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境下儿童文学翻译探析
2018-03-28鲁萍
鲁 萍
(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池州247000)
根据张德禄教授的阐述,多模态指的是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一种状态。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语境分析成为语言学领域研究的必然趋势。然而,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多模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书籍、杂志封面等领域,而儿童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具有典型的多模态语境特征,却很少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儿童文学翻译的视角,对多模态语境展开研究与讨论。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当中,Halliday吸纳了系统理论、纯理功能假说等观点,将多模态话语的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大部分。而多模态话语分析继承并发扬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观点,将语言文字与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整合起来,从宏观角度对交际语境和话语含义进行理解与翻译。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主要由五个层面组成: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和媒体层面。其中,语境层面主要包括交际语言发生的范围、话语表达的基调和话语表达的方式三个方面。本文着重从语境层面入手,对多模态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的话语分析及翻译展开研究与讨论。
1 儿童文学的特点
在正式开始多模态语境下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儿童文学的特点:
1.1 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指的是以儿童为阅读对象而进行创作的文学形式,也就是说,只有以儿童为受众群,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的文学,才能被称为儿童文学,否则,即使形式上类似或者内容上贴近,都不能称其为儿童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主要指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而广义的儿童文学还包括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本文所讨论的儿童文学,以其狭义概念为主。
1.2 儿童文学的特点
1.2.1 语言使用的特点 儿童文学在语言的使用上具备以下特点:一方面,语言要形象生动,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想象力。这就包括了适合儿童读者的语音特征、符合儿童文学风格的节奏和韵律;另一方面,语言要规范简洁,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升儿童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助益。在此基础上,儿童文学的语言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夸张与想象,这也是儿童文学语言区别于成人文学的一大特点。这就包括使用儿童文学中常见修辞法,特别是双关处理需到位。另外,语用意义选择需体现出儿童文学作品的情感和审美倾向,注意正式性程度、语义褒贬、轻重和语义联想。
1.2.2 情节设计的特点 儿童文学在情节设计上的特点是:首先,情节设计要充满趣味和童真,引发儿童的共鸣;其次,情节设计要积极健康,能够给予儿童正面的引导和启发。另外,儿童文学通常以图文并茂的形成呈现,而且往往图片中的色彩比较的丰富和鲜艳,利用生动的图像和浓烈的色彩对文字进行烘托和补充。
1.2.3 主题选定的特点 儿童文学在主题的选定上,既有普遍性,又有选择性。所谓普遍性,指的是儿童文学的主题选材十分广泛,一切事物,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没生命的,现实世界的还是虚拟空间的,过去的还是未来的,都可以成为儿童文学的主题;而选择性则指的是儿童文学的主题选材十分狭窄,必须是符合儿童的审美需求和认知能力的,积极健康、有益身心的内容,才能成为儿童文学的主题,这种普遍性与选择性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儿童文学选题的一大特色。
2 多模态语境下儿童文学话语分析与翻译
2.1 多模态语境下儿童文学话语范围
话语范围,顾名思义,指的是言语发生所牵涉到的背景或范围,包括政治状态、价值取向、生活情境等。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中,有一个“话语再现”的概念,与本文研究的儿童文学的话语范围有契合之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中的“话语再现”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的话语再现指的是叙事再现,包括人物的行动过程、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等;隐性的话语再现指的是概念再现,需要读者从语言逻辑与事物关系中抽象出来。
在儿童文学中,考虑到儿童的理解能力尚浅,推理能力尚弱的特点,“话语再现”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显性的叙事再现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而话语范围也往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而非隐藏在字里行间。那么,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读者大可以直接利用字面含义来分析话语范围,而翻译工作者也不需要挖掘字面以外的隐藏含义,对翻译内容进行直译即可。例如,在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有一段王后与魔镜之间的对话:“The queen had a magic mirror,and she often walked up to the mirror and enjoyed herself,and asked,‘tell me,mirror,tell me the truth!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of all the women here?Tell me who she is?'The mirror replied,‘It's you,Queen!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here.'”
这段对话开始之前,已经对王后的身份、地位、性格做了介绍,而且故事旁边的配图中,王后形象是美艳邪恶的,而配图的色彩也是阴暗诡谲的,那么语言、形象和色彩三个模态结合起来,对于儿童来说王后和镜子之间的对话的现实背景和情感背景就显而易见了,翻译工作者就可以直接将王后的问话翻译成:“告诉我,镜子,告诉我实话!这儿所有的女人谁最漂亮?告诉我她是谁?”而镜子的答语也可以直接译成:“是你,王后!你就是这儿最漂亮的女人。”
当然,隐性的概念再现的方式在儿童文学中也并不是不存在的。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考虑到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对翻译内容进行加工,以儿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一段描述:“So she was considering,in her own mind(as well as she could,for the hot day made her feel very sleepy and stupid),whether the pleasure of making a daisychain would be worth the trouble of getting up and picking the daisies,when suddenly a white Rabbit with pink eyes ran close by her.”
