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28范建坤宁小丽李小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础分类

范建坤,宁小丽,李小红

(安顺学院1.公共计算机教学部;2.艺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大学公共计算机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通识课程,主要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没有完全体现计算机的新技术和新知识,满足不了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1]。如何根据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计算机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升本时间不长,不仅缺乏本科教学经验,而且教学资源配置不足。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差距很大,地方高校招收的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覆盖了理、工、文、法、体、艺术等学科,专业种类多,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要求并不相同,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往往对程序设计感兴趣,财经类专业学生更重视学习数据库、Excel等计算机知识,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可运用于设计的计算机知识更有兴趣。目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方式,要求学生学习公共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仅忽视学生需求的差异性,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分类、分层次规划与实施。从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结构来看,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差异很大,如机电类专业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较高,而有些专业只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要求较低。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地方本科院校公共计算机课程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

2.1 公共计算机的分类、分层次课程体系

在公共计算机分类、分层次课程教学改革中,必须构建课程体系。首先,应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全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一般开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三大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这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将来工作必须掌握的知识。其次,根据专业特色、专业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的差异,应开设“Photoshop应用基础”“高级办公自动化”“CC++程序设计”“Flash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三维动画设计—3DS MAX”“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等计算机软件和技术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作为选修课,供各专业的学生选修。这些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开展专业实践的基础。

2.2 分类教学

目前,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专业覆盖了理工、文史、经管等学科,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也不相同。因此,不同专业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应各有侧重点。各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公共计算机必修课程之外,应适当选修1~2到两门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虽然《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必修课程,但是不少学生在中学期间就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相对容易。因此,应尽量减少“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量,教师只重点讲授Office的三大办公软件知识,其它相对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3]。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CC++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等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对于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高级办公自动化”“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而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Photoshop应用基础”“Flash应用”“三维动画设计—3DS MAX”等课程。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计算机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使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4]。

2.3 分层次教学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差距较大,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期望不尽相同。因此公共计算机课程必须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学校应通过新生调查,搞清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期望,并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计算机基础较差且学习目标不高的学生,对他们开设必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要求他们熟练掌握Windows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第二层是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目标较高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学习计算机必修课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学习目标,开设计算机选修课程,使他们都能够择1~2门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第三层是对计算机学习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教师应调动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比赛,培养他们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5]。

2.3 加强公共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合格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是实施公共计算机课程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关键。首先,有计划地培养公共计算机教师,选派教师参加计算机学术会议,加强校内外计算机教师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拓展公共计算机教师培养渠道。其次,优化公共计算机教师队伍结构。鼓励公共计算教师提升职称和学历,使公共计算机教师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以适应公共计算机分类、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最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通过教学科研活动来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6]。

2.4 优化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提高公共计算机分类、分层次教学质量的保障,是验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公共计算机操作性强,应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设计教学评价方式。一是提高操作应用能力考题的分值,促进学生锻炼计算机实践能力。二是加强综合考核。不完全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成绩的依据,要把平时作业情况、学习态度、上机实验等纳入最终成绩考核范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管理。三是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替代公共计算机考试成绩,加强职业资格考试与公共计算机教学考核的融合,避免学生重复参加学习和考核。

3 结语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公共计算机分类、分层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体现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新要求。不仅要使公共计算机教学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更要使它为专业教学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计算机学习需求。加强教学评价改革,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地方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基础分类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清律的基础知识
分类算一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