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

2018-03-28美丽克·买吐送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比较研究少数民族

美丽克·买吐送

摘要:语言文字不仅是人际沟通的工具,也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汉语已经在客观上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语言,其促进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功能日趋强大。在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汉语和汉字的能力,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在当今时代环境下,学生仅仅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无疑是不够的,只有掌握本国通用的语言文字,才能够得到更长远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将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比较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谈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语文教学;比较研究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汉语授课教学的一门课程,而语文教学则是将汉语作为第一语言进行教学。笔者所在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刚刚完成汉语课程到语文课程的转变,如何给学生上好语文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重视的问题。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汉语学习十分重视,事实上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下面谈谈具体的区别以及语文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学科性质不同

汉语教学的性质与语文教学完全不同,但是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就是学习语文。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课程,而语文教学则是第一语言教学课程。这一区别与英语教学和英文教学的区别是完全一致的,汉语教学转到语文教学时,是学科性质的根本转变。然而大部分汉语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情况,依旧采用传统的汉语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汉语能力提升效果低微,即使学习多年也难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也是与汉语教学的巨大区别。传统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学习汉语言文字,侧重汉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忽视了其人文性,而语文教学则是统一二者,使用汉语直接进行教学,因此汉语学科与语文学科有着基本性质的区别。

二、教学目的不同

汉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实际需求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汉语教师,应当注重让学生尽快拥有汉语实际交际能力,没有必要时学生掌握更多的人文教育内容,人文教育内容更多的是被少数民族本地语言(维吾尔语)语文学科所承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汉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即可。

而语文教学中,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语言文字之外,还承担着更重要的人文教育任务。比如汉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思维习惯养成,审美情趣培养等等。由此可见,二者的教学目的完全不同,语文学科教学目的更为深入,也更加困难。

三、语言环境不同

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小学之前基本都是在当地语言的环境中成长,在上学之后虽然增设汉语课程,但是也是用第二语言进行授课,其他课程无一不是如此。學生在本地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虽然能够说几句汉语,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成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汉语思维,这就和普通地区学生学习英语情况类似。而少数地区的学生不可能自然学会汉语,因为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因此他们还是靠课堂教学获得汉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口语表达和听力开始,逐步走向阅读和写作。

语文教学对象大部分是那些处于汉语环境中生长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经获得了简单的汉语交流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使用汉语交流中基本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在上学之后,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规范学生口语,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建立起更成熟的汉语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汉语言教学和语言教学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面对汉语教学向语文教学的转变,语文教师应当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细节入手,寻找语文教学的转变点,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由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汉语语言基础,因此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对汉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之外,也要提升人文性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比如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爱国主义教学等等,感受汉语言内在的情感,受到语文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正确使用语文教材,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字、词、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观念,从汉语内涵出发,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利用语文课本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

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师应当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同的拓展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出第一语言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涉及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庆爱.基于课程标准的比较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汉语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2):32-34.

[2]王本华.从“汉语文”到“汉语”,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J].民族教育研究,2006(06):90-93.

[3]金花.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之比较[J].中国民族教育,2006(05):24-26.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比较研究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