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研究

2018-03-28黄新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细胞因子

黄新玲

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广东深圳 518102

作为我国恶性肿瘤中有较高发病率的胃癌,其死亡率也是较高的,其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位置和特性,极易发生转移[1],尤其是目前胃癌的早期诊治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多数患者在中晚期才就诊,难以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治疗,同时也导致了5年生存率较低[2]。因此,多数患者仅能依靠化疗进行治疗,但其虽然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症状,但是其所使用的化疗药物所附带的并发症限制了其临床治疗范围及治疗效果[3]。为此,本研究旨在临床治疗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替吉奥与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安全性,为临床肿瘤治疗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d)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试验组 45 78.36±5.48 87.82±18.96 3.19±1.27 2.45±0.76 9.89±2.17对照组 40 128.24±30.15 130.37±25.6 7.34±1.47 5.29±2.34 14.23±2.89 t 5.458 12.561 8.210 7.471 6.200 P 0.042 0.000 0.005 0.011 0.019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s,%)

组别 n 时间 CD3+ CD4+ CD4+/CD8+试验组 45 治疗前 54.28±4.56 43.27±4.05 2.27±0.34治疗后 50.12±2.34 41.28±3.74 1.71±0.21对照组 40 治疗前 49.20±2.71 41.72±4.11 1.69±0.17治疗后 48.24±2.54 38.12±3.11 1.72±0.18 t两组治疗后比较 5.123 5.852 6.125 P两组治疗后比较 0.043 0.038 0.02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随机抽取85例作为本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研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其中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的试验组45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的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90岁,平均(58.6±6.5)岁,其中年龄>50岁的有30例,<57岁的15例;依据分化程度,低分化21例,中分化10例,高分化14例;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5例,中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7例,粘液腺癌:3例。有远处转移者31例,无远处转移者14例。试验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3~85岁,平均(59.2±6.7)岁,其中年龄>50岁的有28例,<57岁的12例;依据分化程度,低分化20例,中分化9例,高分化11例;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14例,中分化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2例。有远处转移者25例,无远处转移者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依据肿瘤的部位予以相应的切除术。幽门部(L区):远端胃大部切除,毕II式胃肠吻合;贲门尾底部(U区):近端胃大部切除﹑空肠间置术;胃体部(M区或U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常规清扫D2淋巴结。

试验组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患者行全麻后气管插管,分开双腿行平卧位,建立气腹(CO2),将腹腔镜通过五孔法置入患者体内,探查腹腔并明确肿瘤的相关情况。剥离胰腺及结肠系膜前叶包膜,将胃网膜的左侧血管﹑部分胃短血管及脾胃韧带进行离断处理,清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重建消化道[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变化情况(手术用时﹑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免疫功能情况(CD3+﹑CD4+﹑CD4+/CD8+等)﹑细胞因子情况(IL-6﹑IL-10﹑TNF-α﹑TNF-γ)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1,予以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87.82±18.96)mL﹑术后肛门排气(3.19±1.27)d及住院时间等各项围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见表2,予以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 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情况比较

见表3,予以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IL-6﹑IL-10﹑TNF-α﹑TNF-γ等细胞因子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情况比较(± s,n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情况比较(± s,ng/mL)

组别 n 时间 IL-6 IL-10 TNF-α TNF-γ试验组 45 治疗前 35.86±5.78 24.53±3.14 20.93±4.24 27.72±3.91治疗后 36.83±3.92 25.61±3.05 63.33±5.91 55.24±6.32对照组 40 治疗前 36.31±4.82 25.05±3.46 21.32±3.98 27.27±3.43治疗后 60.65±8.82 38.43±5.97 14.44±1.97 14.84±2.13 t两组治疗后比较 8.213 6.521 10.352 10.331 P两组治疗后比较 0.005 0.018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见表4,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无进展及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s,月)

表4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s,月)

