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推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2018-03-28

船舶职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精神

余 淼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5)

0 前言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已经根深蒂固地生长在国人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必然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正是这种传承,支撑起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精气神。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技能人才的重任,而校园文化则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风向标,是文化在高等学校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说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职校园文化中,是高职教育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1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 提高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主要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是增进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的重要媒介和依托。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强大的爱国主义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可以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时代风采。

1.2 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品质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社会的后备技术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人群之一,其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直接决定着国家今后复兴、强盛的程度。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正向导向和激励作用,能够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丰富自己,完善自我,实现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研究也是推动学校“双高”建设的重要手段。打造融学校精神各元素为一体的文化环境培育平台,及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平台,不仅可以突出精神文化引领作用,而且可以有效落实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1.3 传承学校精神,提升学校整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

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一所大学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1]加强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研究,紧紧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核心,可以大幅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实力,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能够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彰显学校特色的可传承发展的学校核心文化,从而丰富学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内涵,形成良好校园环境,促进学校“十三五”各项工作全面实现。

1.4 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和“魄”,是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学校赖以生存并可持续发展的底蕴,文化软实力能够促进学校硬发展。通过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可以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进一步服务学校发展,增强广大教师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2 中华传统文化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脱节

习近平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中无处不体现着对道德的推崇,从孔子的《论语》到如今工匠精神的回归,无不表现出教育领域对道德的重视。但是当下仍然有很多高职院校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智育”是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准,很少真正关注“德育”,专业课比重过多,思政、体育等课程形同虚设,致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脱节,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

2.2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知识缺乏

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底蕴参差不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加上高职院校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养,重视技能大赛和实习实训,对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的培育远远不够,往往会忽略文化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形成良好职业素养,就容易导致将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违反工作纪律等情况,限制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3 保障条件不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导致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校园景观简单,缺少文化底蕴,没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广大师生在校园里感受不到浓郁的文化氛围,缺少文化的熏陶。

2.4 教师专业能力和师德师风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具备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能力的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而且专业素养不够高,授课效果不佳。很多教师职业倦怠感增强,缺少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

3 中华传统文化推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途径

3.1 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提高高职学生文化素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在大学教育阶段适当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权重,“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3]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理论课和选修课,增强传统文化知识课程比重,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国学、历史、艺术、哲学等各方面知识,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保障。在专业课教学中同样要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专业课教学当中。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4]要通过引导,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人格,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此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广播电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等舆论阵地作用,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使之成为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通过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展示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熏陶、引领和激励作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等核心文化,凝练体现学校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标志;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贯彻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计划,在思想上重筑古代工匠精神,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在校园的传播;通过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相结合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提高职业精神,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学校精神文化相匹配的文化景观和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品位,打造秉承学校传统、蕴涵学校特色、彰显学校优势、体现学校精神的校园环境。要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文化活动中心,推进教职工活动中心、校园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加强图书馆、体育馆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校史馆,文化长廊、企业文化展示区等,既为文化的繁衍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又为促进师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加大具备传统文化知识的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坚定文化自信,让教师扎根职业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要通过树立高尚师德师风典型,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具体行动,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树立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教风。同时,还要建立师德问责追究制,建立师德投诉举报和信息反馈平台,最终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团结的育人氛围。

4 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智慧源泉。因此,高职院校只有结合各自教学特点,通过弘扬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才能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拿出精神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