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静脉血栓临床效果

2018-03-28张晓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血液

张晓芳

(平邑县中医医院,山东平邑 273300)

术后患者长期卧床,下肢基本处于无运动状态,逐渐造成了血液回流速度放缓的现象。进而导致了DVT静脉血栓症状的形成,对患者康复速度造成严重威胁,且降低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及反馈效果[1]。在临床护理干预中,需关注患者可能存在的DVT静脉血栓症诱发因素,结合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等方面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患者DVT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为此,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106例术后患者的康复案例作为对比,探讨了针对术后患者所采取的下肢护理措施及方案。预防静脉血栓临床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下肢护理干预。选取病例主要为妇科盆腔手术及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6~72 岁,年龄中位平均值为(37.62±15.37)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15~75岁,年龄中位平均值为 (36.69±15.28)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病例类型、性别比例等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针对性的下肢护理干预措施。首先,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讲解DVT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基本病情、病理特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威胁与风险等。重点关注高龄产妇、肥胖患者,以及存在糖尿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小腿水肿等情况的患者人群[2]。不仅需要患者格外关注自身的下肢躯体变化,尤其需要细致讲解DVT静脉血栓的相关病理知识,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均引起重视,并强调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

其次,针对术后患者加强饮食行为干预指导。由于患者形成DVT静脉血栓,主要因素为血液粘度上升,合理控制饮食也是极为重要的护理层面。主要针对术后患者讲解DVT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与饮食习惯所产生的必然联系,严禁烟酒,采取低胆固醇、低脂、高维生素类的食物,保障每日饮水量达到预期标准,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同时定期对术后患者腹部进行按摩护理,保障患者大便通畅,避免由于便秘造成下肢静脉回流,消解血流缓慢造成的血栓风险。

再次,针对术后患者体位进行护理干预。要求患者术后卧床期间采取正确的体位,避免下肢髋部屈曲过度,造成静脉血流缓慢的弊端。采用特制软垫和软枕将患者下肢垫高15 cm,维持膝关节拉伸,加强下肢血液回流速度,避免发生下肢肿胀现象。同时关注下肢保暖措施,避免由于冷刺激造成静脉痉挛或血液淤积现象[3]。细致讲解翻身和体位摆放的正确方法,增强患者自主护理能力。鼓励术后患者多做深呼吸动作,增加横膈运动,降低胸腔压力,加速血液回流。令下肢处于血液流通且回流速度正常的体位状态,避免下肢DVT静脉血栓形成。

最后,针对术后患者增加运动锻炼护理指导干预。指导术后患者加强下肢股四头肌的舒缩性运动,降低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液回流放缓的风险。同时增加踝关节背屈运动,锻炼绷紧腿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同时结合踝关节轻度内外旋转运动,或者屈伸性的简单活动等。继而促进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回流,随患者康复周期逐渐增加日间活动量,以及相应的运动幅度,为患者提供弹力袜,避免出现由于外部压力造成的血液回流速度降低风险。进而通过运动健康护理方案,辅助患者通过简单的运动加速全身血液循环速度,预防术后下肢可能产生的静脉瘀血现象,降低和避免DVT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1.3 统计方法

将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的统计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该次调查中发现,对照组DVT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32.07%,观察组DVT静脉血栓发生率仅为5.66%,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达到了98.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6.79%,组间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DVT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及DVT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结果[n(%)]

3 讨论

3.1 诱发因素

临床治疗中血流缓慢、凝血亢进和静脉内膜变化是DVT静脉血栓症形成的3个重要因素。DVT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中,其主要的发病因素与静脉血液回流放缓具有直接的连带关系。由于患者术后机能受损,或下肢不便于活动,卧床后随时间推移,患者心力衰竭产生了腹内压增高的现象。此时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回流较慢,或长时间静坐等现象,均容易引发DVT静脉血栓形成。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中,强调针对患者下肢活动量的控制,尽量规避血液高凝状态,才能避免DVT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护理效果也需要综合考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尽量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康复训练,规避DVT静脉血栓诱发因素,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3.2 健康教育

患者术后情绪并不稳定,如果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自我监护能力,则并不利于术后康复,容易造成DVT静脉血栓诱发因素。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的健康教育指导中,讲解了DVT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和发病因素,让患者了解自身的状态,配合康复治疗,采取积极的自我监护,有助于避免DVT静脉血栓形成。这种健康教育引导,更加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当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强,更加容易形成恐惧心理[4]。此时,必须在护理干预措施中渗透心理护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消解患者负面情绪,才能有效沟通,向患者传达DVT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而患者家属也是最为重要的健康教育层面,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更高。故而,针对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必须以患者和患者家属为两个宣教层面。尽量为患者讲解真实的康复成功案例,恢复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抵制心理顾虑和负面情绪,进而配合后续的护理干预措施顺利开展。

3.3 饮食指导

维持日间饮水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同时也是保障大便通畅的主要路径。患者由于便秘所造成的腹内压增加现象,也是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速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故而饮水成为主要的饮食护理侧重点。同时患者术后需补充营养才能加速康复周期,在食物选取上需注重易消化程度。假设所食造成消化缓慢,对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尤为不利。故而需选择相对容易消化且较为清淡的食物,降低患者术后饮食不规律风险。尽量指导患者食用健脾开胃的食物,在增强患者体质的情况下改善症状,提高DVT静脉血栓的饮食控制效果,增强护理干预方向的精准度。

3.4 加强锻炼

四肢活动对于刚刚术后的患者而言并不现实,但长期卧床患者正是由于缺乏肢体活动,才会造成DVT静脉血栓的高发风险。故而,加强锻炼也成为控制DVT静脉血栓形成概率的主要护理方向。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抑或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康复周期较长,卧床时间较长,不利于四肢血液回流速度保持正常状态。相关研究表明,当患者术后7 d后其血液回流速度可降至最低点。术后患者的早期活的是加速血液流动的唯一物理疗法,在护理方案中也是最为积极的干预措施[5]。尤其术后早期活的,可增强患者体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进而改善组织代谢体内环境,规避DVT静脉血栓的整体发生率。故而,在临床护理活动中需关注患者术后状态,尽量采取早期运动干预措施,加强针对DVT静脉血栓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DVT静脉血栓的形成因素主要为术后患者活动不便,形成了血液回流速度放缓的现象。为了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需要从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术后恢复性训练等方面加以干预。在该次调查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方案后,护理满意度更高,DVT静脉血栓的临床发病率有所控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临床护理效果。基于此,针对术后患者采取下肢护理干预,能够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DVT静脉血栓发生率,可有效增强临床护理针对DVT静脉血栓症状的预防效果。进而优化下肢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血液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多彩血液大揭秘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神奇血液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