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2018-03-28李俊涛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蛛网膜脑室下腔

李俊涛

(汝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 汝州 467599)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更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儿童残障的重要原因之一[1]。MRI、CT都是诊断HIE的常用方法[2],对于提高诊断率、排除疑似病例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3]。有研究[4]指出,MRI对HIE的诊断准确性较CT高,可作为诊断参考依据。笔者对62例HIE患儿分别行MRI、CT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旨在探讨MRI和CT在HIE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汝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IE患儿62例,均符合HIE的诊断标准[5]。排除患有遗传性代谢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产伤性颅内出血的患儿。其中男36例,女26例,胎龄38~42(39.57±0.84)周,出生体质量2.15~3.58(2.86±0.43)kg。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操作均经患儿家属同意。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 AChieva 1.5T MRI扫描仪,选择新生儿线圈,扫描范围:颅顶至颅底。应用自旋回波T1和T2进行矢状位扫描,自动回波序列(SE)T1WI参数:TR 500 ms,TE 15 ms;快速自动回波序列(FE)T2WI参数:TR 2500 ms,TE 85 ms;梯度回波序列(FLAIR)T2WI:TR 11 000 ms,TE 120 ms,TI 800 ms,层厚5 mm,分别获取T1WI、T2WI图像,使用FLAIR序列,通过对TR及TE进行调节,抑制脑脊液的信号,使其低于脑实质,有利于区分水肿区。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16排CT扫描仪。扫描范围:颅顶至颅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50 mAs,矩阵512×512,间距5 mm,窗位40 Hu,窗宽90 Hu,将OM线作为基准线,行常规轴位置扫描,选择层厚10 mm、层距20 mm,之后在重点位置进行薄层扫描,选择层厚5 mm、层距5 mm。

1.3 临床分度

轻度:患儿意识过度兴奋,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稍活跃,吮吸反射症状,无惊厥、中枢性呼吸衰竭及瞳孔改变,前囟张力正常,兴奋症状24 h内最明显,3 d内逐渐消失,且预后较好;中度:患儿嗜睡、迟钝,肌张力减低,拥抱反射与吮吸反射减弱,伴惊厥,无或轻微中枢性呼吸衰竭及瞳孔改变,正常或稍膨满,症状1周内消失,10 d后仍存在者可能遗留后遗症;重度:患儿昏迷,肌张力松软或伴有间歇性伸肌张力增高,拥抱反射与吮吸反射消失,多伴惊厥或持续惊厥,伴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对称或扩大,对光反应消失,前囟张力饱满紧张,临床症状持续数周,遗留后遗症[6]。

1.4 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

1.4.1 MRI诊断标准

轻度:T1WI皮层及皮层下存在条状或点状性高信号,存在部分幕上或幕下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中度:在具备轻度征象的同时,两侧额叶深部存在白质对称片状或点状性高信号,或侧壁室存在条带状性高信号,伴随局限性脑水肿,范围1~4个脑叶;重度:在具备轻度、中度征象的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T2WI丘脑、基底节高信号,内囊后肢相对低信号,或皮层下呈囊状高信号坏死,脑叶深部白质低信号,T1WI弥漫性脑水肿,范围2~8个脑叶,脑实质出血并伴随病侧脑室扩大以及大面积脑梗死。

1.4.2 CT诊断标准

正常:脑实质内无明显密度灶,脑室系统、脑沟、脑裂等均无异常;轻度:病灶分别位于双侧额叶,影像中呈点、片状,其灰白质密度对比明显;中度:低密度区范围>2个脑叶,影像中呈大片状,且灰白质密度对比模糊,未累及全部脑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存在广泛的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脑沟、脑池、脑裂变窄或消失,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RI诊断符合率为90.32%(56/62),CT诊断符合率为64.52%(40/62)。MRI诊断符合率较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0,P<0.05)。HIE的临床分度与MRI、CT分度情况见表1。

表1 HIE的临床分度与MRI、CT分度情况 例

MRI检查的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CT检查低,基底节出血检出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MRI、CT检查的颅内出血检出率比较

3 讨论

HIE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主要与围产期窒息、宫内窘迫、重症肺炎等因素相关,造成脑组织部分或全部缺氧,脑血流减少,使新生儿脑组织受损,部分患儿还遗留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其生命[7]。因此,如何早期对HIE做出准确诊断及治疗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CT、MRI等影像学技术是目前诊断HIE的常用方法,其中CT主要是利用X线断层扫描,电光子探测器接收,并把信号转化为数字输入电子计算机,再由计算机转化为图像,其能够清晰显示脑出血、脑水肿、脑组织软化等,有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8]。同时,随着低剂量辐射条件下CT扫描的不断推广,使CT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更加适用于脑组织尚未发育完全的新生儿,这主要与新生儿脑组织密度比成人低、颅骨厚度较薄有关,脑实质、脑室、颅骨可形成良好的自然对比,更加有利于低剂量辐射CT扫描成像[9-10]。但CT在HIE的检查中仍存在局限性,由于新生儿脑蛋白质与脂质含量相对较少,且未形成比例,神经纤维的形成也尚未完善,这将导致CT检查无法分辨灰白质交界,对早期脑水肿及微小病灶敏感性不高。MRI是一种利用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MR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组织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其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在全身各系统的成像中以颅脑最佳,能够清晰显示颅脑解剖结构、分辨血管与软组织,同时还可清晰显示脑实质及基底节区损伤、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髓鞘化的过程,以及是否合并出血、脑室旁软化或胶质增生等,对微小病灶及脑水肿检出率较高,且无辐射,更适宜新生儿的临床检查[11]。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符合率较CT高(P<0.05)。MRI检查的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检出率与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检出率较CT检查低,基底节出血检出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MRI检查对基底节损伤具有较高的分辨率,CT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分辨率,MRI在HIE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于CT检查。徐恒昀等[12]研究指出,MRI与CT检查对HIE的早期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价值,且MRI优于CT,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与CT检查相比,MRI诊断HIE符合率更高,且具有无辐射、安全性高等优势,但MRI费用较高,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较CT低,临床诊断时可先行CT检查,若差异较大,可再行MRI检查。

猜你喜欢

蛛网膜脑室下腔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