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
——以《合肥好大事》为例

2018-03-28臧一铭

传媒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合肥民生栏目

臧一铭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11)

以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为标志,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在这十三年内,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南京零距离》的成功播出一时间使各大卫视的民生新闻栏目如雨后春笋一般陆续开播,如安徽卫视的《第一时间》、湖南电视台的《都市第一时间》、山东电视台的《生活帮》。至此,电视民生新闻成了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

《合肥好大事》作为安徽省合肥市电视台生活频道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每天晚上七点半到八点半开播,全程时长一个小时,是一档集新闻资讯、新闻专题、休闲娱乐、话题评述等为一体的综合互动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每一期都分不同的板块,以动态新闻为主,新闻内容全部来源于合肥市的四区三县。其定位是:本土化、生活化、服务化、人情化。自开播以来,就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现已成为合肥地区颇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栏目之一。

本文将以该栏目为例,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内涵、兴起原因、特色与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究和分析。

一、民生新闻的内涵

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具有独立含义的新闻学概念。广义地说,所有新闻都是为了民众和民众关心的,应该都是民生新闻。我们所说的民生新闻其实就是“有关人民生计的新闻”的简称,它是指以“民本思想”为指导思想,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老百姓的立场去报道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些内容,反映百姓关心的事情,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新闻。

从新闻的分类来看,它看起来像从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中各划出一块出来合并而成的。然而,社会新闻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报道类似社会学所研究的范围以及人与自然界中奇异现象的新闻,民生新闻则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惑。从本质上来说,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所以概括来说,民生新闻是以平民视角,报道民生内容,具有民主的价值取向的社会新闻。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特色

电视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在电视新闻行业中迅速崛起,和它本身固有的独特风格分不开,它的特色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道内容上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贴近性是电视民生新闻最显著的特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最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特点。所以电视民生新闻内容主要以报道老百姓身边的“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这些内容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其他新闻中规中矩的内容不同,民生新闻具有亲和力。

与此同时,媒体的话语权放下,老百姓日益增强的知情权也得到极大的满足。《合肥好大事》以“合肥好大事,你关心的事”为栏目口号,它的报道范围是频道主要覆盖的合肥市三县四区,涵盖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房价物价,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贴近的新闻内容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观众缘”,收视率也有了很大的保证。

服务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更是媒体功能的体现。媒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的竞争,所以这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一个最主要的意识就是具有服务意识,所以相比其他的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的特色就是为公众提供服务信息,帮助公众解决问题。

(二)传播形式上具有互动性和协作性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起来的一个原因就是传媒由“传者本位主义”到“受众本位主义”传播模式的转变,媒体越来越重视满足受众的要求,就会越来越侧重与受众的互动性。所以民生新闻更多的时候会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网上留言各种信息传递渠道来强化受众对新闻栏目的参与机制。

实践证明,《合肥好大事》除了服务信息的传播,和观众的互动也成了节目最重要的一环。例如:每次节目结束之前都会有一个《热线我来答》的互动环节,观众通过热线电话向栏目组咨询问题,栏目组再根据问题向相关部门求助,最后将答案整理汇总并在下一期的节目中回馈给观众。这种与观众的积极互动,不仅解决了市民的问题,也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运用技术上具有灵活性和突破性

前文提到电视媒体有着画面丰富的特点。但是丰富的画面需要人为地去创造,相对来说,调查类新闻的画面素材远远不能和动态新闻相比,所以在做调查类新闻时,如何还原新闻的现场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时就需要运用电视语言的技术,发挥其灵活性,比如通过模拟画面,还原场景,再通过街头采访,运用社会上的调查以及实验的方法来丰富和组合画面。

再说播放样式上的突破,现场直播成为新闻节目播出的重要样式,一般有重大事件的时候也会通过直播播放新闻。在2014年7月25日,《合肥好大事》在直播大厅里全程直播中考摇号,直播现场邀请了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第八中学的校长以及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在现场直接摇号,确定考生的录取学校。打破了传统的录播形式,直接、透明、有效地使信息迅速广泛传达出去。

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发展的方向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遍地开花,所有的省市电视台都有那么几个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电视民生新闻不再被视为电视新闻的创新,电视新闻的竞争也已经不再是以拥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胜,而是以如何让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变得新颖和突出。所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未来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想要确定发展方向,就要有正确的自我定位,该怎么样去发展,就要考虑到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自我定位:

(一)人文关怀

电视民生新闻最重要的定位就是使自己的栏目突出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根本,长期以来媒体都宣称努力贴近社会公众,却始终不能真正得到公众的认同,原因是这种贴近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并没有成为公众真正的代言人。在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中,人文关怀的实现要以人为本,就是关注公众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把人作为所要报道的内容的价值取向。《合肥好大事》的栏目定位之一就是“人情化”,该栏目一直将弱势群体作为关怀和报道的重点对象,这些人也正形成了这个栏目的主要受众市场,包括城市地区的中老年居民以及农村地区的居民。2014年8月21日播放的节目《新学期新愿望:我想要自行车》讲述了居住在肥西县花岗镇汪堰村八岁男孩陈保留的故事,他的母亲患有白内障,父亲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而小保留的愿望就是想要一辆自行车。乎每隔几期就出有这样的一条新闻,都是社会生的弱势群体希望能得到帮助。用平常的叙事手法表现出来,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让人看了之后恻隐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二)地方特色

电视民生新闻必须要有本土化的特色。如果说“人文关怀”是人身体里的骨头,是支撑栏目发展的框架,那么“地方特色”就是身体里的肌肉和血液,让栏目灵活的发展和焕发出活力。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不同,因此民生的具体内容也各不相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民生新闻的另一个重要的定位就是对新闻栏目进行本土化改造,变得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富有地方色彩的新闻内容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注重传统文化精神,发扬本地的文化。

《合肥好大事》另一个重要的定位就是“本土化”,这个栏目的名字中,“合肥好大事”就是合肥地区的方言,意思就是“合肥的故事”,用方言作为栏目的名称,是一种尝试,这种做法自然得到了合肥地区观众的接纳,使观众有着一种自然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四、结论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到今天已经算是到了成熟的地步,虽然业界对此褒贬不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本身运营仍然存在以上所述的资本逻辑侵蚀、新兴媒体冲击、舆论监督“越位”等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平民化传播视角、人文化传播内容、创意化叙述方式,使得电视民生新闻拥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这就意味着它拥有广泛的前景以及更长远的发展。

根据合肥地区收视数据分析:晚间19∶30到20∶30,《合肥好大事》以11.19%的成绩高居收视榜首,并长期以此栏目带动频道收视率。由此可见,只要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新闻栏目,都有着蓬勃的发展,我们可以说,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和经济改革相同,新闻传播的转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要在转型的过程中扬长避短,坚持“人文关怀” “地方特色”的发展方向,敢于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坚持新闻本位、创新传播形式、谨慎行使权利,相信电视民生新闻会继续领跑在电视新闻发展的道路上,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合肥民生栏目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