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讲话的语言特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8-03-28张媛媛朱鹤鸣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讲话总书记思政

张媛媛,黄 舜,朱鹤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新困难、新挑战。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立场鲜明、生动活泼,平易近人、蕴含哲理,为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习近平讲话的语言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和改革发展稳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从当前党情、国情和世情出发,着眼世界,立足未来,围绕中心工作和大局,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南,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习总书记的讲话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基本内涵就是能够始终坚持根本原则和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暧昧,在是非曲直面前立场不动摇。习总书记在其讲话中始终将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作为其讲话的根本指导和核心精髓,如他强调“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要搞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2]上述讲话中,他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立场贯穿其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领域,习总书记的讲话也同样将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基本特点融入其中,如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3]这些讲话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政治道路和前进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二)问题导向,目标导向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一条主线,如他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问题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创新的源泉,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4]

习总书记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讲话中也鲜明体现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如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对现阶段思政工作存在的背离需求、过时陈旧等问题直击要害,同时也对高校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事”“时”和“潜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历史证明,问题是时代的呼声,目标是发展的动力,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关切,才能把准方向、大步向前。

(三)平实真情,通俗近人

习总书记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表的讲话将平实之中蕴含哲理,从容之中直达人心诠释到了极致。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5],将国家与青年相互依靠、互相促进的关系用寥寥数语进行了简介到位的解释:中国梦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将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与青年的重要作用和人生价值有机结合,引导新时代青年主动地投身伟大事业,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形象地解释了青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的讲话让人爱听、愿听、想听,让人拨云见日、心明眼亮、醍醐灌顶,给人以精神的愉悦、思想的升华、灵魂的震撼。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开放的深入期,社会问题和矛盾呈现出多样化、尖锐化、深层化的趋势,加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攒的文化优势,借助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我国持续在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领域进行“和平演变”行动。部分高校青年出现了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缺失、爱国意识淡薄等一系列思想政治问题。此外,部分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未能及时应对新挑战、同步进入新时代,仍沿用以往目标单一、对象笼统、形式老旧、说教为主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致使思政教育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较为突出。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环境更加复杂严峻

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力强盛和人民幸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腐败现象严重、道德伦理滑坡等。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对我国政治体制、经济形势、社会问题、文化传统等领域持续攻击污蔑、造谣抹黑。理想与现实的剧烈碰撞、正能量和负能量的交替给高校青年的思想带来了冲击,使其容易出现价值观缺位、错位甚至倒置的情况。高校青年是意识形态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如何有效应对复杂的思政教育环境,切实改善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内容不够走心入心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追求“高大上”,不够“入地气”和“入人心”,导致受众不愿意、不乐于甚至内心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留在旧时代”的现象,对思政教育的认知态度没有与时俱进,对教育内容的设置没有推陈出新,对高校青年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没能主动把握,未能运用高校青年的语言将“政治话语”“理性话语”转化为他们听得懂、乐意听、记得牢的“青年话语”“感性话语”,致使受众的共鸣度低,难以打动人心,主流价值观还不够入脑入心。

(三)教育形式不够与时俱进

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观念。重视理论教学,侧重通过授课等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缺少通过学生切身实践或实践活动,收到理想效果。在课堂上通过照本宣科式的“填鸭式”教学企图获得良好教育效果;而在课外缺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国内外局势等,未能及时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作为最热门的应用技术,已经成为思想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利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现实要求,但部分高校对于“互联网+思政教育”的理解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运用移动终端等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还不够强,利用微博、微信等开展“闲暇教育”的工作还不够深入。

(四)教育对象个性更加鲜明

目前高校青年绝大多数为90后和00后,具有接触外来事物多、独立思考意识强、更加注重自身发展等个性特点,同时也具有可塑性强、脆而易折的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持续深入,高校青年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思维将更加强烈,更关注个人利益和个性发展,更关注理性实用而非理想信仰。高校青年个性鲜明的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地研判新情况、应对新挑战、做出新变化,就必然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不畅、效果不佳。

三、借鉴习近平讲话的语言特色来做好高校思政工作

任何时期,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状况的好坏都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做好高校青年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在新时期,运用和借鉴习近平讲话的语言特色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寻求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场坚定说真话

高校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摇篮,担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使命。习总书记在其讲话中多次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7],强调了引导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极端重要性。

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站稳站实对党忠诚、为国担当的根本立场,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思政教育工作全过程和全时段。在党管青年原则下培养青年、赢得青年并依靠青年。其次要树立主动意识,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对于根本制度、价值体系等重中之重、大是大非的问题,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不能鸦雀无声、退避三舍,坚决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倒置局面。再次要增强说真话的本领。传道者自己要明道、信道,对相关的知识要储备完整、掌握精准,同时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感”,即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做到有理说得出、说了传得开、传开真心信。最后从高校青年的切身正当利益出发,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敢为高校青年说真话,鼓励学生通过正当途径说真话。通过解决青年问题和保护青年利益,提升青年对思政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二)喜闻乐见说准话

矛盾具有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论断,其内在的方法论意义是要根据不同的受众、在不同的时期选择最适合的方式方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化,在此过程中就必须对高校青年进行群体结构、知识层次、所处环境等的细分,实现精准传播,使马克思主义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与青年需求的有效对接。毛泽东在其著作《反对党八股》中写道“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正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习总书记在发表讲话前会在对讲话对象、语境环境等做出深入了解研究后,选择最贴合实际、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发表讲话。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做好做实做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指引下,在了解和掌握受众的心理结构、行为方式、语言特色等基础上,想高校青年的内心想法、说高校青年挂在嘴边的话、讲高校青年发生在身边的事,用高校青年乐意聆听的表达方式实现马克思主义“高大理论”与高校青年“现实生活”的“零距离”有效对接。只有这样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工作才能取得成效,高校青年的思想状况才能越来越好,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青春活力。

(三)贴近地气说白话

现阶段高校青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主见、追求真实,厌恶和抵触“假、大、空”,以往照本宣科、不接地气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已不适应现实需要。思政教育工作只有多用“白话”“土话”,做到接地气、近心灵,才能有人气、有生气,才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将宣传工作真正融入到受众之中。习总书记在其讲话中善于运用“白话”“土话”,如“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既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用语言表达了情感;又让人民群众能听得懂内容,用语言宣传了理论。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摒弃“高高在上”的观念,尊重高校青年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模式,改说教为说理、变灌输为互动,提升和优化思政教育。另一方面要多听多学多用青年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普遍认可的道理,既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的“不变味、不走形、不打折”,切实将理论宣传准确到位,又要运用通俗易懂、走心贴心的语言去触及学生心灵,打通思政教育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激发高校青年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性。

(四)与时俱进说新话

习总书记在其讲话中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8],当今做好高校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高校一方面要坚持方式方法创新,掌握运用网络技术,要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思维,把“学网”作为必修课、把“懂网”作为基本功、把“用网”作为真本领,通过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论坛等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思政教育与互联网高度融合,让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更广、速度更快、层次更立体、效果更鲜活。另一方面要坚持内容创新,在高校思政教材的编排上要更加符合时代的特色。同时,加强思政教育研究工作,定期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以提升其运用新话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讲话总书记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注水”讲话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国旗下的讲话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