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2018-03-28汪洲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爷爷奶奶家庭

文/汪洲

一、家庭结构概念

家庭结构,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整体结构形式。在英语中,我们称之为(family tree-家谱)。它就像一棵树的枝干一样,最上面是一个家庭辈分最高的人,接着是子女、孙子女和曾子女。这是主要的结构形式。当然,家谱并没有这么简单。延伸出来的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才会出现我们国家这么多复杂的称谓,这一点也是由我们的家庭结构所决定的。不同的家庭在结构上会有些许不一样的地方,但是结构的核心基本上是相似的。

二、家庭结构分类

说到家庭结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根据家庭人数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多见于古代);一妻多夫(多见于一些少数民族、部落,由于女性严重缺乏稀少的地方);多人群混杂的家庭(在现代,这种家庭并不存在)。

三、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我们一般谈到“个性”这个词,就会联想到性格、品性,等等,儿童的个性形成更加需要我们的关注。儿童的发展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石,新世纪下我们的儿童得到了好的培养才会促进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进步。家庭对儿童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个性形成的影响。家庭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会对儿童个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我们将分析几种家庭结构模式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

(一)传统核心家庭结构

我们所谓的传统核心家庭结构,也就是父母和孩子生活居住在一起,即一对年轻的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小家庭,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三口之家”。核心家庭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首先提出的。这种家庭结构是我们现代生活社会中最基本的家庭结构模式,其中所蕴含的关系主要是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目前家庭生活中最简单的生活模式。这种家庭生活模式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家庭关系比较平等,大家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家庭结构模式由于人口比较稀少,因此显得儿童的地位比较高,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儿童在遇到问题和麻烦的实施也可以跟父母交流,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矛盾,有利于儿童良好个性的养成。处于这种家庭结构的儿童,在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敢做敢为、善于交流、阳光活泼,并且也有安全感等很多优点。当然,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单纯地去探讨它的优点是不科学的。我们这种传统的核心家庭结构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刚刚成家并育有孩子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处于劣势,缺乏经验。由于人口数量相对稀少,又只有父母与子女两个辈分,代际结构简单,会让孩子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可能会影响和阻碍儿童的个性发展。

(二)主干家庭结构

主干家庭也称大家庭是我国最常见的家庭结构,它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比如由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养育了我们父母那一辈,父母再养育了我们这一辈,这也是最简单的主干家庭结构,由爷爷奶奶、父母和孩子共同组建而成的三代家庭。相比于刚刚提到的传统核心家庭结构,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主干家庭结构多了一辈人那就是爷爷奶奶。因此,这一类的家庭结构模式也就多了几层关系,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那一辈的关系,爷爷奶奶和孙子女这一辈的关系。看似简单,在这样的家庭相处模式下是很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这种家庭结构模式也有它的优缺点,优点在于家庭里面关系相对来讲更加多元化,孩子的处理能力和相处能力会相应的增强,可以更好地去适应外界社会。当然,家庭人口多了,儿童会更加学会思考,站在其他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尊敬老人,也明白了父母的养育之心。由于多了爷爷奶奶这一辈,在教育孩子方向上,可以折中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不足之处在于,爷爷奶奶和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产生冲突。

(三)特殊家庭结构

特殊家庭也称为不完整家庭,是指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异等原因造成的一方或双方不在家庭。一般将特殊家庭分为以下两种:

1.单亲家庭结构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分居、丧偶、离异或者构成家庭主体的成员不齐全的家庭。单亲家庭的子女一般由母亲或父亲单独抚养。在这样的家庭结构模式生活下的子女一般容易形成倾向性行为的性格,比如过分的畏惧、胆怯、朵以、自卑、精神不振,等等。所以,单独抚养孩子的父母就会过分的溺爱孩子以此来弥补婚姻的缺失,这样一来更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真正完整的爱和关心,往往会让孩子们变得孤僻、冷漠,甚至于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自我放纵的心理,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心理发生变化或者是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或社会的行为。

2.重组家庭结构

重组家庭结构是指由两个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再婚家庭或同居家庭。在重组家庭结构中,双方家长都很难做到平等地去对待彼此的孩子。儿童有时会受到来自两个单亲家庭中的不公平待遇或者自我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从而使得孩子心理上的不平等,形成多疑、敏感、焦虑的个性特征。

综上所述,特殊家庭对儿童不良个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影响的差异性,解决特殊家庭结构给儿童个性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完整家庭结构中不利于儿童个性形成的因素。要全面客观地看待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的影响,找出最优化家庭结构,为广大儿童提供良好家庭结构环境,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健全的成长环境。

[1]骆风.成才与家教[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1版.

[2]刘玉薇.美国社会核心家庭与新式家庭的转变[J].科技信息,2008(34).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爷爷奶奶家庭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
家庭“煮”夫
向爷爷奶奶致敬
我的爷爷奶奶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