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气式止血器不同加压时长对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术后护理效果的影响

2018-03-28阮凯丽何石燃帅佳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影术桡动脉入路

阮凯丽 何石燃 帅佳丽 王 谨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近年来,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介入诊疗技术在全国迅速开展并普及,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止血方便﹑外周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以及患者术后活动不受限﹑痛苦少﹑易于接受等优点[1-2],但也存在桡动脉闭塞及桡动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弹力带加压止血器加压的松紧度及加压的时间是影响止血效果的重要因素[3-4];因此术后桡动脉穿刺处压迫时长的合理并有效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的进程;提高术后压迫止血的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新问题[3]。为此,本研究对100例经桡动脉路径行CAG的患者使用充气式加压止血器(TR-Band)分别采用不同压迫时间进行压迫止血,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促进更合理的方式和时间间隔应用于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通过中山市市卫生局及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并取得了患者的知情同意。病例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5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桡动脉入路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且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1)18岁<年龄< 90岁;(2)术前 Allen’s试验阳性;(3)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术中使用肝素量在2000~3000U之间;(4)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使用充气式止血绑带(TR-Band)压迫止血;(5)术后血压波动范围(包含药物控制后),收缩压为90~ 160mm Hg,舒张压为 60~ 90mm Hg;(6)患者在参加试验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按事先准备的随机信封顺序号拆开信封,按随机卡(随机序列号由SAS软件产生)进行分组[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100例受试者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100)

1.2 方法

1.2.1 选择右侧桡动脉进行入路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无并发症;术后即刻拔出桡动脉鞘管,并用充气止血器(TR-Band)加压止血,充气量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情况,试验组舒适度为(6.08±1.63),对照组舒适度为(4.18±1.84)。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P=0.00< 0.05)。

2.3 两组安全性评价

试验组显效率为96.00%,对照组显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试验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3 讨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介入诊疗技术已经是为12~15mL。试验组术后1h开始减压,首次放气2mL,之后每隔1h放气3mL,放气完毕观察0.5h,止血器总共使用时间为5~6h。对照组术后2h开始减压,首次放气2mL,之后每隔1h放气2mL,一般需要8~9h放气完毕,放气完毕后观察0.5h,如无出血即解除压迫止血器,给予穿刺口换药。

1.2.2 护理指导 术后保持腕关节伸直,术肢下垫软枕;术肢腕关节制动8h,不做屈腕运动,负重运动,但肩关节和肘关节可以自由运动;术后1h内,每15min观察术口一次,2~8h内每小时观察术口一次;术后24h内禁止术肢静脉穿刺﹑测血压﹑提取重物;指导患者做握拳-放松运动,每小时3~5次;术后患者如厕不受限制,如有头晕等不适应在床上二便。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3.1 术后并发症 观察两组患者使用压迫止血器在放气的过程中及拆除后,出现的相应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穿刺口渗血﹑皮下血肿﹑皮肤瘀斑﹑手部肿胀﹑术肢麻痹﹑术口疼痛等。

1.3.2 舒适度 观察两组使用充气式止血绑带不同使用时长,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上的差别。

1.3.3 安全性 记录研究过程中桡动脉痉挛﹑闭塞等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1.4 统计学分析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安全性比较[n(%)]

国内迅速开展并普及应用的医疗检查手段。与经股动脉入路相比,经桡动脉途径穿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止血方便﹑便于护理人员进行观察护理﹑外周血管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或溶栓药物的连续使用,以及患者术后活动不受限﹑痛苦少﹑易于接受等优点,但也存在桡动脉急性闭塞及桡动脉痉挛﹑尺﹑桡神经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本研究是探讨如何使充气式止血器达到最佳压迫时间,达到提高患者舒适度的要求,也降低了护理工作时长,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由表1可以看出,受试者性别﹑年龄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结果的影响不大。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有两例发生穿刺口渗血,立即予充气2mL后,渗血停止,然后继续每一小时放气3mL,无渗血现象发生,有两例患者出现术肢麻痹,与患者血管弹性及血流情况有关,加强观察及进行心理安慰,能顺利按计划减压完毕;对照组有两例发生穿刺口渗血,立即予充气2mL后,渗血停止,然后继续每一小时放气2mL,再无渗血现象发生,有两例发生皮下血肿,因患者不配合护理指导,术后活动过度而发生,予调整加压位置,延长放气时间,血肿范围没有扩展,有四例患者发生术肢肿胀,三例患者发生术肢麻痹等并发症,都与患者血管弹性及血流情况有关;从表2可以得知,压迫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患者的配合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由表3可以看出,对照组正常率为80.0(桡动脉痉挛4例,桡动脉急性闭塞6例),组间比较试验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桡动脉痉挛1例,桡动脉急性闭塞1例)。本组实验研究,大大缩短了充气式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入路使用的压迫时长,从而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降低压迫侧远端肿胀﹑瘀斑的发生率,减轻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的疼痛﹑麻木及异样感觉等不适主诉,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时效。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 Louvard Y,Leffevre T,Allain A,et al.Coronary angiography through the radial or the femoral approach:the CARAFE study[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1,52:2181.

[2] 肖可喜,唐迎红,赵芝香,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不同止血器止血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5,29(1):118-120.

[3] 王芳,雷显碧,陈娅,等.新型桡动脉压迫止血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3):4.

[4] 胡方斌,加藤修,中村茂.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30.

[5] 王秋池,屠艳梅,张晶.弹力加压型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6(12):37-38.

[6] 沈小清,边旭娜.经桡动脉介入诊疗后局部压迫方法的选择 [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24(5):40.

[7] 李咏梅,李彦婷.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的术后护理[J].天津护理,2003,11(5):234-234.

[8] 胡良平.统计学三型理论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24-25

[9] 邵长信,伦增瑞.经右侧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失败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5,55(17):45-47.

[10] 方钊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6):991-992.

[11] 于恺.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指数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12] 祝丽华,陈淑珍,李文琴,等.桡动脉入路与股动脉入路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5):908-909.

[13] 司芬.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减压效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14,14(7).

[14] 张倩,郑雪梅,周芳,等.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缩短止血器压迫时间对病人桡动脉并发症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5,1(4):175-177.

[15] 于红静,曹小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手术前后睡眠障碍的护理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2):79-80.

[16] 宋光耀,李东旺,杨明,等.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3):64-65.

猜你喜欢

造影术桡动脉入路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胰管塑料支架和/ 或鼻胆管引流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应用研究
中间入路法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55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