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雪不同,防范也有道

2018-03-28霍寿喜

生命与灾害 2018年2期
关键词:泊车雪景降雪

霍寿喜

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形态差异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的特征是寒冷、干燥,初雪早,终雪晚,降雪次数不一定很多,但积雪日数很多。降雪时,由于天空和近地层温度低,湿度小,所以雪花“永远如粉,如沙”,形成积雪后也不容易融化。南方的冬季气候相对温暖和潮湿,初雪较晚,终雪较早,主要的降雪过程多半集中在隆冬时节,积雪也表现出明显的间歇性和周期性:一次寒潮侵入后,先是雨,再下雪(中间一般还有“雨夹雪”),大地慢慢披上了银装;寒潮过后,天气转晴,积雪便开始融化,几天后,大地又恢复了原来面貌;待下一次寒潮入侵后,可能又有一次降雪过程。所以,南方降雪次数虽然很多,但积雪日数却很少。气象工作者曾作过这样的归纳:北方积雪是“以新盖旧”,南方积雪是“推陈出新”。在我国的华南一带,即使有降雪,积雪日数一般也不到3天,甚至只下不能形成积雪的水雪(即雪边下边融),所以华南地区的摄影爱好者很难在当地拍摄到自己满意的雪景作品。

北方雪和南方雪的覆盖状态也有所不同。北方的寒冬,江河湖塘的水面一般都会结冻,一旦下雪,水面和田野、道路、山冈、房屋一样,都会铺上白雪,举目远眺,的确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南方气温相对较高,降雪时,江湖、河流、蓄水农田等,一般仍保持着液态或混合态水面;田野里绿油油的越冬作物,积雪很难全部覆盖,总会露出一丝生机;在植被较好的山上,常常有傲雪的梅花开放,“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所以,南方的雪天,一般仍保持丰富的自然色调和多姿的景物结构。难怪当代一位散文家说:“北方的雪景明净开阔、庄重丰厚;南方的雪景则秀丽娇美,富有诗情画意。”

南北降雪时的出行防范

一般而言,北方的雪面,常常被压实结冰,比较光滑,步行者刚踏上这种冰雪面时,可以凭感觉试试光滑程度,如果特别滑,则可踩在附近没成冰的积雪上。行走于北方雪地,要特别注意选择防滑的鞋子,应选择穿雪地防滑棉鞋、旅游鞋或球鞋,不宜穿皮鞋及硬塑料底的鞋子,鞋底要软硬适中,鞋后跟以2厘米左右为宜,从而确保行走时重心的稳定。鞋底沟纹要多要深,鞋帮最好高一点,这样既有利于防滑,又能保暖。如果鞋子的防滑效果一般,可以准备两根绳子,分别绑到鞋子上面(最好绕两圈后在脚腕处固定好),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鞋底的摩擦力,防滑效果奇佳。南方的雪面,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常常有被雪覆盖的“陷阱”(如洼地积水),所以雪地行走时步幅要小,速度不要太快,尤其不能踮着脚跟快速“蹭”行。在南方的雪花中行走,似乎更侧重于防雪水,最好的鞋子就是胶靴或密封性能好的皮鞋。当然,从防水防潮的角度说,皮鞋的鞋跟和鞋帮最好能高一点。

对于驾车而言,南方降雪时纷纷飘落的雪花极大地影响了水平能见度,使驾驶员的视线受阻,直接威胁行车安全。资料显示,在暴风雪的天气下,水平有效能见度可能只在几米甚至一米之内,这时候必须停止驾驶。即使能见度在百米以上的雪天,车辆行驶也要降低车速,使用雨刮器改善视线。

比较而言,北方公路上的雪(积雪)对公路交通的危害更为显著。首先,积雪改变了公路的路况,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其次,如果公路路面积雪过厚,或大风将雪吹至路面堆积,或山坡积雪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发生雪崩,雪崩塌至路面,这些都容易形成公路雪阻,严重阻碍汽车行驶。

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薄厚不同,对行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厘米、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雪常常呈“夜冻昼化”状态,路表面更加光滑,车辆几乎无法行驶。此时,车轮必须带上防滑铁链,车速要缓慢,从而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无论南方北方,驾驶新手一般不要在雪天上路或雪地行车,老驾驶员在雪天行驶时,起步和行驶过程中都要禁止急加速、急刹车,应稳住油门匀速行驶,车辆减速时应采用换低挡的方法,使用发动机制动。转向时,一定要提前最大限度地降低车速,稳住方向盘,慢转慢回。同时,要尽量避免在雪地上泊车,因为你很难使它重新启动。如果必须在有雪的下坡泊车,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驶离泊车位。

猜你喜欢

泊车雪景降雪
基于MATLAB的平行泊车路径规划
基于CarSim的平行泊车仿真分析
Arrive平台新增智能泊车推荐引擎 帮助找到最佳泊车地点
《雪景山水图轴》
《雪景寒林图》
《雪景山水图》
川西高原东部两次连续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2016年1月19~21日山南地区南部一次降雪过程分析
雪夜遇熊
第三代自动泊车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