组别 n 无进展生存时间 中位生存时间试验组 45 12.1±2.7 13.5±1.4对照组 40 9.2±2.1 9.4±1.8 t 5.214 5.682 P 0.040 0.039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不仅增大了人们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致使多数人们存在不规律﹑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最终产生了更多的胃癌患者。胃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特点,仅表现出胃部不适﹑饮食欠佳等症状,极易与胃炎相混淆[5]。当患者出现明显的消瘦﹑呕血﹑黑便时,病情已经达到中晚期,治疗难度大,五年内生存率低[6]。

目前,临床多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暴露较大面积的视野;(2)较好的手术视野;(3)效果好等等,但是传统开腹术也具有一定不足,如手术切口会产生较大的创伤和较多的出血量﹑而术后需较长的时间方能恢复各项生理机能,且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7]。近些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医疗行业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如腹腔镜手术,其广泛应用于妇科治疗中。腹腔镜是利用腹腔镜﹑冷光源及相关器械完成的手术方式,将获取的图像通过光导纤维向后级信号处理系统传导,依据监视器图判断患者的病情,再通过腹腔镜器械完成整个手术操作[8]。本手术仅依靠小切口就可完成手术,且在镜头的作用下可清楚地观察手术视野,快速完成手术,术中不会对患者产生过大的损伤,因此术后恢复时间明显较传统开腹术的恢复时间短,且术后的并发症少等优势,故而弥补了开腹手术的不足[9]。其通过结合高分辨的电视系统,可将病灶部位及手术视野进一步放大,有利于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此外,腹腔镜手术缩小了机体的创伤性,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10]。

在本研究中,予以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出血量(87.82±18.96)mL﹑术后肛门排气(3.19±1.27)d及住院时间等各项围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的 CD3+﹑CD4+﹑CD4+/CD8+等免疫功能及 IL-6﹑IL-10﹑TNF-α﹑TNF-γ等细胞因子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健康恢复,而TNF-α﹑TNF-γ的增高幅度均高,则说明机体免疫力更强,这可能也是术后患者快速恢复的原因之一。此外,试验组患者的无进展及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验证了腹腔镜辅助治疗的成功性与优越性,这符合邹文凯的研究结果,其结果提示:腹腔镜手术有助于胃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其可减少手术的创伤性,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安全可靠[11]。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一是腹腔镜手术不会过度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有利于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为远期的预后奠定了基础,但是其具体是否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12]。二是反映机体创伤应激程度的关键指标的IL-6,其在肿瘤细胞发生增殖浸润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IL-6产生,同时TNF-α和IL-10的表达水平高低均与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由于腹腔镜手术彻底切除了病灶,并未对免疫功能造成影响,进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较低,相反,抗肿瘤相关因子TNF-α的表达相对较高,提示患者术后恢复较快,避免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细胞因子的含量,并有助于延长生存期,应广泛推广。

[1] 黄飞,韦杨年,卢榜裕.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10):1018-1020.

[2] 危少华,李保磊,李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全身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2012,32(6):868-870.

[3] 夏亚斌,郑成竹.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7):930-932.

[4] 许田恩,樊文娟,姜雷.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性和可行性系统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12):1038-1040.

[5] 王轶群.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7):537-539.

[6] 帅磊渊,刘福亮,李益飞,等.远端胃癌腹腔镜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术近期疗效观察[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 38(4):432-434.

[7] 孟德斌,李钧,翟刚,等.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0):1413-1414.

[8] 李俊.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治疗价值 [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4808-4810.

[9] 罗武凌.开腹与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9):2222-2224.

[10] 尹作文,喻军,王永,等.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3):383-385.

[11] 邹文凯.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手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 12(5):46-49.

[12] 刘家麒,杨少军,陈洁清,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凝血功能﹑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96-99,103.

[13] 魏少明,黄若磊,魏炜明,等.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5,35(22):11-13.

[14] 周均,王培红,曹永宽,等.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手术近期疗效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1):50-54.

[15] 李俊.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对进展期远端胃癌的治疗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1):4808-4810.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细胞因子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