这段描述中,对于爱丽丝的形象描述较为模糊,而旁边的配图的风格也比较梦幻,青草、斜阳、雏菊,呈现出来的多模态表象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如果阅读上下文我们能够知道,爱丽丝这段心理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是比较低沉和不耐烦的。翻译工作者需要将这种情绪和状态体现在文字当中,通过“形”“思”“色”的“重塑”,让儿童真正理解爱丽丝当时的状态。于是,可以翻译成以下版本:“所以她就无精打彩地倚在哪里盘算——(她也不过勉强地醒着,因为这天热得她昏昏地要睡)——到底要不要做一枝野菊花圈儿?为了做这么个玩意儿,值得站起来一趟吗?她正在盘算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只淡红眼睛的白兔子,在她旁边跑过。”
2.2 多模态语境下儿童文学话语基调
话语基调主要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来表达。而这四个要素,往往需要读者从语言、声音和动作等多个层面来进行综合判断,形成多模态视域下的语境结构与语意分析。例如在儿童文学名著《哈利波特》当中,有一段贝拉特里克斯对哈利说的话:“I killed Sirius Black.I killed Sirius Black.Why don’t you come to catch me?Harry,can you catch me?”
对于这段话,如果读者不了解哈利和贝拉特里克斯之间的关系和哈利对待贝拉特里克斯的态度,那么我们可以有多种的解读:可以是小伙伴之间的嬉戏;可以是校园里不良少年对“倒霉蛋”的威胁;也可以是来自一个身犯重罪的人的忏悔。然而,如果从话语基调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文中这段话,贝拉特里克斯并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她和哈利之间是仇敌的关系,她杀了哈利的教父,又用轻慢而蔑视的态度挑衅哈利。在此处,贝拉特里克斯的“声音”和奔跑的“动作”还有挑衅的“态度”,以及哈利“愤怒”的表情和失控的“情感”共同构成了一个多模态的“画面”,将二人之间的关系形象立体的展现在读者面前。那么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这段文字的时候,就有义务将这段文字进行加工之后,以多模态的形式展现出来。于是出现以下翻译版本:“没错,哈利,就是我杀了小天狼星布莱克,你能拿我怎么样呢?有本事你可以来抓我,当然,这要你抓得到我才行。”
2.3 多模态语境下儿童文学话语表达形式
多模态语境下的儿童文学话语表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赋予语言文字或传递媒介以某种意义;另一种是通过对于语言符号和传播媒介的重组与架构,形成一个新的话语集合,这个集合在语法逻辑和语境范围的双重限定下,有了新的含义。
在儿童文学中,因其语言浅显、直白、简洁、活泼的特点,第一种语言形式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在下面这首儿歌中:
Beautiful soup,so rich and green,
Waiting in a hot tureen!
Who for such dainties would not stoop?
Soup of the evening,beautiful Soup!
Soup of the evening,beautiful Soup!
Beau-ootiful soo-oop!
Beau-ootiful soo-oop!
Soo-oop of the e-e-evening,
Beautiful beautiful Soup!
在这首儿歌中,“beautiful soup”,“green”,“Beau-ootiful”这几个词在这个特定的语境当中,都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虽然这些意义可能偏离了这些词本身的常用含义,但是读者也不需要再进行语言逻辑的重新推导与语境逻辑的深层解构,就按照这种“约定俗成”的特殊含义理解就可以。在翻译过程中,这些“约定俗成”并不会真正在字典或者翻译守则中体现,而是需要翻译工作者通过多模态语境的揣摩与话语分析,自己进行摸索,并将其体现在翻译作品当中,才能真正做到“信、达、雅”的翻译境界,既传神地表达了原著作的语言精髓,又符合儿童的认知与审美。在这首诗歌中,多模态形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beautiful soup”为“形”,以“green”为色,以“Beau-ootiful”为“声”,通过三者的结合构成多模态语言体系。考虑到这一点,那么“beautiful soup”在本文中指的就不是“美丽的汤”,而是“美味靓汤”,“green”指不是“绿色”,而是“浓稠”,“Beau-ootiful”不再是“美美美美味”,而是为了照顾整个诗歌的意境和韵律,翻译成拟声词“咕嘟嘟嘟嘟”。在翻译完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之后,整首诗歌翻译如下:
美味靓汤浓又稠,盛在锅里不会亮,
谁不为美味折服,夜晚的美味靓汤,
夜晚的美味靓汤,咕嘟嘟读嘟嘟嘟
美味靓汤!咕嘟嘟读嘟嘟嘟
美味靓汤!夜晚的美味靓汤!
至于多模态语境下的另一种话语表达形式——语言符号和传播媒介重组之后的话语集合,在儿童文学中也时有体现。例如,龟兔赛跑中出现了“A race like a party campaign”的句子,毫无疑问,该句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内涵都进行了重组,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果翻译者直接翻译成“一场政党竞选式的赛跑”,那么儿童是很难理解的。相反,如果翻译者对于该句的句式和句意进行重新结构,翻译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式赛跑”,使句子“神”“形”具备,体现了多模态语境的优势,也符合中国儿童的语言习惯和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本身具有其独特的语言、情节、和形式表达特征,这一点完全有别于成人文学。另一方面,语言的使用和研究也由传统的单模态进入到多模态范畴。所以本文列举了实例对多模态语境下的儿童文学翻译进行了剖析,希望通过借鉴新的研究视角,能够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新的思路、更好地进行儿童文学的内容传达,培养译者的专业化意识,促进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