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爆款新闻” 党报大有可为
——简析江西日报《办事大厅冷热两重天》报道的成功之处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2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头条大厅

(江西日报社,江西 南昌 330038)

办事大厅里热得像蒸笼,群众满身大汗,而工作人员却在玻璃隔开的工作间里享受着空调的清凉……2018年7月10日,江西日报C2版一篇报道《工作人员吹空调 办事群众受煎熬 南昌高新交警办事大厅冷热两重天》见报后(以下简称“《办事大厅冷热两重天》报道”),通过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引起社会舆论强烈反响,成为当天全国互联网上排名前列的“爆款新闻”。

据统计,当天上午澎湃新闻转载该新闻后,两天内评论数达6400多条;今日头条中多个来源的新闻推送,评论累计达1.7万条以上;网易新闻中互动人数达18.6万人次……网友评论里更是金句不断——“没有服务人民的意识,隔开的不仅是体表的冷热,更是干部和群众的心。” “办事厅里有多热,群众心里就有多凉。”

当天,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也发表评论,点名批评多地窗口单位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提出“公共服务要细节化、人性化,这绝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服务与被服务角色设定的内在要求”。

党报的新闻报道,一般给人四平八稳的印象,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爆款新闻”看起来没有什么交集。实际上,从这篇报道的实际传播效果来看,党报如果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完全也能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爆款新闻”。对此,笔者(即该报道作者)总结出该报道的四个成功之处。

一、采访扎实,事实说话

这个新闻采写的缘起,是记者接到群众反映,南昌市高新区交警大队的办事大厅里夏天闷热无比,市民办事要出身大汗。这样一个线索看起来并不具有新闻热点的潜质,但是记者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决定先到现场实地体验。

果然,记者在该办事大厅发现,这里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硬件环境不佳,服务软件上也有大问题——服务窗口里明明有空调,却只提供给办事人员自己享受。看到这一“冷热两重天”的景象,记者马上意识到,这种无视群众感受的“衙门作风”,是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舆论监督新闻素材。

为了将报道做扎实,记者在现场蹲点一个多小时,将所见所感细致地记录下来。为让新闻事实尽可能全面平衡,记者还暗访了办事大厅里的科长办公室,对工作人员不作为的态度进行取证。

当天下午,稿件即已成稿。江西日报夜班领导和编辑慧眼识珠,将这一舆论监督报道果断推上版面头条的醒目位置。第二天稿件见报时,全文不过700多字,但该有的信息量却一点不少,重点突出、一目了然,而且用事实说话,将批评观点隐藏在字里行间,充分体现出了短新闻的魅力。

二、标题鲜明,图片醒目

实际上,一篇报道能否成为 爆款”,不但要看内容是否是读者需要的,图片和标题是否出彩更是关键。

从最后的新媒体转载情况看,这篇新闻稿的原标题《工作人员吹空调 办事群众受煎熬 南昌高新交警办事厅冷热两重天》大量被引用,很多媒体只是删改个别字眼,有的甚至一字不改,这也充分说明原标题信息量足够、关键词抓人,无须再用“标题党”吸引读者。其中,“冷热两重天”这个关键词很好地概括了新闻事件的主题和矛盾冲突所在,工作人员和办事群众的一冷一热对比,不但可以让读者产生同理心,还大大增强了新闻感染力。

除了标题,这则新闻报道中图片的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办事窗口上方的墙上贴着“热情服务”的标语,而窗口前部分市民衣服已经被汗湿,于是果断在这里蹲点守候,最终拍到了一张有点题效果的新闻图片。在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热情服务”的标语与一名市民完全汗湿的后背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产生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戏剧性效果。

三、借势网络,倒逼整改

一篇舆论监督报道能否为被批评单位虚心接受,一方面要看该报道的内容是否扎实、让人服气,同时也要看报道产生的社会效果。由于国内主流网络平台均进行了转载,舆论发酵后,不但新华社发声,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门也过问此事,强大的关注度和舆论压力直接推动南昌市交管局用最快速度进行整改。结果,第二天中午,报道中提及的办事大厅即装好了空调,解决了群众办事闷热难熬的问题。

由于报道事实准确,事后南昌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在上门与媒体沟通时,并未掩饰问题,反而坦承这是因其工作不到位所致,感谢媒体的监督和批评。可以说,这次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大彰显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当然,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传统媒体传播力不足的痼疾。以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由于控制了新闻报道的分发渠道和用户流量,因此在舆论传播中完全占据了主导局面。在一些新闻留言中,还多次出现了“感谢澎湃” “感谢今日头条”这样的字眼。显然,很多读者只看到了转载新闻的网络平台,却不知道真正的新闻来源。因此,江西日报作为该报道的原创媒体,反而并没有收获与报道影响力相符的品牌收益。

四、切合热点,戳中“痛点”

一个省级党报,其报道的新闻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此打造全国性的“网络爆款”具有先天劣势。那么,《办事大厅冷热两重天》报道为什么却能破例呢?

这篇报道中反映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只是个案,实际上却具有普遍意义。报道以小见大,反映了部分窗口单位高高在上的 衙门作风”,和忽视服务质量、群众感受的老问题,这些问题和当前党和政府提倡的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的要求无疑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媒体的监督可谓是理直气壮,切合热点。

此外,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式窗口”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今年上半年出现的“老人窗口下跪”事件也产生了较大舆论影响。可以说,部分窗口单位服务意识差、群众办事受气,这种体验在放管服改革之前是带有普遍性的,绝大部分读者都能感同身受,报道戳中了大众“痛点”。正因如此,该报道成功跨越了地域差异,从一个地方新闻升级为全国性的热点新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则新闻报道的成功启发我们,“爆款新闻”并非新媒体和都市报所独有。虽然党报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劣势,但是站位高、公信力强和采编力量业务素质过硬等优势依旧存在。在民生新闻和舆论监督报道这类最容易出“爆款新闻”的领域,如果能鼓励、引导记者多下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勇于和不正之风做斗争,党报完全可以打造出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点赞的“爆款新闻”。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头条大厅
微头条
《头条》(四首之三)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头条
跟踪导练(四)4
网上办事大厅解决方案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