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增强地方报纸文学副刊的魅力

2018-03-28王笑丹

传媒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副刊品位报纸

王笑丹

(阜阳日报社,安徽 阜阳 236036)

新闻主打内容为王,是当下手机阅读时代报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理念,在纸媒影响力日趋萎缩的当下,地市级党报文学副刊能够生存发展,除了读者厚爱之外,主要源于文学副刊自身的人情味和内在魅力。这魅力,来自于编辑的精心培育和辛勤耕耘,更依赖于一批文学副刊作者的鼎力支持,是他们长期以来的才华付出和用心浇灌,成就了文学副刊这片芳草地。办好文学副刊,关键要培养一支具有文学品位和深厚学养的业余作者队伍。

一、培育一片芳草地

新闻、广告和副刊,是一张报纸内容结构的三大部分,前两者属于即时消费易碎品,大部分读者看后就会丢弃一边,不再顾及,其新闻价值的时间性很强,过期就会作废;副刊亦是如此,因为其依附在整张报纸版面上,也会在阅读后被人扔在一边,变成废纸。但是,发生这种情况有个前提,就是文学副刊缺乏吸引力,人家不愿看、看不下去,或看过就忘,当然谈不上花时间品读,更不会去收藏了。

人们品读文学副刊,更多源于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是为了得到身心的休息、情感的体验、眼界的开阔和心灵的愉悦。这是文学副刊的价值所在。提升文学副刊价值,关键要突出“人情味”三个字,即文中有真情,能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文中有趣味,能愉悦人、启发人、帮助人。文学副刊办得好,可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好感,增强报纸的整体可读性和影响力。

目前,地方报纸文学副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优质稿源少,大部分稿件过于平淡,缺乏亮点和打动人的地方。一些稿件叙事状物线索不清晰,过程描述过于繁杂,细节刻画琐碎,缺乏必要的主题提炼;有的稿件题材陈旧,要么家庭亲情、儿女情长,要么个人经历,就事论事,感情抒发肤浅;有的稿件缺乏时代眼光和社会意识,对时代、对他人、对社会发展的大势关注较少,给人一种自说自话、小家子气的印象……这些问题意味着文学副刊的整体品位、可读性有待提高,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实践表明,文学副刊能否办出影响力、办出品位,关键要建立一支有实力、有功底、有品位的文学副刊业余作者队伍。编辑要做的事就是慧眼识才,建立联系,成为朋友,为他们提供服务,做好嫁衣,把他们凝聚在文学副刊独特魅力的旗帜下,共同为办好副刊而尽力。这其中,作者队伍的文学水平和自身品位至关重要。

二、创作源泉在生活

个人经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个人经历和现实生活是作者创作的主要源泉。一个保守消极、谨小慎微、生活单调、经历贫乏的人,很难想象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同样,一个没有丰富生活阅历、处处循规蹈矩,一生都按照别人设计好的路线前进的人,一个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的人,也难以写出美文佳作。一位作者,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不接触社会,不了解他人,不能感知社会生活和现实工作中的矛盾与问题,不能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那么,他文学创作的生命就停止了。应该说,充满矛盾、变化的现实生活,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所在。为什么有的作者写作品总爱回忆过去,不是讲家庭亲情,就是说年轻时的情感故事,或絮絮叨叨,或儿女情长,就是因为年龄大了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了什么像样的生活,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个人习惯趋于保守、闭塞,交接圈子很小,生活质量不高,创作源泉枯竭,再想写点东西,总跳不出怀旧、自恋的老套路。显然,如果不深入现实生活,不了解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就很难写出现实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俱佳的优秀作品。

文学功底。现实生活并不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学习和思考作为一种创造性劳动,同样能给人带来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一位文学副刊作者,如果没有对古今中外散文诗词和优秀作品的熟练掌握,没有对现代优秀作品精华的充分汲取,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人文知识,没有独立的思考和深刻见解,其作品往往陷于平淡和轻浮。只有文学功底深厚、富有学养的人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文采的副刊文学作品。

