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投影技术对舞台艺术影响力的研究
2018-03-28李晓娟赵苏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
李晓娟 赵苏 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
一、全息投影技术概念
全息投影技术也称虚拟成像技术。其是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1]。再现图像时,根据使用的全息膜不同,成像效果不同,有45度、270度、360度全息膜,其中360度全息膜可以全方位、无死角还原物像,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通过与表演者的排练,可以使幻像与表演者之间互动,互相配合完成表演,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的表演具有强烈的科技感,该技术也被称为裸眼3D技术。
二、传统舞台艺术
传统舞台艺术有戏剧、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其都是视觉的艺术,富有表现性,它调动一切舞台因素,使观众从表演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其艺术效果主要依赖于故事情节、演员造型、形体动作、导演的策划和舞台的搭建。舞台灯光可以随着剧情起伏跌宕以烘托剧情,华丽、奢华的舞台也可以部分掩饰演员演绎中的缺憾。当前舞台剧总体上是向上和多元化发展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外国文化的冲击、技术的进步、很多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然舞台艺术表演方式整体呈现向上发展,也在努力寻找突破、革新,扩展更大的生存空间,舞台的面貌和艺术水准也都有所提高创新和发展,但总体而言,舞台艺术剧本创作落后、剧场表演方式落后,虽然引入了灯光特效,适度增强剧中气氛的渲染、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丰富艺术感染力。偶有舞台特技,但总体上吸引力不高、投入与产出比过低,导致很多艺术种类发展缓慢、观众数量锐减。加之舞台艺术对于剧场的依赖性,观众覆盖面窄,不能与电视剧、电影两种艺术形式相比,造成部分舞台艺术人才从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下降。
三、全息投影技术对舞台艺术的影响力
1947年,英国匈牙利裔物理学家丹尼斯·盖伯发明了全息投影术[2]。这项技术发明之初主要应用于电子显微技术中,直到1960年激光的发明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使得该技术进入到、并多次应用到舞台艺术表演之中。
2010年3月9号晚间,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使用半全息(2.5D)投影技术举办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演唱会[1];2011年12月31日,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华语乐坛新天后周笔畅周笔畅与梅艳芳、邓丽君、张国荣等已故明星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完成了一次“跨时光的演唱”,取得了当晚同时段的收视冠军[2];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峰会,晚会节目中《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等均采用了室外水上全息投影技术,尤其是《天鹅湖》,取得了令人震撼的观赏效果。
时下正处在一个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技术与艺术的融合速度与融合方式更加深入,艺术的传播方式悄然改变。从全息投影技术在舞台表演艺术中的第一次应用,就激起了观众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甚至一度使人们对部分舞台艺术门类发展展开激烈的辩论,比如G20峰会上的芭蕾舞名剧《天鹅湖》表演,让业余观众深刻体会到了芭蕾舞的艺术美,优美的舞姿、音乐的律动,在演员与光影的表演中把舞蹈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相比传统的芭蕾舞蹈的演绎通过芭蕾舞者的姿态,形体,足尖来展现,欣赏者主要以演员的形态,剧情来评价舞者和节目,未接受过专业舞蹈教育的人很难欣赏舞蹈之艺术美。任何艺术能否源远流长,长足发展都在于得到大众的欣赏,只有有了观众对舞蹈艺术的喜爱,才能刺激到艺术的纵深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手段的运用,一些创作者心目中的难以通过传统舞台实现的想法、构图、氛围、效果获得了完美的诠释,很多无法用实体采摄的画面可以通过电脑合成制作,舞美、烟雾,以及雨,雪等虚拟情景、舞台形状,音响等赋予制作人新的艺术理念,比如增加部分电影片段来配合舞台艺术,以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使剧情更具有吸引力。嘉峪关方特城堡的4D播放厅,其播放的《聊斋》片段,部分场景就借助全息投影技术,三维画面悬浮半空中,亦幻亦真,使得聊斋的那种鬼魅氛围非常强烈,如梦如幻,科技感十足,把聊斋故事的诡异,神秘展现的淋漓尽致。
全息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影响了传统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段,从而使得舞台艺术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讨论,舞台艺术在与全息投影技术融合后,经过数字化、虚拟影像等多方面的处理,使人们可以重新认识传统舞台艺术的发展模式,改革演绎方式,丰富了舞台剧表现形式,从而吸引观众眼球,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舞台艺术赋予技术以精神,而技术赋予艺术以新的演绎方式,两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