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类期刊的选题、组稿与出版
——以《生物资源》为例

2018-03-28杨晓翠

传播与版权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物资源稿源刊物

杨晓翠 于 杰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463)项目]

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研工作成果的展示平台,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产出能力和水平。科技期刊是科技论文得以呈现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科技论文的学术质量高低。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有18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收录,这是首次新增数量最多的一年,其中涉及生物医学和农学的期刊有5种。

我国的生物学期刊发展起步较晚,1924年之前中国并没有专门的生物学刊物[1]。中国近代最早的生物学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丛刊》[2],随着我国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和科研院所及机构的不断成立,生物学刊物的种类才逐渐增多,并出现了《植物生理学报》《Cell Research》《微生物学报》等知名刊物,但生物学期刊的整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大部分期刊的影响力和影响因子普遍偏低,难以吸引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发表论文;同时,我国的生物学期刊大部分为月刊和双月刊,还有部分季刊,论文发表周期较长,学术成果不能及时登出,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究其根源,主要是稿源问题,充足的高质量稿源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创办精品科技期刊的基础,提升期刊影响力和影响因子的必备条件。提高稿源质量必须重视组稿工作,虽然组稿工作是期刊编辑的常态化工作,但效果却不尽人意,这与组稿方式方法、期刊定位、人为因素等有直接关系。本文主要针对国内生物学期刊的稿源现状,特别是高校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技术类生物学期刊的稿源进行分析,结合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实际总结期刊选题策划、组稿和出版方面的经验,为科技期刊编辑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物类期刊的现状与转型

(一)稿源现状

高质量论文的发表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影响因子。近些年,国内的科技期刊也越来越关注影响因子的提高。影响因子在期刊影响力评价、被重要机构和数据库收录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和科研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3,4]。投稿者也更倾向于将优秀的稿件发表到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上,一方面是对自身稿件质量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被同行读者下载和阅读,利于成果展示,增进互相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作者申请课题、晋升职称和申请评奖。生物学由于其学科特殊性,以及受国内高校政策的导向,从业者大部分选择将成果投递到国外的英文期刊。国内生物类期刊的来稿者通常是急需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或非重点大专院校的老师,稿件质量参差不齐,而非核心生物学期刊的稿源状态就更加令人担忧。科技论文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研究生培养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因此,科技期刊的稿源数量是稳步增长的,但高质量的稿件基本投向了国外的知名刊物。另外,近些年就业形势逐步严峻,大部分学生为了在毕业前找到较好的工作岗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社团工作和见习以增加求职命中率,导致科研工作蜻蜓点水,撰写论文匆匆忙忙,胡乱拼凑,难以写出质量较好的文章。

(二)期刊转型

《生物资源》(以下简称本刊)是武汉大学和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共同主办、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协办的学术刊物。20世纪90年代,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猪毛制备氨基酸的技术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氨基酸和生物资源》(《生物资源》的原刊名)依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氨基酸制备技术,编辑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氨基酸制备的稿件,使得刊物成为我国唯一一种以氨基酸为特色的科技期刊,主要的特色栏目有“氨基酸生产技术”“氨基酸与人类健康”“氨基酸应用”等。这些内容使本刊在生命科学、饲料科学、食品科学、医药学、营养学等众多领域深受欢迎,成为这些学科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的园地,刊物影响力也较大。

近些年,由于SCI期刊以及国内英文期刊的迅速发展,作为传统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势必受到影响[5]。2012年本刊的编辑出版从生命科学学院交由武汉大学科技期刊中心,在充分总结期刊多年发展的优势资源后,认为我国氨基酸制备和发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科技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创新品种较少,产品研发能力弱,致使氨基酸行业的成果发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而国内生物资源类刊物种类少,辐射范围窄,不能及时快速地满足科技人员对最新成果交流、借鉴的需求。2015年,经过编委会讨论决定,本刊从《氨基酸和生物资源》更名为《生物资源》。更名后刊物面向我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主题更加鲜明,办刊宗旨是:突出生物资源主题研究方向,成为面向我国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载动植物资源、遗传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生物资源利用与评估应用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等方向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综述进展和学术简报。从以前依托校内人员为主的作者转为面向国内各大专院校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同时调整了编委会成员名单,增补了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研究方向的编委20名,使刊物受众面更广、目标读者和作者群更多。

二、选题策划与出版实践

(一)挖掘行业特色资源

热点方向和选题一向是期刊编辑组稿的目标。能刊发代表学科热点领域的学术论文将极大地提高期刊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率,从而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和影响因子。在生物学领域,热点课题和项目一般由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承担,他们的学术论文往往反映了该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这些研究成果一般都发表在英文的SCI期刊或者被国内的核心刊物编辑征集,非核心期刊很难约到稿件,与其在上面花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转变思路,结合刊物特点,寻找一些特色专题。生物学领域范围宽广、我国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分布极其广泛,已经鉴定的生物物种约有200多万种,可利用和开发的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本刊从2012—2016年积极挖掘国内生物资源方面的特色领域,将选题定位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特色资源和山区农副产品营养价值分析等方面,先后策划和出版了“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角鸮(Otus scops)的繁殖生态观察”“越冬期大鸨粪便氨基酸组成与消化能力分析”“秦巴山区野生绞股蓝枝叶中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红树林放线菌分离鉴定及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漳江口红树林沉积物真菌多样性分析及抗茶叶致病真菌生物活性筛选”和“史氏鲟的生态习性及其保护性利用”等文章,这些稿件反映了不同地域特色资源和优势物种的分布、研究进展及资源保护概况。这些选题方向的稿件影响力虽然略低于热点学术论文,但对于期刊形成自己的刊物特色非常有利。

