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多元化的制约因素

2018-03-28周小琪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周小琪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8)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和支持,提出了农村改革的一系列举措。由于农村金融产业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农村金融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将起决定性作用。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还存在很大缺陷。加快农村金融产业发展是时代变化所需,农村金融转型、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应是目前我们主要的工作目标。

一、中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

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专门开设了涉农、支农业务,农村信用社等机构属于地方金融机构且只有一少部分业务涉及农业项目。在国字号金融机构里,国家只允许农业发展银行公开筹募资金,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并允许一定程度上的亏损。其它金融机构中,有的是国家法规不允许开设农业项目,有的是因为资金运转不开,达不到开放农业项目的条件,还有的则是在考虑了收益情况后放弃了农村市场。总之,在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里,只有农业发展银行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公开筹募资金,且涉及领域最广、范围最大、得到的支持力度最大。

二、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格局的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也在发展中变化。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约束力,制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金融经济政策,着眼于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的未来,加强与其它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放宽涉农金融项目的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专门为农村金融开设相关的项目,但是国家和地方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并出台了有关的惠民政策,在此基础上,拓展农业发展领域,调整农业发展规划。由于一些开设农业项目的金融机构资金有限,大大影响了农业项目发展的进度,有些农民为了加快农业项目发展进度,开始组织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虽在程序上能缩短时间,却往往以较高利率为代价,而且由于通常是信用借贷,缺乏抵押物,所以这种借贷方式只是短期有效,长期进行下去会导致资金链断裂,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都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些地方采取三方甚至是四方合作的方式发展农业金融项目。[1]这种方式是以农发行为主导单位,业务资源由商业银行提供,信贷还款程序由当地政府推进。这样一来,农发行有了足够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满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担保,解决了部分金融机构资金短缺的现状,确保了涉农金融业务的有效进行。截至2017年底,参与提供涉农金融业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增加了邮政储蓄银行和建设银行。

涉农金融业务一旦拥有了充沛的运营资金,就会大幅度加快项目发展的进度、体现项目的优势。要想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就要重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随着农业项目逐步拓展到海外市场甚至是欧美市场,以往的金融机构服务也在发生着变化,金融机构服务范围逐渐涉及各个领域。有待开发的还有涉农结算业务,可以打破涉农结算业务的局限性,实行跨境业务结算。但是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相比其它商业银行缺乏业务经验和充足的资金保障,需要采取三方联合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这样既保障了农发行的资金流动,又减少了其它商业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业务结算提供了保险,各取所需,方便又安全。目前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同北京、山东等地的农产品企业陆续开展了全新的金融服务项目。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合作才能共赢,才能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否则面临的就只有被取代的命运。

三、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的重大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三农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在新形势下,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整农村金融产业结构,加快我国农村金融转型和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成为新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对构建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一系列设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我国农村金融转型和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和农村产业项目服务体系。加快我国农村金融转型和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进度,有利于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实现城乡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推动我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目前,传统陈旧的农村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制定新的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新的农村发展体系,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我国农村金融转型和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而要想从根本上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要从政府、商业、民间、保险等多个方面出发,同时进行政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民间性金融和保险性金融四个方面的转型发展。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出发,为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有利的前提和保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四、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我国农村金融政策存在制约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加强了金融产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加快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

但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村金融与城市金融相比,发展较为缓慢,存在很大缺陷,在政策上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以我国主要的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发行为例,尽管它的业务方向主要是针对扶持农村产业,但实际操作中,百分之九十的贷款都是流向粮油与棉花贷款,而其它方面的贷款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难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因此需要调整政策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再比如,目前我国农村保险发展较为缓慢,同其它保险相比,发展较为滞后。尽管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已经把农业保险列为重要业务之一,农业保险产品也较为成熟,但发展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在保险公司的全部保费构成中,农村保险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左右。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保险公司不注重农村保险的推广,推广力度小,涉及的领域少,不能被更多的人熟知。[3]保险公司也不注重对农村保险产品的创新。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积极创新农村保险产品,改变传统的产品概念,使其更易于被人们接受。造成农村保险产品发展状况滞后的原因还有农民参保意识不强,因为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对农村保险的概念理解不够,不能真正意识到农村保险的作用和价值,缺乏参保意识。

(二)我国农村金融网点缩减制约

随着农村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各级各类的金融机构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但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眼光较为局限。在我国银行体系中,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储蓄银行或信用合作社,大部分都将自身经营发展目标定位在增加收益率、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上,没有注意从根本上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信誉和影响力。在营业网点建设上,商业银行把更多的营业网点建在城市,而忽略了在农村建立营业网点的必要性。[4]它们只考虑到商业银行目前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现状,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越来越提倡“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要争取缩小城乡间的差距,加快农村在各个领域的发展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各金融机构仅在城市设立较多的营业网点严重偏离了这一发展轨道,与“城镇一体化”的建设理念背道相驰。据目前的调查显示,1993年我国五大商业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超过130 000家,但到2013年,这个数据大大缩水,我国五大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只有不到60 000家,仅仅20年的时间,足足减少了一半的营业网点,这一现状不容乐观。[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提倡“新型城镇化”建设,而现状却是城市地区金融产业发展迅猛,但农村金融产业发展却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轨道,严重滞后。甚至农村合作信用社都出现了跨区域发展的情况,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大大减弱,与其初衷发生了较大偏差,经营重点转向了城市,导致无法在我国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制约

虽然改革开放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金融发展,但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较于城市金融服务模式来说是比较落后的,需要我们积极创新,创造出特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除了缺乏创新外,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还存在流程过于繁杂的问题。

虽然农村小额信贷的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但我国农村金融还是没有形成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缺乏创新。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规模虽然在壮大,但依旧摆脱不了“重传统、轻创新”的事实,缺少中间业务,无法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无法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迫在眉睫。我国小额信贷业务手续较为繁杂,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文化知识有限,对过多的信贷文件、图表以及复杂程序难以理解,[6]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很多时候由于程序过于复杂,农民甚至需要来回签100多次字,导致在一周之内还不能处理完毕,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为农民的日常借贷带来不便。

(四)我国农村金融业务风险制约

信贷风险成为制约我国农村金融转型和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民间金融”为例,民间金融灵活性强,是一种便捷的借贷方式。因此民间金融被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发展势头较为迅猛,[7]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种借贷方式自发性很强,很多都是口头发起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有时会造成农村社会动荡不安。除此之外,农村居民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也是一个问题。2015年在河北省肃宁市发生的一起民间金融机构非法集资两千多万后,法人卷款潜逃的事件便是一个例子。

总之,应从多方面分析、总结制约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的因素。以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发现我国农村金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并在农村金融形态以及服务模式上做出调整与创新,推动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加强金融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1]何万仓.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J].经济论坛,2017,(5):57-58.

[2]魏呈呈.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7.

[3]朱孔彩.关于我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329-330.

[4]王炜.构建区域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J].银行家,2017,(7):113-115.

[5]魏登峰,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应走多元化之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7,(2):11-12.

[6]刘妍.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6):50-54.

[7]曹协和.转轨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与制度安排[D].沈阳:东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