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中国大运河:摄影师之旅》的运河形象建构研究

2018-03-28林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船工号子运河

林溪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画面符号建构运河形象

城市符号主要包含大运河流经江苏的城市,苏州、淮安、无锡、扬州,以及城市内部的人文景观,拙政园、个园、瘦西湖等。这些城市符号作为影片的整体基调占据了纪录片的较大篇幅,从历史、文化、自然的不同角度展现了运河沿岸秀丽的风光、繁荣的城镇和古朴的街道。这些符号既代表了运河沿线的特定形象,本身又作为传播地域形象的载体,使观者在潜意识中将符号与运河形象联系在一起。

人物符号根据性质的不同又可以细分为主要人物符号和辅助人物符号。主要人物符号指摄影师杰夫·哈钦斯,他作为串连人和物的关键线索起到起承转合的承接作用。他既作为影片的主体发挥主观立场,发表自己的所见所感,又作为影片的客体以解说者的身份赋予运河形象深刻的历史内涵。辅助人物符号主要以被采访对象为主:河下古镇的盐商后人周贵生,唱船工号子的赵其昌,船上邮差唐振亚,淮扬菜厨师陈师傅等。周贵生描述河下古镇古时风貌,赵其昌高唱船工号子,陈师傅制作松鼠桂鱼。这些辅助人物符号丰富了运河形象的风貌,他们的生活变化与运河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持续的影响运河的未来。

图像符号指哈钦斯围绕城市与人群拍摄的系列照片。杰夫·哈钦斯作为摄影师,拍照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此次行程的目的所在,他曾三次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中国有着天然的亲近性。他拍摄的照片都以黑白形式在影片之中呈现,也与他幼年时期对中国的印象有关。黑白照片记录了苏州的绣娘,老子山的养蟹人,拙政园的建筑,瘦西湖的风光,黑白照片,别具一格的构图,动态的抓拍形成了一幅幅独具水墨风格的图像符号。这些图像符号从头至尾反复出现在影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之中,共同构建了具备独特性与多样性的运河形象。

二、语言符号建构运河形象

法国电影大师罗伯特·布莱松曾说:“声音总能引出一个画面,而画面从不引出一种声音。”[1]可见,影像的声音拓展了画面之外的想象空间,再现了观者在画面内无法观照到的时空场景。《中国大运河:摄影师之旅》中的语言符号主要分为生活化语言及权威性语言。

生活化语言符号以受访者的口述、采访者的自述为主。在受访者口中,人们能够听到现实无法弥补的尘封往事,能够想象现实无法表现的历史景象,采访者以自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形成了与口述者,与观者三者间的互动模式。以声音代替画面不但加深了不同场景间转换的逻辑严密性,而且还原了运河的真实状态,赋予运河更深远莫测的想象空间。

在介绍邳州的船工号子时,杰夫·哈钦斯的声音以解说词的形式出现在画面里,“船工号子以古老的船歌闻名,赵其昌是邳州最老的船工号子。”赵其昌紧接着说道,“现在船工已经很少了,我这一代走了以后就没有了。”随后,哈钦斯拍摄了一张赵其昌站在船头的黑白照片,“我捕捉到老赵反射在船舷窗上的身影,让我了解到他在运河上的一生,也代表了在他之前的成千上百万人。”可见,生活化的语言符号与权威性的语言符号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丰满了运河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的母亲河形象。

三、创作技巧建构运河形象

影片中运用大景深画面,如一条渔船漂荡在运河中,前景是浩荡的油菜花田,背景是一望无尽的运河,小船只在画面中占据极小的位置,这样一幅画面刻画出人之于自然的渺小而运河代表的自然之旷大的景象。同样的,影片中也使用了大量远景镜头对运河、城市、港口进行动态化概览,使得广袤的运河变得无比清晰和震撼,突出展现运河对城市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纪录片采取前后呼应的方式,开头采用的延时摄影技术展现车流、人流、船流的快速流变突出社会的飞速发展,后者采用航拍镜头展现运河的雄伟壮阔,前者快速进入对应后者缓慢淡出,构建了运河厚重优雅的历史形象。

《中国大运河:摄影师之旅》对声音的运用与同期声的选择也煞费苦心,开篇的车声、高铁鸣笛、嘈杂的人流都被真实记录下来,最大程度地呈现了城市现代化高楼林立的状态。保留捕捞河蟹的水花声,演唱昆曲的同期声,船舶航行的浪涛声……当这些声音元素与画面结合,增添了影像的真实性与完整感,将生命与运河的关系刻画的唯美动人。

四、总结

詹姆斯·W·凯瑞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一种文本,文本本身是一个符号序列——言谈、书写、姿势——它们包含了解释。[2]阐释这些动作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解读关于具体社会结构的“文本”,[3]有助于厘清符号的象征意义,构建独特的事物形象,最终获得更加精准而广泛的传播。

猜你喜欢

船工号子运河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赞船工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茶山号子的艺术特征与传承
如泰运河谣
唱起号子走汉江
瞬间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