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环境下0~12岁儿童绘画教学的价值研究
2018-03-28江洋洋
江洋洋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重庆 400065)
一、移动互联对幼儿绘画及教学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是媒体信息发展的另一种传递形式,泛指移动端,如手机、ipad等。通过移动端的广泛运用,人们处理工作,了解时事,处理图像、信息等更为方便及时。我国目前已进入“自媒体”时代,比如通过一部手机可以实现诸多信息诉求的交集。声、像、音等在移动互联的作用下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感官体验,大量信息短时间内涌入人类信息库,由于信息量太过于庞杂,人们多接受自己喜闻乐见的,涉猎内容更呈现图片化、碎片化。儿童也深受互联移动端的影响,发掘这其中的优势,借力带给儿童绘画去表达情感。
(一)突破传统教学的瓶颈
“互联网因具有多元化、可视性等诸多优点,成为青少年喜爱的媒介之一。”[1]移动互联环境下的绘画教学应注重儿童真实情感的传递,让儿童运用自我的感官去创作题材,接受多种形式的风格,跳出传统绘画思维的局限。绘画风格只是一种思想和情绪的传递形式,重点在于儿童创作绘画作品的内容。传统绘画教学传递的多为“我教你”,而跳出瓶颈的教学应该是“我想学”,这种态度的改变符合教与学协同发展的要求。
(二)提高儿童绘画的兴趣
儿童绘画的技能技法虽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绘画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儿童学习理解,才可以更好地提升能力。笔者长时间地运用移动互联平台对儿童进行绘画指导,从经验看,儿童在移动互联软件上创作的热情非常高涨,从绘画到成稿再到完善,不仅容易操作,而且更易被儿童接受,如此一来,儿童就会因兴趣而主动学习。在移动互联绘画教学模式下,儿童既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又能缩短掌握专业技能的时间。
(三)增加儿童的实践机会
在现行繁重的绘画教学目标下,许多教师认为0~12岁儿童绘画教学的过程很艰难,负担过重,众多课程教学和培训机构以移动绘画教学为引,内容却始终避免不了程式化,而同一种教学形式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儿童。移动互联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儿童绘画教学应借助其优势,例如能够模拟出更加真实的绘画环境,在调动儿童参与的基础上激发其自身的创作欲望。同时结合儿童自身发育特点(模仿、好动等),让儿童更好地参与其中,在趣味中学习,给儿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儿童的学习能力、感知能力、动手能力都会得到较大提升。
(四)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当下移动互联不断发展,教师开始在绘画教育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比如在互联网上开始共享教学资料,改变了传统绘画课堂中的制约因素,为互联网和绘画教育打造了一条通道,从而使课上和课下相互联系起来。绘画教学在移动互联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全天候的“全能战士”的转变,这有利于全能、高效型人才的培养。
二、传统绘画课程教学的局限
(一)传统绘画课程教育资源匮乏,无法打造核心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以能力为核心展开的。儿童自身能力的增强是核心课堂的重要体现。传统绘画课程教学在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方面较为薄弱,而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儿童的绘画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源库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同时能够为儿童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绘画的核心素养在识图、绘画、审美、创新、理解等多个方面得到了体现,建立多个资源库是该目标实现的基础。而传统绘画课程教学的有效资源不足,不能够达到培养儿童核心素养的目的。资源重复、资源共享力度不够、资源不与时俱进且质量差严重阻碍了有效教育资源的开发,而这些问题都是传统绘画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建立有效的数据库,第一步就要整合优秀的师资力量并且建设适当的教育资源数据库,当然也可以在购买的教育资源库、合作开发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对区域绘画教学资源库进行优化整合。
(二)传统绘画课程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培育儿童核心素养的需要
传统绘画课程缺乏特色,创新性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儿童核心素养的培育。改善传统绘画课程,打造精品课堂在儿童绘画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传统绘画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儿童对多种绘画课程的需求。此外,传统绘画课程不能将美术的核心素养很好地融入儿童不同的艺术素质培养中,不能实现课内课外协同发展。儿童的美术素养和观察敏锐度需要通过途径引导、感知训练、技法学习、情感表达来提高,传统教学课程的不足需要开展实践体验课来弥补,让儿童在其发展改善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传统绘画课程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第一,传统绘画课堂中以“我梦飞扬”为核心的教学课程较为匮乏,儿童不能够自由地联想、尽情地表达、随意地创作、选择自己认同的作品;第二,传统绘画课堂不能让儿童的内心情感得到真实流露,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不能得到抒发。0~12岁是充满朝气的童年,培育儿童艺术素养的能力,在其人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绘画课程教学应从长远的视角来审视儿童,合理运用多种教学载体与教学资源,创建更多真正对儿童有意义的绘画课程。当一个个儿童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一股强大稳健的力量,传统绘画课程应为孩子的成长埋下希望的种子,使绘画成为他们梦想的助推力量。
三、移动互联环境下绘画教学的价值探讨
(一)跨越时空,内容多元融合
移动互联出现之前,绘画教学总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移动互联出现之后,绘画教学打破了传统形式,跳出了时间、课堂、内容的限制。“移动互联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创新趋势。”[2]其授课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图片化、自由化等特点,同时包括了跨界融合性,比如绘画+音乐、绘画+舞蹈、绘画+文学、绘画+运动、绘画+英语、绘画+历史等综合课程,深受家长与儿童的喜爱。儿童的兴趣往往是多元的,这些形式更好地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展示文字、图片、音乐、短片等内容,图片与文字相结合、视觉和听觉并用的方式,会引起儿童感官的共鸣,事半功倍,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其中得到融合创新,从而打开儿童的眼界,锻炼其综合能力。当然,运用移动互联这一载体的同时,绘画本身也同样可以作为载体,即“绘画+”,儿童透过移动端学习绘画,爱上绘画;通过绘画认识世界,爱上创作。从而,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在移动互联的作用下得到充分的实现。比如在对“面具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让儿童提前预习,在移动互联的帮助下查找每个时期所特有的面具,了解其所映射的时代背景。儿童对面具蕴含的多样化的人文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作品的设计中也会加入具有时代特色的元素。