三、品位来自时代感

时代观念。报纸上的文学副刊作品并不是纯文学作品,必然要体现时代性和新闻性,应紧贴现实生活,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心灵带来的感受和冲击。这意味着,文学副刊作品不能脱离于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关上门来作文章;不能老是提陈年旧事,纠缠于家庭亲情、个人经历、情感生活这类比较狭隘、比较小资的个人琐事。而应以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为中心,关注社会大变革、各类现实矛盾和问题,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造成的深刻影响和巨大冲击。唯如此,作品才能体现出宏观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思想的深度以及历史的厚度。这方面,阜南县作者张晓玲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在《村庄,我的村庄》一文中,反映了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给城郊一个小村庄带来的变化和感伤。文中写道:“六里桥,一个村庄的乳名,它的大限就要到了。推土机叫嚣着倾轧在它褐黄的肌肤上,一个村落就此陨落。我的先人从土壤里窜出来,忧郁的眼神遮过远天,怎堪忍听村庄凄婉的哀吟。”

接着,作者描述了村庄长达五百年的历史和当今时代村庄发生的鲜活故事。有树的故事:“一个村庄在一个地方落脚,树就印着农人的脚印,在房前屋后扎下根,郁郁葱葱,年滚着年,月滚着月,过着树的营生,一春一秋与农家娃子同宿同息同滋养。”有夏日里泼皮小子的故事:“他们撸去身上的外衣,提着裤衩,一队鱼秧子似的游过去,鸭子惊叫着扑腾着翅膀趟下水去,撇下一窝白晃晃的鸭蛋,便宜了这帮毛头小子”。还有男男女女劳作一天后戏水的情景,有跛腿四爷的故事……最后,作者在文中感叹:“终于有这么一天,这个放大到县域地图上也只是蚁卵大小的村庄,恐怕只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乐园了。那些本以此为家的鸟儿们,还会念及乡情,五里一徘徊,一声一声为我的乡人婉转歌唱吗?”

这篇文章大气磅礴,刻画细腻,描写生动,行文中不断转换场景,文章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但始终线不离手,紧紧围绕怀恋小村庄的主题谋篇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时代感和大情怀。由是可见,个人的故事、个人的感受、个人的情怀,只有放到时代大背景下,与社会、与他人、与发展建立起关联,从小事切入,从大局思考,以小见大,才能避免狭隘、闭塞、肤浅的小家子气,写出有思想、有张力的优秀作品来。

善于感知。副刊文学作品是一张报纸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发挥吸引人、感染人的作用,对作者的创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这其中,富有个性,善于感知是十分重要的。

在阜阳市公安局青年警官李东颖的博客散文读起来颇为优美。他在《城市印记通向我的青春》一文中,描述了自己对故乡风景的独特感受:“阜阳的街道都很短,但来回总要那么交叉着,像古旧法国电影里的浪漫情节,分支出不同的场景。网一样的盘回在这片算是北方的土地上。有时我骑车听歌,会在跳歌的那一瞬间转入下一条街道,耳朵里的调子换了换,路边的风景也换了换。于是心情一下子就会很起伏,像屏着呼吸站到很爱的那个人面前,踌躇着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还有,闫虹、苗秀霞等一批阜阳籍才女的美文,既有品位、有深度,又时尚前卫、富有文采。闫红把《诗经·东门之杨》扯进她的散文《人生里有多少这样的瞬间》:“然而那是黄昏,暮色正在沦陷,行人来去匆匆,一家家的店铺卷闸门被拉下来,霓虹灯与路灯此地亮起,我望着眼前晃动的画面,如同是另外一个人,望着我自己的人生。”

这些现代派意识流写法的文章片段,随意而生动,优美且舒缓,把人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行文流畅、又耐人寻味。此类佳作时常出现在地方报纸文艺副刊版面上,既体现了编辑的开阔思路和时代眼光,又彰显了报纸的文化气质和内在魅力。

四、结语

业余文学作者和副刊通讯员是地方报纸文学副刊稿件的全部来源,他们是做好编辑工作的立足之本、业务之基、力量之源。基于此,文学副刊编辑应十分重视文学副刊稿源建设,致力于培养一支具有时代眼光和开阔视野、富有文学品位和深厚学养的副刊作者队伍。珍惜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真心与他们做朋友,经常和他们沟通思想、策划选题、探讨作品、互相帮助,尊重的他们的个性和劳动成果,尽力为他们展示才华、实现诉求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以他们的成功为成功,以他们的喜悦为喜悦,做到兼容并蓄,开门办报,在开放、互动、共赢的基础上,依靠大家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为报纸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稿源,才能把文学副刊办得更好看、更出色。

猜你喜欢

副刊品位报纸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报纸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