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大数据对高校德育方法论的影响*

2018-03-28朱晓晖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世界

朱晓晖

近年来高校德育理论不断创新发展,德育实践也颇有成效。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智能手机、互联网等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式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人类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也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思维方式,高校德育的环境、手段和方法论等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时代的新要求,也为德育工作的创新开辟了新的方向。因此,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给高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能有效增强高其针对性、实效性,按照大数据技术的内在特点展开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探索。

一、大数据的特征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与数据密不可分,人们在探索自然、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数据对客观世界进行深入、本质化的认识,从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对数据的收集、处理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中间环节。但人类在以往技术条件下获取、存储的数据极其有限,且采用传统的常规方法进行处理,这实际上是小数据。信息技术兴起后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得所收集的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样,传统的常规方法已经无法处理。因此,快速获取、存储、分析海量信息的全新数据处理技术应运而生。这种用传统技术手段无法进行处理的海量数据集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的体量不仅远远超出了人们以往的想象,而且随着人们日常活动的不断开展以几何倍数迅速增长,从最初的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同时,大数据来源于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等不同领域的信息,其种类繁复且结构具有异质性,既有结构性数据又存在许多非结构性数据,其处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很难使用单一的模式或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中云计算等方式的运用使得数据处理能力增强,对浩如烟海的数据信息处理起来游刃有余,不仅能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处理所需数据,而且数据处理后所得到的信息往往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1]得到的价值回报也与传统的小数据不可同日而语。大数据无疑已成为一种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处理速度快捷的信息财富。[2]

二、大数据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大数据的本质是镜像化生存,以数字化数据及其运算表征显示物质世界中各种真实关系的生存方式,[3]正如尼葛朗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中所预言的那样:数字化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大数据作为数字化发展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印证了这一点。大数据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真正步入后信息时代,由此也推动人类看待世界、把握世界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人人都是网络人,其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与网络发生着关联,人们要通过各种教育网站、网络视频平台进行在线学习;通过电话、QQ、邮件与朋友、同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百度、谷歌等引擎进行搜索;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自己的想法、感受。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已经无法逆转地对网络、信息技术产生了依赖并且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人们在网络上的这一切看似无关紧要的日常活动,早被已看破大数据先机的智能设备制造者和网络运行商、网站经营者存储起来。于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化成了海量的数据,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即可轻而易举地掌握人们的真实爱好、内心想法,生活的状态。大数据不仅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暴露在大数据技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出来。小数据时代无法采集人们的主观精神,也就无法对人们的主观领域进行真实、全面把握,更谈不上准确、深入的分析。而这一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大数据的发展为我们获取整个世界全面、真实信息提供了现实的技术支持。这使得人们对精神领域的研究也能和客观世界一样基于真实而丰富的数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抽丝剥茧式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掌握人们的思想状态、行为习惯,从而在人类主观世界的研究中真正实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推动研究的深入展开。大数据的发展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帮助我们改变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方式,[4]推动人类认识能力革命性的发展,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大数据对高校德育方法论的影响

传统的德育工作建立在小数据的基础上,曾经为高校德育工作成绩的取得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持。然而,大数据的发展以雷霆万均之势改变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对象、环境、方法,引起了德育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小数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建立在对大学生群体局部性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前期要进行调查设计,而调查设计本身就带有先入为主的倾向,使得数据的采集或多或少都具有调查者的烙印,在数据归纳、概括、分析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主观倾向,调研的成果自然难以真实反映受调查者的真实情况。即使把调查设计假设为完全理想化、客观化的状态,大学生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也仍然有可能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某种程度的伪装,从而使得调查结果失去客观性。这种抽样调查本身所能调查、采集的学生范围极其有限,即便他们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完全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思想,但由于调查数据缺乏全面性、整体性,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整个数据采集、处理的结论也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思想状况、心理状态、爱好、取向。而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大数据时代,世界万物皆可表述为数据,[5]所以高校对大学生整体状况的全面、真实的掌握就有了理想的手段,大数据成为对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记录的新载体。首先,对学生数据的记录、存储、处理不带有任何主观倾向,数据记录早于调查、研究,也就是说在数据在采集、存储时还不明确其具体用途,没有任何主观目的的干扰,具有客观性。其次,这些数据是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转化而来的,他们在面对某个调研时可以轻易地掩饰真实思想。而云存储全方位地记录了个体学生琐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这个记录、存储过程学生本身是不知情的,因而能准确反映个体学生的真实情况。再次,大数据的运用使得以往调查中常用的抽样调查轻松地被整体、全面地数据采集、处理取代,调查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整体中的某一部分,调查数据也更完整。而建立在对大学生整体、全面数据把握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后形成的调查研究结论显然才更具有客观性、代表性、科学性。

可见,大数据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6]众所周知,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定性研究关注于事物的质,是研究的开始,定量研究则注重把握事物的量,是对事物质的认识的深化。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种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7]任何一门学科的深入发展都离不开定量研究。德育工作的中心是“人”,但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难以量化,特别是小数据时代调查采样本身的难度与采集样本的真实性、科学性成为定量研究无法逾越的鸿沟,德育往往停留在定性研究阶段,难以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真实状况,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大受影响。而“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8]我们可以从学生言行的海量数据中观察、了解其真实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感,并由此进行德育的量化研究。大数据技术将传统德育中难以量化的思想情感、道德状况进行客观、精准的评估,把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提升效度。

不仅如此,大数据不但能使德育工作能有的放矢地针对当下,而且能准确预测未来,实施德育工作的精准模式。传统的高校德育研究往往依赖个人经验的积累以及不甚完整的信息,而缺乏对大学生真实思想意识、道德状况的把握,更谈不上对其未来状态及行动的准确预测。因此,德育虽然欲防患于未然,但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行为趋向发展无法准确把握,常常疲于事后的补救,效果不尽如人意,陷于被动状态。人们的行为活动受思想意识的支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过去与当下的行为必然影响其未来的行为模式。而“预测性是大数据的核心”,[9]也是大数据的优势,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所洞察的规律准确预测出之后个体的思想状况、行为趋向等,使得德育工作者事先获得学生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的趋向,对其将来可能发生的思想变化或意外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切实将德育工作做在前,变被动为主动,提升前瞻性。

大数据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大数据所彰显出的巨大价值表明其已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10]应充分应用这一重要技术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虽然在预测学生思想、行为趋向上具有高度的精准性,但人具有机器、技术所不具备的自主性,因而,预测本身也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其绝对化。

大数据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引起我们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全新视角和方法,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认识方法、工作方法。科学应用大数据全面把握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准确预测他们未来的道德行为,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精准模式,真正提升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德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高校德育创新的新契机。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世界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