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思考

2018-03-28解树森

传媒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言论舆论传统媒体

解树森

(深圳特区报社,广东 深圳 518000)

现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日益开放,各类言论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范围都达到了空前水平,使得社会整体舆论风气受到虚假谣言、负面思想的影响。据此,我们有必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进行分析研究,致力于寻找出可行有效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升方法。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的问题表现

(一)虚假言论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网络设备走入千家万户,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呈现出了井喷式增长,在网络平台中发表言论、交流意见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习惯。基于此,由于网络用户在价值观念、社会立场、事件关注角度等方面存在多样性,新媒体环境往往会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舆论表现。此时,加之网络言论的低成本特性,一些别有用心的“键盘侠”便显现出来,发布出一些具有情绪化、煽动性、虚假性特点的负面言论,对舆论导向的正确性造成影响,最终形成“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窘境。

(二)舆论领袖问题

所谓“舆论领袖”,即在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中具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公众人物或“大V”用户,其对网络环境的舆论风向具有重要决定作用。由此,一旦“舆论领袖”本身的素质、观点存在错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粉丝”群体出现错误意识,进而不断扩散蔓延,最终造成网络舆论风气的负面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可行策略

(一)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协调配合

虽然当前已经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但并不代表传统媒体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载体仍然活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很好地发挥着信息传播的价值作用。所以,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强化,就必须要做好其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进而促进媒体资源、载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良好的舆论引导互补机制。这样一来,人们在浏览网络、观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报纸的过程当中,便会接收到具有积极性、一致性的信息内容,从而形成一定的舆论集聚效应,在社会中营造出文明、正面的舆论导向环境。

(二)重视舆论引导的“先入为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围绕某件事展开的思想意识和言论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对于初次获得的舆论导向和关注视角产生强烈倾向感和认同感。基于此,在新媒体环境当中,若“首因效应”是由负面、虚假的新闻内容发出的,人们的意识行为也将随之发生偏离,进而在网络和社会上引发不利于秩序稳定、社会和谐的错误舆论风向;相同的,若“首因效应”是由积极、客观的主流新闻内容发出的,人们对待某一新闻事件的角度和立场也会随之建立,进而对网络风气、社会秩序产生正面化的舆论支持。所以,新型主流媒体在实际的运行当中,必须要做到抢占先机,在第一时间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焦点做出反馈和解读,以防别有用心者乘虚而入,将不良言论散布到公众视野当中,对积极舆论的引导实现造成阻碍。

(三)发挥好国家政府的调控作用

为了进一步维护新型主流媒体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群众基础,同时也为了端正社会舆论的风气方向,国家、政府应在必要时期给予新型主流媒体一定的政策支持、调控管理和制度保障。例如,当某新型媒体平台的网络舆论环境趋于复杂,单凭媒体平台本身的规则限制无法实现引导管理时,网信部门、广电部门、公安部门、应及时行使自身的权力和职能,对存在煽动、欺诈、网络暴力等负面舆论问题的用户予以控制和惩处。例如,2017年我国网信部门发布了名为《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的管理制度,要求落实“网络实名制”这一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网络造谣成本低、舆论责任无处追查的问题,为微博、天涯、豆瓣等平台和论坛的舆论引导能力提供了支持。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人才要求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行业的建设发展,最终都将落实到“人”这一关键因素上。所以,要想保证新型主流媒体行业始终运行在良好的运行态势当中,充分发挥出新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风气的正向作用,就必须要切实提升新型媒体人才的应用和培养。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中的舆论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量级巨大、内容复杂、无需成本等特点,也对媒体工作人员在信息辨别能力、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视角全面性、舆论引导前瞻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新闻人”“媒体人”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了解新兴的媒体平台。与传统中“各自为阵”的媒体形势不同,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微博、天涯论坛、中国新闻网等各大新兴的新型媒体平台在舆论环境上越来越趋向于整体性和关联性,往往某一网络社交平台或新闻网站出现了舆论焦点,便会迅速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网络媒体环境中掀起巨大波澜。因此,新型媒体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各类媒体平台的了解和关注程度,以便“知己知彼”,使舆论引导行为变得更加协调可靠。

第二,具有敏锐的舆论感知能力。一方面,新型媒体工作者要将自身工作行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积极寻找、发现甚至预估出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社会事件和新闻内容,从而及时做到社会舆论的带头引导;另一方面,新型媒体工作者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眼光,从网络大环境、政治格局、社会形势、新闻事件内容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出局部性、细微性舆论内容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从而做到“未雨绸缪”,实施出全面、灵活的舆论引导行为。

第三,保证坚定的政治和思想立场。常言道“若要正人,必先正己”,新型媒体工作者要想实现舆论引导方向的正确性,首先就要保证自身价值观念、政治立场、新闻角度、言论方式的正确性,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民意识,带领人民群众时刻走在正确的思想道路之上。

第四,始终秉持学习、创新的工作态度。从当前来看,虚假新闻、负面舆论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标题、内容的煽动性和生活性,例如《震惊!六岁儿童口出狂言竟无人指责!中国教育怎么了?》《天呐!喝了这么多年,你也不一定知道的小秘密!看完我马上转了!》等。同时,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当前主流媒体在新闻内容上的落后性和枯燥性。由此,在“内容为王”时代背景下,新型媒体工作者还必须要保持始终在学习与创新的工作态度,积极寻找新闻焦点、舆论导向与社会大众兴趣方向之间的契合点,优化提升文字内容的说服力和可读性,最终做到舆论引导作用广泛、深度的发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时代当中,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需求,进而使得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渐后来居上,成为了当前社会舆论产生和引导的“主阵地”。此时,为了实现“正能量”的广泛传播,构建出积极、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部门及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必须要做好管理制度、新闻内容等多方面的优化改革,以此抵御虚假、暴力等负面舆论的冲击,为社会风气的积极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言论舆论传统媒体
重要言论
重要言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他们的言论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