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2018-03-28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我国文化领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时代的不断跨越,信息技术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需求之一,也为媒体生态带来了革新。文化传播和媒介发展息息相关,如何运用新媒体,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构建完整的文化生态体系,是当下亟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概述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是“新”与“旧”的碰撞,是“阴”与“阳”的融合,若想让二者和谐相处、相互促进,首先需要厘清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各自的特征,以此找到双方可共存的切口,为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提供可支撑的依据。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新媒体是利用多种数字和网络等技术渠道,依靠电脑、手机等终端,为用户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的新形式交流。石磊在《新媒体概论》中则认为新媒体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放眼当下,用户活跃度非常高的媒介,如论坛、微博、微信、知乎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因为它们都需要借助强大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才能实现为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功能。
时代不断变迁,互联网已经发展至历史高峰,新媒体也因其多元融合的特色成为继报纸、户外、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媒体”,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的合作势在必行。新媒体发展势头之所以锐不可当,与其表现出的特征有重要关系。
第一,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它能够满足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实时交流的需要,满足受众即时表达观点的需求。
第二,新媒体具有多样性。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一,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除了文本形式,还能通过图片、声音、视频、表情等形式增强受众的感官体验。
第三,新媒体具有便捷性。它能够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向用户推送信息,迎合了这个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人们休闲时间碎片化的时代。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传播困境
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埋藏在人类文明史里的文化宝藏,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一支,主要有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等等,而这些传统文化主要是以书籍与习俗的方式表现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
由于古代与现代之间的时间跨度,古代人和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在如此大的差异影响下,传统文化在进行传播过程中可谓收效甚微,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困境。
第一,缺乏认同感。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粗浅,大部分青年对传统文化有“封建”“迷信”“糟粕”的心理认知,拉大了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间的距离。
第二,外来文化侵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西方文化不断侵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都备受当代青年的推崇,反之我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期待度每年愈下。可见,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似乎仍然静静躺在历史长河中,未能完整地被当代接受。那么,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借助当代人更易认同的新媒体手段,来消除“旧”与“新”的距离感。
三、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新媒体作为一种数字化媒体,它的出现必然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多样化。但河有两岸,事有两面,诸如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自身也接受着时代的考验,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积极意义
新媒体相较于以往的传统媒体,不受时间、空间与范围上的限制,几乎能达到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效果。同时,因为新媒体集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态,在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降低了受众对传统文化信息浏览时产生的困倦,使得受众能够在感官放松的情况下,更高效率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可见,新媒体在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容小觑。
第一,新媒体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延展空间。在新媒体行业尚未成熟之前,保护传统文化主要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因为传统媒体即便报道了大家熟知的如捏泥人、剪纸等手工艺,也因为报纸、电视等媒体的受众较窄,传播范围有限而备受大众冷落。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因为传播内容丰富和风格活泼的特点,迎合了受众阅读习惯,大大地激发了受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受众开始自愿自发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又由于新媒体系统的链接系统,为受众建立了一个可深入挖掘学习传统文化的通道,使得各类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组织星罗棋布。
第二,新媒体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创新动力。由于新媒体借助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传播范围广、更新速度快、风格不局限等优势。
因此,传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可借助这些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创新,使其得到更为广泛地传播。例如,我国众多博物馆、历史观都建有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号,在其中可将一些原本乏味艰涩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丰富有趣的排版功能,以图文并茂、色彩绚丽的形式推送给受众,使传统文化不再曲高和寡,而是以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传播。
除此之外,许多视频网站也制作有传统文化的垂直平台,如梨视频旗下的动历史频道,他们会将传统的历史故事绘制成卡通漫画,以平易近人且轻松自在的方式向受众介绍历史上的风云变迁。
(二)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局限性
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许多有价值的助益,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在新媒体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内容良莠不齐,部分低俗、庸俗的网络文化如乱草杂生,正猛烈地冲击着现存在的传统文化系统,稀释了传统文化对普罗大众的影响力。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日渐趋于娱乐化。诸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它们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平台,有着一定的交互性,受众的参与度较高。
正因为如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了迎合受众渴望刺激、猎奇的心理,其中生产的内容也逐渐显露出娱乐化倾向。新媒体的出现让受众获得发声的麦克风,使得社会上的主流群体与精英群体产生对冲,这样一种全面抹平文化的趋势也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如此会导致大众文化变得越来越随波逐流,降低受众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在高雅的文化面前,缺乏原有的审美能力。
放眼当下不难发现,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习惯碎片化阅读,尽管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经“新媒体化”后更易被受众认可。但碎片化阅读这种断裂的阅读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相冲突的。如若一味地迎合碎片化阅读的模式对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筛选剔除,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会破坏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的传统文化,这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极为不利。因此,新媒体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同样也阻碍着传统文化更优质的传播。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多种方面的影响,我们在感谢新媒体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的帮助之外,还应正视其中存在的缺陷。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兴盛前进的不竭动力,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和革新下,我们更需要全面熟识传统文化,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的特征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知乎等众多新媒体平台开展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在新媒体传播中努力创造出有益的价值,真正帮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如此才能更好地丰富当代人的学习生活,让传统文化得以获得永久的生命力,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