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综艺节目传播研究

2018-03-28倪梦婷

传媒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娱乐媒介时代

倪梦婷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从“全媒体”时代转向“融媒体”时代的情况下,媒介融合开始更强调深度融合,融合得不好便会造成貌合神离的尴尬局面。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技术带动媒介革新的状态下,把握媒介融合才能更好贴合媒介转型。

一、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传播新特点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类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但此后互联网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网络技术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融合,形成了网络电视、数字报刊、播客等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打造资源互融、内容兼融的新型媒体,重塑了当下电视媒介的传播特点。

随着社交网络和移动自媒体对单一传统电视媒体的猛烈进攻,综艺节目传播方式正在被重新定义,时效性、碎片化以及颠覆性成为融媒体的主要特性,多渠道多策略多方位的传播成为了当下的趋势,媒介互动有利于突破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的“茧房”,进一步打破茧房效应、发挥用户圈层的巨大潜力。

数字媒介、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传播上的无限化、需求上的个性化和时间上的即时性以及沟通上的互动性,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媒体人和受众的界线正在淡化,社交属性和开放度成为融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宝,更加强调“体验性”“参与感”与“服务化”。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一)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2015年形成了井喷之势,其后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当前市场上综艺节目数量庞多且类型多元,老品牌升级与新节目开发并行,从过分依赖明星资源到星素结合的新型模式,但普遍存在头部节目创造力不足,腰部节目大量堆积的同质化情况,且总体上过分依赖版权引进,本土化效果有所欠缺。但近年来,原创文化节目的质量突破明显,在综艺节目垂直细分领域呈现出新的探索与高度并且与互联网元素加以融合,开创全景式综艺节目新局面。

(二)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困境

1.同质化显现严重,“克隆”节目频出

2013年在电视业界被称为“版权引进年”,各大卫视以“联合制作”的名义打造混血综艺。户外竞技类真人秀成为综艺节目大热门,环节设置类似、节目元素重合,综艺市场同质化现象严重,“撞脸”的节目层出不穷,在流量资源和市场资本的裹挟下,恶性竞争愈演愈烈。

2.泛娱乐化和唯收视论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理论认为:人们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活动能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当前综艺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就有“麻醉”大众的危险。尼尔波兹曼也在《娱乐至死》中提到,“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么提供娱乐。电视只有一种不变的声音——娱乐。提供娱乐、排解压力,固然是综艺节目的一大优势,但是当前市面上大多综艺节目以制造冲突、明星作秀、话题炒作以及一些猎奇、审丑等元素来刺激的观赏欲望,博得收视率,这样的做法着实有待商榷。

3.版权意识薄弱

自2016年以来,国内综艺出现多档疑似抄袭节目,如湖南卫视热播的《中餐厅》从开场画面、场景布置、情节设定甚至是人物造型都与韩国综艺节目《尹食堂》雷同,以及近期热播的《偶像练习生》在国际IP保护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偶像练习生》与韩国综艺节目《produce101》抄袭相似度高达88分。除此之外,《极限挑战》《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热播综艺也在抄袭被点名之列,版权意识薄弱、内在创新动力不足是当前中国综艺节目面临的巨大挑战。

4.灵活性差

电视综艺节目受具体播出时间与播出篇幅等众多条件限制,播放弹性较差,线性播出转瞬即逝且期间受广告等外部信息干扰,与网络节目的机动性以及个性化不具有可比拟性。

三、融媒体时代下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探索

媒介融合并非各种媒介形式的零和博弈,而是共荣共生的过程,媒介融合是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新机遇,掌握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传播策略,方可出奇制胜。

(一)开创网台互动,实现跨屏传播

基于网络视频的风口,互联网融合电视节目,网台互动成为电视节目可参考的新模式,将电视端口与网络平台连接,将新媒体元素浸入到节目环节,创造参与通道,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电视新生态。湖南卫视在2016年播出的《我想和你唱》是电视节目融合互联网的典型作品,它利用芒果TV直播与唱吧手机端渠道与演播厅的电视端形成完美的跨屏互动和录播对接,有效打通了线上线下的传播通道。

(二)以用户参与和体验为主导、开启全民制作时代

从早期的电话连线、到微博微信端互动,再到弹幕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话语权被持续放大。基于此,节目制作组更应当及时根据观众对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反馈加以调整,增强节目的灵活性,并通过主体化、场景化进一步丰富综艺节目的呈现方式,营造更优质的观看体验,满足观众深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融合传播在拓展电视传播的外延的同时,也推动电视综艺节目的“观众”逐步转变为“用户”,转变为节目创作者和传播的参与者。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双向互动提供了更为巨大的想象空间。如中国好声音(后更名《中国新歌声》)在盲选播出的同时,观众可以通过微信竞猜倒是选择结果,并且实时显示正确率和击败率,这一举措依托于第三方媒体有效地实现了观众与节目的实时互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带入性。

(三)渠道为王,内容为本

李良荣提到:“电视媒体一方面与新媒体融合,诞生出新的媒介形态,另一方面还借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自身产品和服务水平。在三大传统媒体中,电视参与新媒体较早,程度也更深。”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渠道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但不论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如何发生变化,内容和服务水平仍然是竞争力的根本保障,基于此,电视综艺节目决不能丢了其在内容制作方面的固有优势,应当不断挖掘全新题材,最大限度考虑观众的欣赏期待和审美需求,引发情感层面的共鸣。

四、结束语

麦克卢汉指出:“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新”与“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融媒体时代需要颠覆创新、思维跨界以及内容变革。“推动媒体融合,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内容和技术,做的是协调和互动,求的是再造和双赢。”只有不断创新跨屏传播、强化多方互动,重塑生产流程,顺势而为,才能更好把握媒介融合为电视综艺节目带来的全新的发展契机,继续推动电视综艺节目走向新生态,在重重关卡中获得新生。

猜你喜欢

娱乐媒介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