(二)教学灵活,激发思维创新
利用互联网会使绘画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能使教学重难点得到有效的解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互联网思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挖掘儿童持续发展的潜力。比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优质的课程设置、学生作品、知识要点做成微课,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交流;教师通过互联移动端进行提前学习,在网络互动的过程中掌握儿童所遇到的困惑,总结重难点,并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设置问题排解环节。这种教学形式可以让儿童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节约了时间。由此一来,课堂上也将会呈现出风格迥异的作品,这也能最大限度挖掘儿童的思维创新点。
作为一个固定的教学地点,传统的儿童绘画教育并没有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因此,想达到绘画教学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光靠学校是完全行不通的。由于人们对手机、iPad 等移动设备的依赖,移动教学的需求逐渐清晰化,儿童艺术教育的发展因为它有了更多的可能。在绘画教学中,教育者将儿童绘画教育与移动互联网相融合,对传统的学习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却能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兴奋感,也能丰富绘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之与移动终端的表现形式和使用方法相对应,弥补了传统儿童绘画课堂的不足。当然,这也并不是简单地改变儿童学习和创作绘画的媒介,移动互联网可改变绘画教学的模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移动化
移动化绘画教学将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逐步进入课堂,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儿童在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能够更加准确,同时在围绕儿童的问题生成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学习需求上,移动端可以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平台,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补足了传统教学中差强人意的部分。
移动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不论时间、地点,儿童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创作并保存绘画进度,从而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制约,而且还能提供多种绘画教育形式的选择,儿童不必局限于教室和学校,他们可以参观绘画展览、听绘画讲座,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对绘画内容进行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绘画教育,丰富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视儿童成长过程的途径,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
2.共享化
移动互联绘画教学使教育资源更加信息化、共享化,共享知识的途径也多了起来,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也减少了许多。随着2013年4G牌照的发放,中国的多家厂商都在大力部署 4G 产品线,这使人们拥有了更舒适的上网体验,越来越多的绘画教学以移动端的形式进行。教师通过移动端,及时指导儿童创作,发布教学任务,上传讲解绘画技巧的视频,与儿童面对面地交流,扩大了基础绘画教学的范围。在一些经济落后且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儿童在空闲时通过移动端就可以学习绘画,也可以获取一些优秀的绘画资源,对自己喜欢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共享渠道的增多让整合优化的教学资源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从而成为终身教育和教育民主化的助燃剂,为实现教育公平迈出了一大步。
3.游戏化
游戏融入绘画课程中,可以使儿童的绘画教学事半功倍,比如克服儿童惰性、营造学习氛围、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等,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感知力、注意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等,达到一种深度放松而又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状态对儿童的绘画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外延,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0~12岁绘画课堂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儿童的想法和习惯限定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因此,大多数儿童的思维都具有固化的特征。特别是在乡镇地区,因条件受限,儿童本身绘画根基不稳,对美术课堂不感兴趣,创作思维无法被激活。而移动互联教育背景下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改变教学地点和方式,而且可以使美术课堂延伸到课下,即使没有绘画课,也可以学习绘画。例如,教师通过移动互联技术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将乏味的、关联性强的学科理论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其与其他学科始终保持关联性。视频、图片等教学模式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五官,这样的学习方式达到了增强儿童学习兴趣和开阔视野的双重效果。
