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环境下企业形象塑造的危与机
——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负面舆情传统媒体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数字媒体,是指互联网兴起之后,依托互联网等新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媒体,如移动客户端、电脑弹窗等。与传统的媒体不同,数字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形式多样性等特征。从传播的模式上来看,数字媒体直接实现了去中心化传播,让点对点传播、多对一的传播成为了可能。

当然,数字媒体的崛起,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数字媒体,因为其特征,不仅吸引了新一代的读者,让传统媒体的浏览量,出现了剧烈下滑的趋势。与之而来的,便是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一些企业广告投入开始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导致传统媒体的广告投入,大幅度下降,进而威胁传统媒体的生存。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新媒体的兴起,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让“宅”成为了一种潮流。受众或者说用户,即便足不出户,也可以实现各种生活物资送上门。新媒体的崛起,让互联网社交媒体成为信息沟通的主要渠道,使得受众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数字媒体给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带来的危机

数字媒体的兴起,对于企业的品牌塑造来说,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管控负面舆情的难度。总得来说,数字媒体的兴起对于企业品牌塑造的冲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牌塑造的难度增大

在数字媒体没有兴起的年底,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主要集中在大众传媒。大众传媒的集中性,让企业的品牌部门的工作对象较为集中。只要通过主要的大众媒体投放广告,就能很快实现知名度的提升。比如,20世纪90年代,秦池酒业通过中标中央电视台的广告,当年就实现了品牌名气的爆炸式提升。还有脑白金广告,尽管很低俗,但是经不起传统媒体的狂轰乱炸,“送礼就送脑白金”的广告语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些在数字媒体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去中心化的数字媒体时代,这样简单粗暴的宣传方式已经早已无法满足受众的胃口。即便是通过重金投入来塑造企业的形象,也无法满足所有受众挑剔的口味,要想短时间内实现品牌形象的提升,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二)负面舆情管控难度增大

负面舆情,对于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来说,基本是致命的。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就会败走麦城,让企业一蹶不振。比如,在意大利家具的负面舆情处理过程中,企业没有较好地处理企业,导致企业无法在中国继续生存下来,最终导致企业不得不退出了中国市场。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同样的事情也曾一度发生,一方面包括在台风山竹过境过程中,有人传播视频称平安金融中心被台风吹垮,有玻璃从楼下掉落下来。同时,还有某自媒体平台爆料称,平安证券某高管,在外包小三,还得了艾滋病。两则负面舆情都是源自自媒体平台,短时间内就酝酿爆发起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地对负面舆情进行处置,很快就会成为一股舆论风暴,进而影响企业发展。

(三)对于创意传播要求更高

数字媒体时代,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信息。根据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理论,如果没有很好的创意,那么海量的广告投入,就会打了水漂,成为一种沉默的成本。在数字媒体时代,没有良好的创意,就无法引起受众的二次传播,也无法引起社会对于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说,这些事倍功半的事,是无法接受的。要想在数字媒体时代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除了在传播渠道上要精心选择,同样在广告的内容上,更要精心雕琢。这对于企业的广告和营销活动来说,对传播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一些有好的创意的互联网广告,即便是投入少,但是通过二次传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建设的机遇

虽然在数字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并不是说企业就得束手无策,反而企业拥有了更多的发声和传播的渠道,拥有了更多的传播组合,更多的创意发展空间。

(一)拥有了企业自主的传播渠道

得益于自媒体的兴起,企业纷纷投入建设自媒体的浪潮中。比如,平安光是在集团总部的层面,就建设了中国平安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微生活等微信公众号,每天通过不同形式传播平安的声音,回应网络质疑,为那些关心或者关注平安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这种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渠道交流,可以直接在自媒体上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对话,让大家拥有了平等对话的平台。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受众的动态,及早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同样,拥有了自己的传播平台,可以自己掌控信息发布的内容和形式。如有负面舆情,可以第一时间在自媒体上进行回应,如有重大事件,也可以第一时间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摆脱了对传统媒体的依赖,让自媒体的传播,更加自如和方便。

(二)让企业拥有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可能

以往,要想对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要想对一些事件进行回应,那么绕不过去的就是传统媒体。但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企业的形象传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余地。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增强。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有了更多的传播形式,那么,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来对企业形象进行塑造。比如,平安的每年的业绩发布会,不仅会邀请传统媒体来参加,进行解读,同时还会邀请更多的自媒体的意见领袖来进行解读。自媒体的意见领袖,更多的是从心的层面和角度,来打动受众和消费者,在传播层面上,引起二次传播,继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网络流量变现渠道有限导致商业可能性增加

尽管新媒体快速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突飞猛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来看互联网的变现渠道并没有增加或者说拓宽多少。曾经的小密圈、付费阅读等形式,都曾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最终还是互联网广告在其中占据有更多的份额。没有办法解决收入来源问题,对于互联网,最终就沦为一种传播渠道,而且还需要广告主的投入,才能维持自身的发展。这种情况,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的,通过广告的投入,就可以实现对一个媒体的资源置换,这就导致了互联网,或者自媒体无法客观地传播信息。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广告的投入,改变一个自媒体对于企业报道的立场,是再常见不过的,对于一些负面舆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将其下沉。

三、数字媒体环境下企业品牌塑造的应对之策

(一)以重大活动为核心持续加强形象建设

在一个互联网时代,没有声音就意味着被消费者遗忘,也就意味着品牌价值的大幅度下降。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广告投放量,决定了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情况。要想在数字媒体时代维持持续的品牌曝光,重大的活动和持续的广告活动是不可避免的。也只有通过持续地唤醒受众的记忆,才能不断地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在这方面,平安每年都会举办一定的重大活动,还会选择与一些知名人物进行合作,共同打造品牌的曝光机会。除了一些重大主题的传播,平安还会通过各种形式与受众持续地进行交流和接触。

(二)科技升级加强智能化建设

网络的信息是海量的,依靠传统的人工的监控形式,无法实现对于信息的实时把控。所以,科技升级,进行智能化改造是必要的。比如在平安,就有一套自己的舆情监测系统。这套系统是完全由其自主的科技人员进行开发的。每天早上,这套系统会自动向有关人员发送相关的报道信息和互联网信息。如果有负面舆情,则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或者公司发送预警,如果对方不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馈,那么相关的信息就会发送到相关部门的领导,由其领导进行干预。这样,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工干预,让信息监控实现了自动化运行。

(三)加强网络意见领袖队伍建设

对于网络来说,其互动性、二次传播性都非常的强。要形成有利的外部环境,没有一支可靠的网络意见领袖队伍是不行的。有了这样一支队伍,在没有负面舆情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三方,发布对于企业产品的信息,有了负面舆情,更可以通过第三方的形式,进行解读和阐释。对于企业一些比较敏感,或者说不太适合的内容,可以交由第三方来进行发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侧面烘托作用,进而帮助企业在不同阶段进行形象塑造。当然,第三方的舆论队伍的建设,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需要与网络意见领袖队伍保持密切的联系。

猜你喜欢

负面舆情传统媒体
建议在直销业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消费舆情
舆情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