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坊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8-03-28石野
石野
天坛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天坛以其形体简洁庄重,建筑布局严谨,色彩瑰丽典雅著称于世。其中建筑格局的布置,建筑构造的设计理念,以及纹饰等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传递着丰富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易被忽略的七星石
在天坛的东门,入门后直走就能看到草地上散落着的七星石。七星石是明嘉靖年间的镇石,迄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代建都北京时,朱棣想将此处作为祭天场所时,一名道士说这里太空旷,不利于皇寿和皇位。于是朱棣便命人在此地安放了七块石头,以改善风水。后清朝皇室又在此东北方加了一块石头,表示不能忘了祖籍。虽然这七星石在天坛公园中并不起眼,但是石头上自然灵动的条纹似乎蕴含深意。其中最普遍的条纹均向上隆起,两侧面向中间挤压,整体形如褶皱地质结构中的背斜。这也正体现了天坛景观设计中的人与自然、天与地浑然一体的理念和文化。
“天圆地方”的建筑格局
在天坛中有两层坛墙,这两层坛墙形成“回”字,并将天坛分隔成内坛和外坛。独特的是,在坛墙的南侧,两层墙的转角皆呈直角;而在坛墙的北侧,两层墙的转角皆为圆弧形。这其实象征着“天圆地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为关键,讲究的是效法自然。而在风水术中所说的“天圆地方”,就是古人通过对这个世界的哲思而形成的特有的宇宙观。“圆”,指的是天;“方”,指的是地。天圆,产生了各种物质运动和变化;地方,运动和变化则会收敛和静止。人们追求发展和变化,社会才能不断地进步;在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又存在静止和稳定,人们才能安逸地生活。而这些传统建筑便充分体现出人们的追求和希望。
除了两层墙外,集中在天坛内部的主要建筑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都朝南并呈圆形。其明确的轴线布局体现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对称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均衡发展的理念。以圆形象征天,寄托着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对天地的顶礼膜拜,表明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渴望得到天神的眷顾和庇佑。同时,也凸显出皇帝受命于天的尊贵地位。
结构精巧的祈年殿
祈年殿又称祈谷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明清两朝皇帝每年就是在这里举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大殿位于被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相当宏伟壮观。祈年殿的设计融入了 “敬天礼神”的思想。圆形的殿即象征天圆;蓝色的瓦则象征蓝天。同时,祈年殿有着独特的内部结构:仅依靠枋桷和楠木柱的相互衔接支撑着屋顶。巧妙的结构也还体现着丰富的寓意:殿内的柱子数目是根据天象建立的。在内围的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四季;在中围的12根“金柱”,象征着一年12个月;而外围的12根“檐柱”,象征着一天12个时辰;中层加上外层一共24根柱子,象征了一年24节气;3层共28根的柱子,象征了天上的28星宿;如果再加上柱顶端的另外8根铜柱(总共36根),就象征了36天罡。不仅如此,台阶、坛面和栏杆中的石制构件数量,均采用9或者9的倍数,即“阳数”设定。古代把单数称为“阳数”,也叫“天数”,而9则被认为是阳数之极。所以无论是台面直径,还是砌的石块数均采用9的倍数,表示天的神圣、崇高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中国,无论是古建筑,还是书法、器皿,它们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其中又有太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掘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