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3-28刘玉花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刘玉花

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而创新教育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反思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已抛弃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它诸多的优势与长处,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教学流派,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犹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并且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无论是这流派还是那思想,落实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体现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才是关键。

一、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辅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再次,在创新精神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现代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其思想统治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如:要听老师的话,要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似乎老师是真理之神,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许学生对自己去怀疑甚至批判,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勇于担负起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开路先锋。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主要从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评,为学生做好示范。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些主观性试题,在评价时不要求统一,尊重个性差异。只有这样学生主体性才会得到体现,学生才敢想敢做。

二、课堂内外延伸,提供创新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科学、艺术小组或社会调查等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语文课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自己參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也只有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他们才能进入充分的自由创造的境界。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他们感到一种摆脱功利的自由愉悦,满足了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教师可以当参谋,出主意,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不要去直接介入。让学生在语文的大世界里自由翱翔,真正体味语文的无限趣味。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出外“踏青”。春天,带着学生到山坡上,田野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让学生能从中体味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素材,由学生自己去根据的需要而自主地学习。这样由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有更多的话可写、可说,同时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丽。又如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制定活动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利用图书馆及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然后开展一次“看谁的故事好”的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所读到的、听到的或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在班会中讲出来。这样一来,即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胆量,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迅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成长的、培养创新教育才能的重要一个阶段,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会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做个创新型教育工作者,培养一个个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来,从而使得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丁国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7(24):162.

[2]康燕香.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S1):7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