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路径思考
——以中职《哲学与人生》德育课程为例
2018-03-28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 蕾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李淑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因此,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下简称“三进”),是中职德育课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意义
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不仅需要一代代青年人身强体健的搏浪冲锋,更需要一代代青年人能够养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志存高远的气魄坚定“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是中职德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丰富中职德育课程的应有之义,是从集体层面将青年人的发展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大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主流思想观念。如此,“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必将会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正确思想武装头脑的青年人也势必在实现自己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鉴于此,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广大学生具有思想引领和立德塑魂的作用。
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路径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而坚定广大学生的“四个自信”,需要我们在十九大精神融入课程教学方面寻求突破。其一,要在整体把握十九大精神,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根据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找准找好嵌入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融入教材;其二,十九大报告涵盖诸多内容,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课堂,所以,要突出重点、热点,准确融入;其三,要不断丰富课堂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实现生动融入;最后,课堂的成果必须得以巩固,所以,需要拓展延伸,实现扎实融入。
(一)整体把握,系统融入
进教材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充分认识《哲学与人生》的课程属性。作为党的十九大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因此,弄清、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实现进教材的基础。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论述正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八个明确”高度凝练地论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有机统一的科学体系,“十四个坚持”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其所体现出来的“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无一不是对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深刻把握。
在整体把握十九大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梳理十九大精神与《哲学与人生》课程直接相关的重要思想,将其系统融入到《哲学与人生》课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关键点和着力点。这就需要我们用十九大精神审视《哲学与人生》课的每一单元每一课,找到和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与《哲学与人生》课程的融合点,使十九大精神系统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中。
(二)突出重点,准确融入
党的十九大精神涉及的内容诸多,在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哲学与人生》课程时,需要突出重点,在梳理十九大精神与《哲学与人生》课程相关的重要思想时,将重点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与中职学生相关的内容上,从而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地融入到每一单元每一课教学之中。
《哲学与人生》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灵魂。
在第一单元的内容中融入十九大报告“新时代”相关内容,基于过去五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与现实根据,明确当代中国新的历史方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
在第二单元《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中融入“新矛盾”,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论述,重点分析“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实现伟大梦想”。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融入第三单元《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着力点放在实践创新。
第四单元《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中主要说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对社会基本矛盾具体分析的结果,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融入第五单元《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十九大报告中共有四处提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的就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其融入第五单元中《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三)创新方式,生动融入
德育课作为中职德育的主渠道,承载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尚未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未能走到教学活动的中心,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学生所生活的这个伟大时代的真实写照,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学生有感、有想、有表达,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从时代的命题中学习、领会、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入脑入心。
首先,要丰富课堂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对外交流时指出,中国的对外宣传要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时,我们也需要通过讲解生动的故事来提高感染力和实效性,要用具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和经典人物事迹,充分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其次,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教师要讲故事,更要让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十九大的传播者与践行者,以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推进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鼓励学生运用歌舞、舞台剧等表演形式,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学生参加竞赛、走进社区等实践活动,逐步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要创新教学方式。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他提倡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所以,我们应该为学生设计难度适宜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感受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让学生做到真懂、真信、真学,坚定“四个自信”。如开展“最美武汉”、“最美中国”教学,由学生制作内容并课堂展示,通过介绍五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学生眼中的武汉、中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践行十九大精神。
最后,信息化的手段也必不可少。“互联网+教育”为我们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和手段,知识的扁平化也使得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更容易,所以,对于德育课,互联网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工具,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教会学生使用这一工具,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四)拓展延伸,扎实融入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劳动的生活就是劳动的教育,是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所以,我们需要将课堂教学有效延伸至生活,丰富“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把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作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的重要抓手,融入学生日常教育全过程,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三、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功、成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