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8-03-28王婧文吴卫芬

时代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节事杭州旅游

王婧文 吴卫芬

一、引言

现今,会展业和会展经济蓬勃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已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全方位、多元化和高增长的发展格局并持续高速发展。节事活动作为会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与整个会展业一起逐渐成熟、壮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意识到节事活动举办的重要性以及对举办地城市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演化为节事经济,演化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节事产业,成为地区招商引资,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发展杭州具有特色的节事活动,挖掘节事活动运作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对促进城市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节事活动经过了很长的历程,已经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关于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发现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节事活动的相关概述

(一)节事活动的概念

节事”一词来自英文“Event”,含有“事件、节庆、活动”等等多方面的含义。国外常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盛事(Mega-even t)等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S&SPECIAL Events),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学者在研究节事活动及相关问题时,经常使用“节事活动”“节事旅游”“节日活动”“节庆活动”“节事”“旅游节庆”等概念。从概念上来看,节事是节庆、事件等精心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划和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表演和节庆活动,各种节假日及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和事件活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节事活动管理专业创始人戈德布莱特博士在其专著《现代节事管理的最佳实践》(The Best Practice of Modern Event Management)中将节事定义为:“为满足特殊需求,用仪式和店里进行欢庆的特殊时刻。”学术界对节事活动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还存在不同,未达成一致的概念。总体上来观察,有些概念互有重复,有些则含义略有不同。但它们都以某一地区的自然、文脉和发展战略为基础,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博览会、交易会、会议和文化、体育等独具特色的活动。因此这里使用“节事活动”这一概念来统称上述各种术语。

(二)国内节事活动现状分析

节事活动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短,大约已有30年历程,经历漫长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国的节事活动虽然类型多样,但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地区分配不均、活动主题差异化不明显等问题,现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三、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现状分析

(一)杭州地区节事活动主要分类

杭州的节事活动主要分成七大类:自然景观导向型、历史文化导向型、物产餐饮导向型、展览会议导向型、运动赛事导向型、娱乐休闲导向型和综合型。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由于有很多自然景观,并且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多节事活动以此为依托,节事活动得到蓬勃发展,地域文化也得到传承。展览会议和运动赛事,也随着杭州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所以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的发展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二)杭州地区节事活动发展的优势

1.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2017年8月19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一府两院”工作报告会,上半年杭州GDP 5689亿元,增长8.1%,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创新经济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引擎,杭州的城市综合实力为节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上半年服务业比重为62.1%,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9%、11.2%,服务业增速几乎接近第二产业的3倍。

2.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提供的数据,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6元,7年居全省首位。2016年杭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11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587元,自2010年以来已连续七年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8.1%,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六年保持在8%以上增幅。2016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905元,同比增长5.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378元,自2013年以来连续四年居全省各市之首。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对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增加,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从而反映出杭州地区的节事活动市场潜力巨大。

3.政府的重视和良好的市场环境。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把杭州定位为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杭州的城市定位之一,是“休闲”。《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浙江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2015年11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加强文创产业和休闲旅游融合。依托杭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着力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休闲产品,提升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内涵性、多样性、趣味性与互动性。以杭州成为“双世遗”城市为契机,加强对西湖、运河、良渚、西溪等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建设文化旅游精品。2016年9月,杭州举办G20峰会,大大提高了杭州两侧有城市和休闲之都的地位,扩大了杭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杭州的会展经济和节事活动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基本形成门类较全,具有杭州特色的业态体系,节事活动属于其中的一个分支,在这样的产业优势下,拥有良好的市场氛围。

(三)杭州地区节事活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差异化不明显,品牌意识薄弱。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种类多、数量多,但多数节事活动主题重复、缺乏个性与特色。例如:西湖的桂花节、荷花节等,在传统文化的选择、主题设计、活动内容、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重复办节、相互模仿的现象。

2.政府干预过度,缺乏市场化合作。杭州地区的节事活动仍以政府主导型为主,这是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节事活动合作模式。大型活动的策划到现场管理,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但政府主导是有界限的,过多干预会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只有加强市场化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空间分布不均。杭州的节事活动的呈现主城区多,周边地区少的现状。主城区经济发达、旅游资源和物产资源丰富、运作管理人才多、人流量大,为节事活动的举办创造良好的条件。周边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旅游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大,整体资源利用率低。

4.与文化内涵的结合度不高。节事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杭州作为历史八大古都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越来越多。但许多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四、提升杭州地区节事活动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杭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情况,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和建议。

(一)整合节事活动,彰显特色,实现品牌化

在整合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特色化的节事活动,打造杭州地区具有竞争力的节事品牌。节事活动的品牌化、特色化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杭州独特的人文或自然景观,抑或是特色物产。上一章提到的国家和杭州市政府相关政策都为杭州节事活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条件。打造长三角经济合作圈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杭州在举办G20峰会后,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也正在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中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杭州作为国际重要的休闲旅游城市,对国际合作具有良好的吸引力,所以,杭州地区可以利用上述机会,举办具有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的节事活动。

(二)加强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城市节事活动模式

目前,企业承办主要体现在:策划、设计,以及节事活动的全方位的服务等方面;而整个城市节事活动的操作过程则应交给市场来运作。比如,节事活动的赞助商、冠名权、广告宣传等方面,采用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方式,激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到节事活动中。桐庐的“富春江山水节”,提出了“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产品联体”合力办节的模式,高效运转下,群众的参与度很高,使山水成为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源泉。

(三)因地制宜,促进节事活动的合理化分布

杭州节事活动的举办大多依托于区域最具有比较优势的物产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为了促进节事活动在分布和类型上更加合理完善,形成良性的竞争态势,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化分布。主城区经济发达,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利用这两点优势来提升节事活动品质,从而得到良好的转型和升级,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节事活动;周边地区应该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根据资源现状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大力发展以资源型为主导的节事活动,突出展现民族的民风民俗,建立地方城市节事品牌。

(四)深度挖掘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

杭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节事活动的举办增添了更多的可能,赋予了节事活动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得到蓬勃发展。杭州的城市旅游业逐渐向着观光旅游、休闲旅游、节事旅游“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方向转变,形成特有的目的地品牌,努力打造“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新形象。所以应注重文化与节事活动的结合,赋予节事活动更多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文化定位是一个城市的建设和文化取向。举办更具文化内涵的节事活动或对现有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深化节事活动的主题。将文化作为节事活动的一大亮点,以此来吸引群众。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1]孙凌云.浅谈上海会展中营销创新策略[J].科技视界,2014(04).

[2]吴必虎.节事活动的运作原则及模式[J].中国会展,2005(03).

[3]刘红霞.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1).

[4]朱颖.宁波节事活动现状和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5]施凌凇.节事活动对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影响研究—以杭州为例[D].桂林理工大学,2015.

[6]李力,崔卫华.城市旅游节庆的构成要素及牵动效应[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2).

[7]叶允最.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基于广西的实证[J].时代经贸,2016(13).

[8]赵月霞.提升济源文化产业竞争力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时代经贸,2017(06).

[9]谭继成,蔡文春.内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研究[J].时代经贸,2016(15).

猜你喜欢

节事杭州旅游
基于内容分析的景区节事活动探究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对节事资源旅游产业化的路径与模式的分析
基于体验视角的旅顺(北海)渔人节开发研究
杭州院子
旅游
杭州旧影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