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疼痛护理在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3-28谢渝晓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围术外科脊柱

谢渝晓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手外骨二科,广东深圳 518000

脊柱外科为神经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椎管内肿瘤﹑脊髓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治疗[1]。手术治疗是脊柱外科常见的治疗手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技术逐渐应用于脊柱外科临床治疗[2-3]。但脊柱外科患者因脊柱创伤﹑神经受压及局部炎症因子刺激等因素,导致围术期常发生疼痛等并发症,对患者心理及机体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治疗的开展及患者的预后[4-5]。疼痛护理是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是缓解患者疼痛及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6]。本研究对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开展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纳入的126例临床受试者均来自于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纳入标准:(1)首次接受脊柱外科手术治疗者;(2)意识清醒﹑语言表达清楚者;(3)年龄≥18岁;(4)手术治疗均由同一治疗团队开展,并顺利完成。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障碍或患精神系统疾病者;(2)对手术治疗不耐受者。记录患者就诊日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

观察组中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23±9.72)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中专27例,本科及以上17例;疾病类型:椎间盘突出30例,骨折25例,骨质疏松6例,其他2例;手术类型:微创手术26例,传统手术37例。对照组男36例,女27例;平均年龄(48.43±9.5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中专29例,本科及以上14例;疾病类型:椎间盘突出29例,骨折26例,骨质疏松6例,其他2例;手术类型:微创手术28例,传统手术35例。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受试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开展。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营造舒适环境﹑体位和制动等指导﹑遵医嘱给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患者围术期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疼痛评估:患者入院后由经验丰富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疼痛等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围术期疼痛护理计划;告知并指导患者对疼痛进行正确评估,以便于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2)疼痛健康教育: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典型病例,组织沙龙活动等途径进行疼痛健康宣教,使患者对围术期疼痛的产生﹑对治疗的开展与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产生正确认知;告知短时间内使用麻醉﹑止痛药物等引发成瘾的概率较低,纠正患者对此类药物使用的担忧;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以缓解不良心理情绪。(3)心理护理干预:在疼痛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通过良好且充分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在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并采用适合的语言及表达形式进行解答,以消除患者的顾虑;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给予适当鼓励及安慰,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4)镇痛治疗护理:根据患者疼痛评估结果,遵医嘱进行个性化﹑多模式药物镇痛治疗护理,术前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健康状况等进行口服药物镇痛,术后采用按照自控室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的效果,并如实报告医生,以调整镇痛给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护理干预前﹑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72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量表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剧烈[7]。(2)于护理开展前及术后72 h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患者疼痛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包括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及5-羟色胺(5-HT);(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于出院前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得分(F)≥90分为非常满意,80≤F<90分为满意,60≤F<80分为一般,F<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VA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 s,分)

组别 n 护理干预前 术后6h 术后24h 术后72h观察组 63 5.98±1.78 2.36±0.83 1.98±0.71 1.70±0.63对照组 63 6.10±1.59 4.96±1.06 3.89±0.64 2.84±0.87 t 0.40 15.33 15.86 8.42 P 0.69 0.00 0.00 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疼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不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NPY﹑β-EP﹑NGF﹑5-H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56例,满意6例,一般1例;对照组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46例,满意10例,一般7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8.41% vs 88.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 0.05)。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围术期疼痛是脊柱外科患者及临床工作者需面对的常见问题,部分患者因无法忍受疼痛,从而影响治疗及术后恢复的进程与效果[8-9,11]。有调查指出,疼痛亦是影响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2-13]。

传统的护理服务在理念及模式方面通常仅注重表面,利用医院提供的资源,按照工作流程及遵医嘱开展护理工作,护理缺乏针对性[14]。而疼痛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及时评估,并针对每位患者的年龄﹑学历﹑疼痛等级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除去围术期诱发患者疼痛加重的多种因素[15]。疼痛护理干预通过不同方式的疼痛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理解并掌握疼痛的评估方法,准确地进行反馈疼痛,并合理地对疼痛进行控制;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剂社会支持,有助于治疗期间患者情绪的稳定及痛阈的提高;术后开展个性化﹑多模式药物镇痛治疗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因疼痛产生的不适,从而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及护理干预,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NPY﹑β-EP﹑5-HT为常见反应疼痛程度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NPY﹑β-EP﹑5-HT水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提示提示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程度,可能与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并可采取药物镇痛治疗护理等有直接关系。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疼痛护理干预在减轻患者围术期疼痛感的同时,有助于患者术后保证护理工作的开展。本研究结果与谭昌菊等[7]相关研究所得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能明显降低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1] 方铁,李勇杰.微创神经脊柱外科治疗椎间盘相关性疼痛发展史[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4):389-392.

[2] 杨显珠,傅声帆,王晓静.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2017,28(2):580.

[3] 吴叶玲.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疼痛改善及预后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1):1702-1703.

[4] 赵玉华,罗飞,吴新军.脊柱手术后切口疼痛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61-62.

[5] 聂晓英,赵清.疼痛管理在微创脊柱外科的应用体会 [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11):697-698.

[6] 许丽芬,刘雁,董亚萍,等.脊柱外科无痛病房工作模式的实施效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3):139-141.

[7] 谭昌菊,胡小玲.脊柱外科患者的疼痛护理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1925-1926.

[8] 宋晓萍,钟琦,董玲娜,等.专案改善在规范脊柱外科患者疼痛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3):412-413.

[9] 郁芳华,印飞,郭玲,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腰椎融合术后疼痛中的应用[J].现代医学,2016,44(3):402-404.

[10] 孙颖.舒适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患者术后疼痛及焦虑的影响 [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30-131.

[11] 张威,郭伟,赵平.多种炎性因子在椎间盘突出的炎症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0):3685-3688.

[12] 田甜,周双燕,王松竹,等.影响脊柱手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因素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5-7.

[13] 金菊英,彭丽桦,杜洵松,等.手术后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7):505-512.

[14] 韩云芳,戴小明,徐宇红,等.脊柱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J].护理学杂志,2011,26(24):16-18.

[15] 黄淑芬,陈捷,程小芸,等.疼痛改善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138-140.

猜你喜欢

围术外科脊柱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