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播音主持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索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主持人院校专业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播音主持专业本科教育,是为传媒行业培养人才的专门学科。但是随着国内各层次高校纷纷开设此专业,在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环节等环节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制约着高校播音主持的专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找出存在的问题,遵循播音主持专业的正确发展途径,将视野放到当下传媒大环境中,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道路。

一、地方高校在播音主持本科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客观原因来说,我国的播音主持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是一个我国所独有的本科专业,播音主持理论虽在现在传媒大环境下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新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都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而地方高校,因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在播音主持专业的探索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师资力量

与播音主持开设院校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教师资源的稀缺,现有的播音主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数量无法满足现在高校学科建设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需要,而地方高校又因院校层次、地理位置、福利待遇等客观条件无法与部属院校竞争,往往出现难觅播音专业老师的窘迫局面。很多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在此局面下,很多高校不得不从其他专业抽调在舞台表演、普通话或者朗诵上较有特长的其他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播音专业的授课任务,这些老师对于播音专业的整体认知和理论储备却严重不足。而有些院校选择聘请电视台、电台在职主持人授课,这类教师虽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极少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学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另外,这类老师的精力有限,教学时间不固定流动性大,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随意性,因为身份特殊,也给学校在管理上带来诸多不便。

因为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现在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无法建立专业的教师队伍,影响了整个专业的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学生专业功底的薄弱。

(二)教学无体系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既具有新闻传播的新闻性又具有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同时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这几个方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很多高校在培养过程中没有准备把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培养过程开设课程看似全面,但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仅侧重于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忽视或者无法有效达到其他课程内容的要求。

现行的播音主持核心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是大一语音发声,大二创作基础,大三新闻播音节目主持,每个专业内容之间是环环紧扣的,一个环节的缺漏都会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使后续课程难以展开,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高校大三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普通话都无法达到一级乙等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大三课程的展开。

播音专业从来都是实践性强的专业,而现实条件下,地方高校实践课、小课无法建立。一个教师往往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没有办法一一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有些学生大一一年都没有直接接受老师的专业指导,没有张嘴的机会,没有实践的机会,很多专业问题没有暴露出来,更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试想,普通话语音发声怎么能够通过生硬的教材文字和老师的课件就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呢?

(三)毕业生素质差,对口就业困难

近几年,播音专业如雨后春笋,众多各层次的院校都开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人数也是逐年攀升,客观条件下,各级广播电视台人员饱和,也导致了播音主持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毕业生专业不扎实,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无法胜任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新媒体时代到来,网络媒体蓬勃发展,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也是有着大量的需求,但是同样也给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地方院校播音主持毕业生,学校层次本身不具有太强的竞争力,而自身专业水平又有很大的欠缺,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直接导致了毕业后难以对口就业。

二、地方高校播音主持本科教育的探索

(一)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步伐

必须认识到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师引进中要更加注重教师的播音主持业务实践水平,现在的大环境下,播音主持硕士生本来就少,更不用说博士生,所以在教师引进上做到不以“学历”论英雄,要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功底。在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上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区分出与其他理论性学科的教学考核标准。积极组织教师进行一线媒体实践挂职锻炼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对当下一线媒体业务的认知水平。

只有有了专业完备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地方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健康长足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艺术类专业,在录取文化分数上低于普通考生,而播音主持岗位又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具有较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积累。在课程设置上对于文学类课程必须要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融媒体环境下,不仅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所有的媒体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采编播一体”“记者型主持人”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在本科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语言表达层面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地方高校多属于应用型院校,那么就更应该注重播音主持专业的“应用性”。培养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文案策划、摄像、剪辑等多种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媒体环境的要求,更具竞争力。

(三)课程培养要更具个性

广播和电视在传播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广播靠声音传播信息,电视需要声音和画面共同完节目内容。广播电视节目本身也具有多样性,新闻节目、财经节目、体育节目、综艺节目等不同类型节目对主持人都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声音外形条件以及不同的兴趣所在。因此,在探索播音主持教学时,也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专业的学生,进行区别化的培养。不仅仅针对某一项内容评判学生专业的好坏。比如某些学生面对镜头时紧张缺乏表现力,但是声音条件好,表达能力强,就需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针对于广播媒体的培养,扬长避短。

企业主持人、商务主持人、婚庆司仪也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针对有这方面特长和优势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也是我们在专业教学当中可以做的事情。

(四)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就业平台

1.探索“联合培养”新模式

与电台电视台充分合作,联合进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培养。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校内导师,一名一线导师。发挥校内导师对于学生在平时专业学习上监督的便利,利用校外导师一线工作经验和扎实业务能力,使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步发展,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能对一线媒体有充分的认识,并及时发现自身差距,更好进行学习进步。

2.实习基地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学生的就业选择不再单单是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一些传媒公司、文化公司对主持人也有较大的需求。可以在实习基地建设时充分寻求与这些文化传媒公司的合作,积极为学生构筑更多的实习选择,营造更多的毕业就业机会。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对传媒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我们的本科教育必须不断革新,不断完善自身,使之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本文是笔者对于当前播音主持本科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及对于未来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一些建议,路漫漫其修远兮,地方高校的播音主持本科教育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笔者坚信播音主持专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主持人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