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梵希,再一次告别
2018-03-28张惠兰
张惠兰
当地时间3月10日,91岁的于贝尔·德·纪梵希在睡梦中离去。作为一个在上世纪50年代就享有盛名的服装设计师,早在1995年自己的最后一场时装秀上,他就已经向挚爱终身的事业做了正式告别。
纪梵希缔造的经典形象由他的挚友、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永远留在了银幕上:《蒂凡尼的早餐》中,她身着小黑裙,戴着超大墨镜和层层叠叠珍珠项链,流连于蒂凡尼的门前;《龙凤配》中,她身穿黑色鸡尾酒裙,肩带上饰有两只小蝴蝶,经典俏丽;《谜中谜》中,她一袭风衣,头戴丝绸质感头巾,优雅神秘……赫本曾说:“某种程度上说,是纪梵希创造了我。”
在一生的设计中,于贝尔·德·纪梵希将优雅的理念贯穿始终
一对佳人成就了时尚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之间的感情与他们塑造的经典形象一样令人津津乐道。在2015年拍摄的纪录片里纪梵希回忆道:“从此,我们之间开始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
纪梵希身高一米九八,有着雕塑般的五官,风度翩翩,但他终身未婚。
黄金一代
1927年,纪梵希生于法国博韦的贵族家庭,家庭成员中不乏艺术家,祖父是当地有名的收藏家。他后来回忆,自小就立下成为时尚设计师的志向,“是受了家庭环境的影响”。但家人希望纪梵希能成为一名律师或者银行家,只有他的母亲坚定支持他完成心中所想。他的母亲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设计裙子的人,可以试试。但是千万不要抱怨,永远不要改变你自己的想法。”
纪梵希是西班牙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托瓦尔·巴伦西亚加的崇拜者。年少时,他曾带着自己的手稿,冒失地跑去巴伦西亚加的工作室要求见自己的偶像一面,但被雇员一口回绝:“巴伦西亚加可不是无名小辈。”
但这并没有击退他的进取心。17岁的时候,纪梵希终于来到了“时尚之都”巴黎,与那个时代最卓越的一群设计师们交往。
2015年接受媒体访问时,白发苍苍的纪梵希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他到吕西安·勒隆工作室的情景,仍会流露出无限向往的神采:“连一个纽扣都可能是维克多·雨果的孙子——让·雨果设计的。那些奇思妙想,那些刺绣装饰,那些新出现的东西,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赫本是纪梵希的缨斯,两人相互成就
的确,那是二战后欧洲经济飞速复苏增长的年代,也是“高级成衣”(即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或继承了高级定制时装的某些技术,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小批量多品种的成衣产品)的初创期。
1952年,纪梵希的第一个高级定制系列“Bettina Graziani(贝蒂娜·格拉齐亚尼)”,以当时巴黎最有名的模特来命名。这个系列打破了女性连身裙装的传统,创立分体式女士着装的概念,一炮而红。纪梵希和迪奥一起成为那个时代服饰变革的代名词。两年后,纪梵希推出了自己的成衣线。
1953年,在纽约的一场品牌发布会上,纪梵希意外与自己仰慕已久的巴伦西亚加结识,后者由衷表达了对纪梵希设计的欣赏。此后,他们一直维系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巴伦西亚加甚至还把自己的手下“慷慨相赠”,让纪梵希身边多了一位得力助手。
他定义了赫本的美
直到去年六月,在自己同名展览的开幕式上,纪梵希还回忆起他与赫本初次见面的情景:“她很瘦,眼睛很美,留着短发,粗眉毛。穿着窄脚裤和芭蕾舞鞋,套件小T恤。渔夫帽上绕了根红色缎带。”
当时,刚刚拍摄完《罗马假日》的赫本,是来为自己的下一部电影挑选服装的。纪梵希接到消息时,以为来的是鼎鼎大名的“凯瑟琳·赫本”,看到原来是这个赫本,他就忙于设计,让她明天再来。但当赫本坚持穿上他手头仅有的过季时装时,纪梵希就认识到了这个女孩不凡的美。
