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2018-03-28贾立国
贾立国
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平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之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据此,教师要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舞台,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在一个合作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完成组内学习任务为标准,以小组总体学习成绩为评价依据,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经验
第一,组建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由教师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学习小组。小组确定后,要相对稳定,让每一名学生充分感觉到我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组荣我荣。组长可由教师直接认定,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全组同学围绕学习任务独立思考、研究、讨论,调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让大家都能成为小组的主人,为完成学习任务自觉、主动地献计献策。每组确定7人,组内人员按1-3-3模式分配,即一个组长负责3个副组长的学习情况,3个副组长负责3个组员的学习情况。
第二,重视小组学习中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的互助性分工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师既要放开手脚,充分相信学生,又要对全局有掌控和把握。鼓励小组对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改编试题,自编自讲,组间互相评价。
第三,培养和训练汇报展示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汇报展示是亮点,是检验各组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所以培养学生的汇报、展示技能尤为重要。让学生逐渐熟悉汇报、展示的基本形式。汇报时声音要洪亮,从容、大方、自信,要言简意赅,学会用专业术语描述问题,板书时书写要工整、美观。虽然前期节奏会很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语言与书写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习题课随机安排学生讲题时,要特别注意抽选优选学科发展欠佳或信心不足的学生,了解他们思维中的一些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讲题时,要落实到书面,强调规范化书写和表达,要求其必须在计算题解答过程中描述清楚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教师可以在前一天布置预习任务,小组内共同预习新知识,对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小组先提出解决方案,第二天在教师讲解新知识时,师生共同探讨方案的优缺点。
三、促进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第二,组长过分展示自己而忽略组员的成长。第三,小组内出现“假合作”,表面上讨论得很激烈,但讨论的问题与学习关系不大或跑题,个别小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没有效果。第四,合作仍然以“优生为主”。虽然是全员参与的小组合作讨论,但很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因为存在竞争,各小组会担心本组的暂差生发挥不当而“拖后腿”,所以仍然是“精英”发言操作。久而久之,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不爱讲话的学生就会感觉课堂发言与己无关,这就与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初衷相违背了。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来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把握,不重形而重质,不必为了合作而合作,教师应加强对课堂全局的把握,课前精心准备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明确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次,教师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使课堂任务有具体目标。例如,在讲解矩形的性质,可以将矩形的几个性质分给几个小组或由几个组长抽签决定。这样化整为零,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使合作学习时问题明确,有的放矢。
最后,对现有小组进行合理整合。在整合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循序渐进原则。小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习惯、能力都需要耐心地培养和提高,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多元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是多元的、立体的,教师的引导也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和立体的。因此,重视合作中的教师反思、学生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发展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不给学生下结论、分等级,因此,教师应该发展地评判学生的参与程度、取得的进步和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让学生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合作。
第四,动态性原则。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身心变化、认知水平是动态的,因此,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角色与地位也是动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使其各尽所能。
第五,过程性原则。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因此,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否则,容易使合作学习形式化、表面化。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个长久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训练和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学习方式。当然,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要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教师和学生必须形成合力,在教和学的互动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