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高校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2018-09-26肖峻峰
肖峻峰,卢 平,余 陶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安徽合肥230601)
安全工程主要研究公共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环境控制、事故防治及损失控制等问题。安全,特别是职业安全,是我国和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最具发展前景的职业之一[1]。
我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安全专业人才的缺口大,特别是在建筑业,现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行业改行或转行搞安全,或直接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担任,他们缺少系统的安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与安全生产不匹配[2]。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1 我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的安全工程本科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57、1958年西安矿业学院(现为西安科技大学)和北京劳动学院(现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分别开设的“矿山通风与安全、机电安全”和“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等专业[3]。1984年,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将“安全工程”列为试办专业,代码为“试32”;同时保留“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隶属矿业类。1986年,中国矿业学院(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在“矿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立“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国家教育部全面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安全相关所有专业全部改为“安全工程”,列为安全与环境科学一级学科之下,隶属工学门类。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文批准,“安全工程”归属一级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自2004年起,国内开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数量发展迅猛。2004年,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共有68所;2005年11月,已增加到79所;2008年3月,增至114所。截止到2018年3月,国内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并已在教育部备案的高校达176所,其中,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2所。
国内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中,拥有国家级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点22个,培养方向涉及矿山、石油化工、建筑、航空、核反应以及军工等各个行业。自2008年起,全国已有33所高校陆续或多次申请受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专业认证,已有24所高校多次或单次通过专业认证。2017年底,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在参评的52所高校中,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获“A+”等级,另有34所高校分获“A-”“B+”“B”等其它等级。
我国正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是位居道路交通、煤矿后排名第三位的高危行业,建筑施工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长安大学、安徽建筑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5]等建筑类高校相继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施工安全培养方向。由于国内安全工程专业大多偏向矿山和化工安全,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定位、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模式各院校差异很大[6]。如何把握施工安全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避免与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相冲突,办出安全工程专业的特色是建筑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重大抉择。本文通过对安徽建筑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和实践,以期对建筑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作用。
2 安徽建筑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安徽建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1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获得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8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校学生347人,隶属土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系。安全工程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依托我校建筑健康监测与灾害预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等优势的教学科研条件,安全工程专业分为施工安全和矿山安全两个培养方向,现建有工业通风、建筑火灾、矿山安全、安全人机工程和粉尘防治五个方向实验室,建筑面积420m2,设备总计221台(套),总资产达450多万元。
3 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为全面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制定体现深化实践、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和造就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制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指导依据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发展对人才质量培养的要求,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按照“以人为本,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思路,努力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总目标。
3.2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是,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可在建筑、交通、矿山、政府、中介服务机构等部门进行职业健康安全与卫生的监察、监测与监控,安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安全管理等设计、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根据上述指导依据,编制了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其中课程体系的学时、学分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体系组成结构
安全工程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3-6(标准学制4年)年内修完本专业规定179.0学分方可毕业。其中,选修课为34.0学分,选修课占理论教学(145.0学分)的比例为23.45%。
课程群建设是完善专业培养方向的有力措施。结合行业特点及相关兄弟学校的课程特色[7-10],我校施工安全课程群从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等两大方面进行整合。其核心课程详见表2,能满足各类施工单位对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其中,《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建筑消防学》等课程偏向技术方面;《建筑施工安全》《工程事故处理》《工程造价》等课程偏向管理方面。
表2 施工安全核心课程群
3.3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保证。我校实践教学包括各类课程课内外实验(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学分(即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总和为58.4学分,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2.61%。其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详见表3。
表3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4 实际培养效果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每年招两个班,平均80人。自2009年出现首届毕业生,至今已顺利毕业803人(包括2018届)。以2009级79名毕业生(2013年毕业)为例,1人出国,15人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研究生,其余63人全部就业。表4列出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表4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从表4可知,我校2009级安全工程毕业生中,总有45人(占总人数57%)就业于施工行业,分布于建筑、交通和港口等行业。并且,就业势态一年比一年好,社会需求量大,学生大多就业于中建、中铁、中铁建、中交、中冶、葛洲坝、安徽建工等大型央企、国企,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这从侧面反映我校施工安全方向的办学特色,当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来指导我们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5 结语
国内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一直以矿山安全和化工安全方向为主,建筑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施工安全方向设置较晚,目前尚未没有完全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结合我校“大土建”学科优势,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积极调动学生的专业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可塑性,达到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另外,依托建筑业,建设具有安徽建筑大学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我们一直在做尝试,通过对建筑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都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