从此他为赫本设计戏服、婚纱和她儿子的受洗服。如今最常为人称道的,是《蒂凡尼的早餐》里被赫本完美演绎的小黑裙。
赫本完美地诠释了纪梵希的作品,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形象
1957年纪梵希为赫本调制了一款名为 “禁忌”(LInterdit)的香水。调制出香水的头三年,它仅供赫本一人使用。后来香水上市,赫本则免费为其代言。这也开创了好莱坞明星为香水代言的先河。
赫本晚年时到非洲做公益,纪梵希特地为她设计了一款蓝色T恤,寄给她。赫本后来告诉他:“你知道吗?当我穿着你为我设计的衣服,我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
后来赫本因结肠癌病重在瑞士休养,她曾打电话给纪梵希要他快来,纪梵希二话不说跳上飞机,来到赫本的身边。躺在床上的赫本对纪梵希示意道:“于贝尔,你看,扶手椅上的大纸箱是给你的。”纪梵希打开纸箱,是一件大衣。赫本继续说道:“你知道吗?这件大衣很神奇,每当你悲伤的时候,你就披上这件大衣,就像我拥抱着你一样。”
1993年赫本去世时,纪梵希是除了赫本的爱人、儿子和第二任丈夫外的第五位扶棺人。纪梵希终身未婚,却形容自己和赫本的关系“近似婚姻”,“每每谈及她,我都会激动不已”。2014年,纪梵希出版新书《致最爱的奥黛丽》(To Audrey With Love)怀念赫本,里头收录的150件设计作品中,不少专为赫本而作。
在纪录片里,前纪梵希香水总监亚伦罗·伦佐说:“他们之间的爱情很明显,很真诚。我觉得他们相互需要。从他们的互动中可以体会出,他们的爱情很美好。”
嬌兰彩妆艺术总监奥利维·爱萧德美梭也觉得难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友情,更像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他们相互迷恋,又彼此尊重。”
纪梵希身边还有一位陪伴他50多年的名叫珍妮特·马尔赫的助理。旁人把她视作纪梵希的“精神支柱”。纪梵希也说:“我们没有结婚,但我们的关系超越了婚姻。”
斯人已逝,他们之间扑朔迷离的感情为他们的人生更添几分传奇。
最后一个灯塔
退休之后,纪梵希并没有就此沉寂。他举办自己作品的纪念展,还因其不俗的文物鉴赏能力,受邀担任了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主席。
但他有时仍会感慨,市面上裙子越来越多,却缺乏风格,他不认可那些“带着链条的包包、几乎无法穿着的鞋子”为奢侈品。要知道,早在半世纪前,他就主张用简约舒适的设计,帮助女性挣脱束缚。而“在这个谈论奢侈品的次数比任何时候都要多”的时代,他认为,“更长远的是去挖掘奢侈品更本质的东 西。”
他有资格说出这样的话。纪梵希的工作室得以从法国上世纪60年代的动荡中幸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商业敏锐和适应时代的远见。但同时,他却又能将优雅的理念一以贯之。“纪梵希总能让经典切合当下。”《纽约时报》1971年的文章这样写道。
1995年的那场告别时装秀的末尾,身着白色工作长袍的纪梵希,牵着珍妮特,在众人的掌声中来到T台顶端,亲吻拥抱他的员工,再转身,独自一人隐没台后。设计师伊夫·圣·洛朗给他写信说:“我理解你离开时装的决定,但我仍然为你的离开难过不已。因为在这个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相去甚远的、变幻莫测的时代,你是时装的最后一个灯塔。” 有人感概,“每个设计师都有独一无二设计风格”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女人们走上街,人们不再能一眼看出她穿的是纪梵希还是迪奥。
但纪梵希自己似乎没有那么多感伤。“我从19岁开始就从事这一美妙的职业,直到现在结束。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美好时刻。”
他可以快乐地去天堂和赫本相聚了,因为他一生都在追寻儿时的梦想。“现在,它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