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中国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发展分析及对策

2018-03-28林正淳

传媒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政务矩阵服务

林正淳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广东 惠州 516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端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使用服务的最便捷的渠道。传统的门户网站、论坛等信息分享和互动模式,逐渐被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移动应用取代。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开始建设自己的政务新媒体,开展网上互动、进行舆论引导。政务新媒体因此也成为互联网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政务新媒体的建设不能再沿用旧的思维模式,而是应该与时俱进,提升运营水平和能力,在实践中接受挑战。

一、政务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政务号)已经成为党政机关进行信息发布、为民服务的“标配”。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新浪政务微博账号超过17万,腾讯政务微信号超过51万,涵盖中央和地方的宣传、公检法、旅游、农业、气象、卫生、交通、市政等各个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报告中多次提到互联网,还提出建设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政务新媒体在“互联网+社会治理”这一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还将进一步增强。如何做好政务新媒体,将其打造成为倾听民意、为民服务的平台,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一个时代命题。

二、政务新媒体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从有到优”是下一阶段政务新媒体发展的主要课题

可以看出,近几年政务微博、微信的可读性不断提升,但是,在互动性、服务性方面仍有待提高,提升运营水平、提升专业水准是当前下一阶段政务新媒体发展的最主要课题。基于现有情况来看,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仍是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第一“源动力”,H5页面、图表图解、音频视频、直播等新的表现形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务新媒体的日常运营中,也成为了各级党政发布平台“圈粉”的利器;而互动性、服务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性,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具备双向沟通的功能,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党政部门仍是被动发声较多,主动回应较少。

(二)“互联网+智慧服务”是未来政务新媒体应重点发展的新功能

2017年,我国政务服务线上化速度也明显加快,网民线上办事使用率显著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85亿,占总体网民的62.9%。过去,一些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公众办事很不便利。如今有了政务新媒体,很多行政服务可以在移动端完成,“互联网+政务”“互联网+智慧服务”的作用将被无限放大,这已成为未来政务新媒体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政务新媒体矩阵化、制度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互联网上“百家争鸣”“众声喧哗”的局面已经形成,对政务新媒体矩阵集群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政务新媒体从过去的突发舆情应急,迈向了强化日常新闻舆论宣传和为民服务办实事的阶段,逐渐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智慧城市”进行了多元的对接。如今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不单单指单一平台的矩阵建设,而是一套成体系的政务信息传播系统,政务新媒体必须矩阵化、制度化,而优质的内容、平台运营能力、海量的网友基础,才能真正助力社会管理,成为舆论引导的稳定器。

二、新时代下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有平台无运营

政务新媒体虽百花齐放,但仍有一些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务新媒体的重要性,对平台的管理仅限于“应付式”的维护,良莠不齐的现状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行政思维进行运营,既不符合互联网的特性,也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背离,官微“卖萌”“怼人”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对互联网的发展认识不足,管理混乱,信息发布的流程有严重缺陷和漏洞。例如,“@郑州市气象局”的运营人员几乎每天都会发布自己的早晚餐照片,明显偏离政务平台的定位。

(二)有内容无服务

目前,多数的政务新媒体,仅是停留在信息发布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根据本部门的特点,提供基础的政务服务;在表现形式上,局限于简单的图文传播,没有采用一些新式的传播方式;政府官微与网友的交流较少,互动性不足,政府部门依然依赖单向的宣传模式,对用户的需求的重视程度不高。

(三)有制度无扶持

目前,许多政务新媒体运作存在几种情况:一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不少政务新媒体负责人不是专职工作人员,他们往往身兼数职,精力分散,难以将政务发布作为常态性工作;二是管理制度没有跟上,没有形成健全的编辑、审核把关、奖惩等管理机制,缺乏常规化管理;三是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由于政务新媒体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多数运营者又非专业人员,在内容选择以及用户研究方面,较难形成自己的特色,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上,也不够敏感。这些问题都无形中给做好政务新媒体的运维工作增添了压力和负担。

三、政务新媒体运维的建议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天我们已经处于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对未来一段时期政务新媒体的运维意义重大。

(一)完善制度,强化平台

对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和运用,首先要抓制度落实,推动政务发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清晰定位,立足本职工作,不片面追求粉丝数,不刻意炒作话题,不盲目追逐舆论热点;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来开展工作,使其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台;要加大人力、资金的扶持力度,解决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后顾之忧。

(二)加强推广,强化服务

做政务新媒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政务发布的任务,还要关心传播效果。政务新媒体运营不能一味只是“低头拉车”,以自我为中心,要改变“重铺设、轻建设”的方式,加强推广,获得足够的用户基础;要做好策划,要不断提升内容质量,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围绕公众关心的热点重点和本部门的主要职能,挖掘宣传点,吸引用户持久关注;要完善服务功能,不断融入创新意识,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和新设备,积极拥抱多元形式,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给公众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体验。

(三)整合资源,矩阵传播

一是要整合不同平台资源。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应该善于认识和把握不同平台的传播特性和规律特点,发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平台与载体的传播特点优势,相互协作、互为补充,整合信息发布资源,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二是要整合内部资源。要建立起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政务新媒体矩阵,确保在大事件传播上统一发声,推动政务信息共享的机制形成,打造政务信息与政务服务相配套的工作体系。三是要整合人力资源。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人才和技术,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政务新媒体能够有良性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加快,网民对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才是新形势下党政部门与网民沟通的“良方”。做强政务新媒体,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然需要。政务新媒体的运营者,应该进一步强化对政务新媒体的管理和运用,吸引更多受众主体互动参与,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时代,迎来政务新媒体工作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

猜你喜欢

政务矩阵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