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03-28
(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全民阅读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下,民间公益图书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有效地补充了公共图书馆的不足,共同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目前的发展现状下,却存在诸多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论述了如何促进民间公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确保其良性健康发展,发挥出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功能,传播知识的作用。
一、民间公益图书馆概述
民间图书馆是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其创办主体主要是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根据运营模式分为经营性民间图书馆、公益性民间图书馆,经营性的民间图书馆以盈利为主要特点;而公益性的民间图书馆,免费给社会大众提供馆内服务,日常运营也依靠社会力量支持,因此相对经营性的民间图书馆来说公益性的民间图书馆生存经营比较艰难。
随着民间图书馆的发展,其中部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我们所熟知的荒岛图书馆,当前已在国内拥有600多家分馆,且在150多个城市建立了荒岛图书馆。与此相反,部分民间公益图书馆因各种原因出现了停业甚至关门的境况。如昆明品言书馆已不再营业,就连北京的篱苑书屋也被勒令停业。如何从现有的制约因素中走出来,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民间公益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民间公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主观原因
1.经费不足
公益性的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大众且为其免费提供阅读需求的,日常馆内服务、图书资源更新所需的资金也依靠社会力量提供支持。图书馆能否持续运营下去取决于外来资金是否到位。当资金缺乏,馆藏资源更新不及时,相比刚开馆的时候,人流量会越来越少,读者不能持续性地进行知识积累,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利用率低
民间公益图书馆在创建之初,因场地往往选择在租金低的区域,加大了其他区域读者到此阅读的困难。如有全国最大公益图书馆之称的石门逸迩阁图书馆,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易家渡镇。逸迩阁书院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馆内藏书、刊(实物)40多万本、册(件),包括:图书30万余种、期刊5万多册、珍贵历史报纸1万多份、其他文化特色刊物3万多件,虽馆藏资源丰富,却只能接待300余名来宾,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3.服务不专业
民间公益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人员主要是以志愿者为主,并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培训。虽然志愿者能够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导览服务,但对于馆藏内的文献加工整理、图书的编目与登记、资料的分类与归档等方面的工作缺少管理经验,不能为读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查找并获取信息资源。如杭州晓书馆的日常运营都有志愿者参与,因其身系小“围裙”,因而也被称为“晓围裙”。他们大多是良渚文化村的居民,包括一些平日工作仅仅在周末做公益的上班族、学生,以及爷爷奶奶,甚至有不同领域的专家。虽然志愿者来源于各行各业,年龄不一,但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说志愿服务不具有持久性,不能很好地促进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客观原因
1.参与力量薄弱
民间公益图书馆主要是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创办的。据“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所收录的417所公益性图书馆(2018年10月31日止)主要分布东部及中部地区,据统计80%是由个人创办,20%源于企业、基金及其他社会组织。而个人创办的图书馆存在规模小、资源少、读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的情况。
2.机制缺失
民间公益图书馆在创办的过程中包括:募集资金、募集图书、图书馆的选址等问题,都是图书馆相关人员自己解决的。它属于体制外的图书馆,因此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鉴于部分民间公益图书馆缺少相关法律的制约,在运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内容,如:篱苑书屋因收藏盗版书籍及大量露骨不适内容而被勒令停业。
三、民间公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为了促进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了解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从民间公益图书馆自身、社会大众、国家政府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开展多元化服务
1.“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
随着社交网络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已成为效率最高的推广平台,民间公益图书馆也应尝试利用社交网络为读者提供多元服务。如杭州晓书馆将线下与线上资源进行有机结合,线上:微博账号和微信平台用于发布近期活动信息及媒体报道。线下举办“伴读者计划”,不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学者和艺术家们前来。作为晓书馆的伴读者,通过与读者互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行思想碰撞,从而促进社会的多样化与和谐发展。
2.馆藏资源的数字化
对于大型的民间公益图书馆来说,可以通过实行资源的数字化,将书籍的文字信息转化成数字信息,更好地服务读者。如北京杂书馆,其图书及纸质资料近百万册(件),其中名人信札手稿档案大多是凭高晓松影响力收集整理的,在一般的公共图书馆难能一见,可见其珍贵。虽然如此,但纸质手稿易破损不易保存,如若将其数字化,可长久保存,且能够供多人反复下载,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3.实现品牌化活动
图书馆品牌是指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性,或是一定规模和馆藏,或是某类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等,使自己在信息服务领域形成一种差别优势,并在社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赞誉度和认同感,从而建立起与众不同、个性独特的形象,在同行业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品牌活动的树立可以使读者的阅读有计划性和持续性,通过活动可以使读书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使读者的思想开拓新思路。如荒岛图书馆的品牌活动—真人图书馆活动,已连续三年在22个省份30余个城市举办,有效提高了品牌认同感,促进了荒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呼吁多方力量参与
民间公益图书馆持续运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立者个人的资金、资源,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只有得到社会多方面认可和参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公共图书馆的参与
民间公益图书馆在寻求发展的时候,可以与当地的公共图书馆共商发展对策,实现合作。长期合作不仅有助于民间公益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公共图书馆的完善自身不足,建立良好的形象。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也将会为图书馆事业的新发展带来机遇。
2.社会大众的参与
民间公益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大众、满足读者需求的,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可以利用网络来征求大众的意见,分析读者的需求,完善自身不足,为读者提供多样的阅读体验。
(三)完善相关政策支持
民间公益图书馆分散在全国各地,都是独立运营的,他们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应当加强彼此沟通,建立民间公益图书馆联盟,促进民间公益图书馆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此外,民间公益图书馆没有相关法律保障其正常运营,需要引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提交相关立法提案,推进立法程序,规范民间公益图书馆的行业标准以及行为规范,从而促进它们融入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发展资金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应当为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发展设立专项资金,这是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表现之一。政府的资金补贴能够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乃至文化事业的发展来说,民间公益图书馆弥补了公共图书馆传播缺点,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利于读者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更好发展。本文笔者是在民间公益图书馆发展现状下,分析了制约民间公益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观与客观的因素,提出开展多元化服务模式、促进多方力量的参与、完善相关政策支持的发展策略,以求为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