(二)邀请客座专家参与选题策划

科技期刊编辑在确定选题方向时,仅凭查阅资料和自己凭空想象不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毕竟每个编辑的专业知识范围有限,况且生物学是一个范围较广的大学科,包含众多分支学科方向,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水平到分子水平等。通常情况,期刊的客座专家都是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学者,他们对领域内的学术热点、研究团队的科研进展以及相互合作的情况非常了解,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如果借助客座专家提供的建议,则会有效地启发期刊编辑确定选题方向的灵感,使选题策划更具有针对性[6]。以本刊为例,2016年经过和编辑部的多次商讨,最终邀请“中药材资源研究与利用”、三峡大学邹坤教授策划的“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华中农业大学张吉斌教授策划的“动物肠道微生物资源化利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冯颖研究员策划的“资源昆虫研究与利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邵宗泽研究员策划的“海洋生物资源”等5个专题。在客座专家的参与下,约稿工作开展较顺利和高效,2017年作为专辑论文已顺利出版,显著提高了论文的出版速度和质量。

(三)根据会议进行选题和组稿

通过参加本行业的专业学术会议进行组稿而获得较高质量的稿件是较为有效、可行和快速的方法。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学术会议不仅可以了解本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关注热点,而且更有利于通过会议宣传刊物,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互相了解,有效组织稿件[7,8]。通常学术会议都有一个明确的议题,根据议题确定选题方向进而开展精准组稿是行之有效的。生物学领域每年都有很多学术会议,一般在高校的图书馆或报告厅开展,由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承办,也有专业学会组织的年度学术会议,规模有全国范围内较高级别的也有省级学会筹办的规模略小的会议。高校生物学期刊编辑在进行会议组稿时可选择省级专业学会举办的会议和本高校内举办的会议。这些会上有较多的地方高校学者参加,他们对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要求并不高,只要宣传到位沟通融洽,向他们组稿容易获得支持,成功概率更高。另外,期刊可以作为协办单位参与会议,组织学术会议论文集,既可以得到会议专题优质论文,还可以扩大期刊影响力。

(四)鼓励编委会成员参与

科技期刊编辑最初进行选题策划时,如果直接通过邮件或电话与专家联系,可能会由于部分专家此前并未与刊物有过审稿等工作合作而遭到拒绝。因此编辑可借助编委会委员的力量,由编委推荐或者请编委帮助联系专家从而实现选题和组稿。通常期刊编委会成员都有接受编辑部委托、审查重要稿件的职责和义务,由他们向自己小领域内的同行专家组织稿件容易得到专家的认可和重视,通常成功率较高且稿件质量也较好,而且容易形成专辑稿件或专栏。当编委与专家达成协议后,编辑要及时跟进选题和组稿进度,为专家和作者提供后续服务。对于选题和组稿贡献较大的编委会成员,期刊编辑部要及时进行奖励,以提高其他编委会成员为期刊组稿的决心和积极心;对编委会成员撰写的稿件或组织的高质量约稿可实行一定程度的版面费减免措施,以吸引投稿者再次投稿。

(五)注重期刊出版策划和多渠道宣传

本刊从2013年开始对期刊封面进行了大幅度改进。摒弃以往每期封面颜色和底纹不变的模式,为封面注入生物资源的特色元素。每期封面均采用征集到的国内外珍稀动物或植物原创图片,封面边框和颜色根据具体的物种图片进行配色,视觉效果大幅度提升,改变了以往沉闷、单调的阅读体验。2016年开始又进一步优化为封面图片及其图片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黑颈鹤和红松鼠图片,通过阅读图片介绍,读者可以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了解到该物种的生物学信息和资源分布信息,收到读者和编委会成员的一致好评。

科技期刊编辑要积极主动地向有投稿意向的单位和个人介绍刊物栏目、收录情况和获奖情况等,拉近与学者的关系。期刊完成选题策划和出版后,还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以扩大期刊影响力。在稿件正式出版前进行电子版整期优先出版,对于高水平作者的稿件进行单篇优先出版,达到快速在网络中传播的目的。优先出版的文章同时在本刊公众号进行图文推送。出版的专辑可制作成网页形式,通过E-mail邮件向本刊的编委、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等推送。

三、结语

从我国第一种生物学期刊《生物学杂志》创办,到我国生物科学期刊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被SCI收录的期刊也越来越多[9]。国内高校主办的生物学期刊如何走自己的刊物发展道路,认清期刊定位和争取优质稿源是关键。在期刊发展中有意识地组织高水平的文章出版,是形成刊物特色、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时要注重选择特色领域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稿件组织。在选题策划和组稿过程中必须为学者、作者做好服务工作,约请到优质稿件后第一时间处理,尽快给出审理意见,以吸引更多来稿,提高约稿成功率,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徐文梅,窦延玲.中国近代生物学期刊的成型和初具规模时期[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4):693-697.

[2]徐文梅.中国近代最早的生物学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社生物学研究所丛刊》[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5):963-965.

[3]杨世武.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稿源现状和组稿策略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S2):77-79.

[4]刘智勇.非核心高校科技期刊组稿现状及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12):277-278.

[5]朱明,戴陵江,李春丽,等.依托优势学科 打造精品科技期刊——以《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4,26(6):598-601.

[6]李楠.中文科技期刊专刊策划与出版实践——以《生物技术通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7,29(5):486-489.

[7]徐丁尧,步召德.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组稿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2):126-130.

[8]邵艳艳.学报组稿策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5,17(3):103-105.

[9]胡俊荣,王安利.中国生物科学期刊近百年发展历程与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4):355-359.

猜你喜欢

生物资源稿源刊物
声 明
刊物贺词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系列刊物介绍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