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注音大战”:拼音也要分蓝绿?

2018-03-28萧祷

看天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注音汉语拼音拼音

萧祷

3月8日,民进党台南市长候选人、“立委”叶宜津的“脸书”被网友刷了屏。

这一天,恰逢民进党党内初选结果出炉,在台南连任了四次“立委”的叶宜津一败涂地,支持率不足1%。而在其“脸书”一条“我尽力了”为主题的帖子下,上万条留言中,其中九成都是注音文字。

“我没看过这么多人同时打注音文的壮举。”台湾作家、翻译家朱学恒说,“叶‘委员真是激发大家的创意啊。”

所谓“激发创意”是指其此前竞选台南市长表达政见时,叶宜津说,“ㄅㄆㄇㄈ(岛内通行的注音符号,对应汉语拼音中的bpmf,编者注)有什么用?就只是一种注音而已。”她称,台湾人应该学罗马拼音,“这是跟国际接轨非常重要的一步”。

注音符号是台湾主要的拼读工具,作为唯一一个使用注音符号拼写中文的地区,注音输入法也变得颇具“台湾特色”。

叶宜津的言论一出,引得热议连连。

先是有教育学者认为取消注音符号太过突兀,又有家长认为突然叫停会引发学生恐慌。很快,议论又向“蓝绿”政见角力的方向发展。有人认为叶宜津的终极目的在于废除中文,“去中国化”;也有“独派”认为她是在向大陆看齐,目的在于“书同文车同轨”,与其所在“绿营”政见不同。

这种争吵已不是首次,当单纯的学术问题演变成政治纷争之时,台湾的“拼音之路”便更显得漫漫而修远。

台湾知名作家朱宥勋称,初中刚开始用网络的时候,“当时的社会贤达都在努力谴责注音文。”如今,“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社会贤达开始用整串的注音文来讲注音不能亡了。”

“没有水平”“亵渎文字”?

注音符号旧称注音字母,是为汉字注音而设定的符号。

早在100多年前,以著名學者章太炎的“纽文”、“韵文”作蓝本,注音字母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在1912年制定,并在1918年正式颁布,于1930年改名为注音符号。

经百年演变,注音符号仍在台湾保留,成为颇具“台湾特色”的注音方式。该符号现由37个字母组成,同时配以四声符号与轻声,基本能将每一个汉字拼读出来。

支持保留注音符号的人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台湾的“符号”,突然取消社会恐难接受。

但对台湾的小学生而言,注音符号却是“噩梦”。

“大概是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学,然后整个小学六年之间,都会考你注音符号,简直就是无时无刻不被它的阴影所笼罩。”在大陆发展的媒体人到尾称,自己就算学了这么久,至今还是ㄣㄥ不分(也就是en和en)。

许多人眼中,注音符号确实增添了学生的负担——学习注音符号需要十周左右的学时。此外,注音符号难以和国际接轨,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不友好也是争议之一。

而且,基于注音符号,台湾还衍生出了一套独有的“注音文”——为打字方便,把句子中的某几个或全部的汉字用注音符号代替。例如“你看得懂这句话吗”翻成“注音文”就是──“你看ㄉ懂这句话ㄇ”。

注音符号背后的注音文化演变近来也被视为学界分析热点。

台湾师范大学的社会语言学家苏席瑶在2007年发表过一篇研究文章,她观察到,注音符号非但没有因为只有台湾人在用而成为台湾的“象征”,反而因为注音文中,汉字与注音符号的混用被认为“没有水平”,甚至“亵渎文字”。

注音符号是尚未学会使用汉字时的替代方案,存在目的就是为了汉字。而注音符号会连结至孩童时期的不成熟书写,导致注音文也被连结到一种“幼稚”与“无知”的形象。

在看不出语气的网络语言中,使用注音文常有“引战”意味,造就一种轻浮、不庄重与挑衅的气氛。

比如,要表示笑声时,“ㄎㄎ”就会显得比“颗颗(或科科)”令人反感。而台湾最知名的论坛PTT中,许多板块都在版规中加上了“注音文劣退(即会被当做劣文,被删除,PTT常用语,编者注)”的但书,甚至使用注音文会被人质疑“没受过教育”。

“风水轮流转”

叶宜津所谓的“罗马拼音”是个统称,指的是以拉丁字母来转写其他文字。中文的罗马拼音系统纷呈,从明末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开始,数百年中有数套方案进入民众视野。

近20年来,关于如何弥补注音符号的缺点,并将注音罗马字母化,台湾一直都有讨论。但其中推崇、存废某套方案却在很大程度上与政治相关。

一开始,台湾“日据”时期结束后,威妥玛注音法实为主流,如今的台北也多称为Taipei。

而随着1979年汉语拼音方案为联合国秘书处采用,用于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此后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拼写汉语以汉语拼音为国际标准,台湾开始陷入了一场“拼音大战”。

上世纪8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没有参考汉语拼音方案,甚至还在1986年发布了一套并没什么人使用的“新国罗”——《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

台湾一小学测验学生注音符号的学习成果,小学生落在正确的答案上

此后,汉语拼音方案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出于科技文化、学术资料交流的需要, 1999年,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决议,采用大陆的汉语拼音法,并拟定于两年后,将汉语拼音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但是,时任台北市长陈水扁不干了。台北当时推出与汉语拼音相似度极高的台北版通用拼音方案,宜兰县、基隆市的路标也以闽南话音译,从而演变成台当局和地方之间的矛盾。

紧接着,2000年,陈水扁大选获胜,上台“执政”,在文化政策上不断推行“本土化”与“去中国化”。

猜你喜欢

注音汉语拼音拼音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自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
“擅”、“唯”、“喁喁”释义注音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