此外,移动互联改变了原有的“教师+课本+黑板”的教学形式,在培养儿童学习习惯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绘画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将网络资源(比如微课、慕课等)引入绘画课堂,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将新旧知识点通过微课展示出来,儿童在预习时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既关注新知识的分布,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四)打破传统课堂模式,重塑课堂结构
移动互联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儿童的学习习惯。在美术课中,手工艺术的步骤、绘图的程序和重点、难点很多,教师要对很多步骤进行演示。如在海报的制作上,教师虽然在演示涂色的部分就进行了多次的重复,但并没有让全班的同学都清楚地了解上色的过程,这就造成了教师的口头教授没有真正让儿童学习到绘图技术的重点。然而在移动互联时代,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来展示制作海报的全过程。从绘制草图到填色再到最后的完善,都能够更容易地展现出来,儿童学习起来印象也会更深刻。这不仅减轻了教学压力,更有利于儿童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授课内容时,还可以使用微课生动形象地展示图片和解读文字。和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微课更具直观性,在给儿童带来更加直观体会的同时,对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有极大的帮助。在传统的绘画技巧展示方面,微课能够在移动互联的基础上以更加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有益于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从而提升儿童的学习兴趣。
(五)尊重儿童的自我探索,师生协同发展
绘画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从中也会收获很多,因为儿童的视角与绘画手法是本真的,会深受儿童天马行空创意的感染。“无论是何种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与学,在课堂上美术教师所发挥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3]移动互联背景下,绘画课堂更重点关注儿童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儿童的参与度。比如,中国的传统书法课,儿童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感兴趣的书法家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风格,并临摹感兴趣的作品,初步了解书法的知识,随后教师便可在课堂上让儿童进行人物扮演、场景模拟、字体分解等,了解文化背后的精神,将自己的一点感受融入作品中,形成体现儿童本真的作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绘画教学通过互联网平台,可增强儿童自主探索的能力,并结合多种传播载体与多种创作形式让儿童认识生活、认识自然、认识世界,客观对待自己的作品,关注未来的发展。教师通过互联网对儿童的绘画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表扬其优秀的方面,儿童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在共享空间进行互评,这对于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兴趣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更好的效果,最终通过绘画教学让儿童发现美、感受美、探索美、表达美。
(六)“微”课堂,“大”绘画
大多数儿童将从事绘画教学的教师唤作“画画老师”,每当笔者听到这种说法时内心都五味杂陈。绘画与画画是同一件事情,已经在每个家长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多年来教育资源的缺失,导致了家长、社会对绘画教育工作者有错误的理解,绘画教育的转变,要从改变“绘画就是画画”这一错误认识开始。让每一位中国人都对“大绘画”的概念有所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培养、增强儿童绘画核心素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条件。理念对事物发展的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要革新课程,就应当从课堂教学方式着手。在互联环境下,微课则是达成“大绘画,微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对艺术的赏析、艺术作品的分析、技巧短片、课堂总结等都可以是微课的内容,这就相当于一个免费教师。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各学校的绘画教学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儿童的选择空间也较为狭窄,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儿童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喜欢的教学风格,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微课使儿童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还具有目的性强、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等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随之出现,儿童可通过移动设备在网上学习微课,减轻其压力。儿童可通过对微课的多次观看进行反复学习,它可作为新课程的引入、新知识的理解或练习的巩固。同时,微课也可当成是课堂小结和拓展,儿童也可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对微课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对课程进行细化后,儿童可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从而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
四、结语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界、生活、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也有所差异,其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儿童也需要用属于自己的绘画方式去表达情感,这也是每个儿童的天性与个性。绘画既是造型艺术,又是感官艺术,在美术教育中创新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0~12岁儿童的绘画教学中,应以儿童活跃的思维这一特征为基础,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利用移动互联这一优势技术,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引导式教育,希望本文的探讨能为儿童绘画教学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