外学习,课外学习的核心便是微课程。所以,必须要精心设计微课程,从课程目标分解、微课程教案设计、微课程教学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活动等要素)、微课程摄像、微课程后期

制作、微课程生成等多个环节提升微课程的设计、制作水平,以优良的微课程质量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4.翻转课堂是微课程的评价实体

微课程质量的高低可以在翻转课堂上得到验证和评价,在团体预备知识评测和反馈的环节,可以评价学生微课程学习的效果,翻转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答疑解惑、反思知识点、问题大讨论等活动来充分检验学生课外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有助于微课程的不断改进。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课外展开微课程学习,可以自定步调、自主学习、积累知识。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的整理和消化,通过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答问题等多种形式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内化。

总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及时地把握现状、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微课在小学语文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课题编号:1201574262)

[ 参 考 文 献 ]

[1]卜彩丽.从研究热点变化看我国翻转课堂发展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的词频分析 [J].教学与管理,2016(1) :17-19 .

[2]郭绍青.高校微“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99 .

[3]杨静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4] :113-114 .

[4]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13(12):73 .

[5]韩燕娟.我国微课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 .2016 (12):29 .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