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纤检局:定位服务民族特色产业

2018-03-28许欢

中国纤检 2018年3期
关键词:纤检局纤检毛绒

文/本刊记者 许欢

在2018年1月全国专业纤维检验工作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中,各地方纤检机构代表集聚一堂,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其中,地方纤检机构未来如何定位,是代表们较为关心的问题。

会后,《中国纤检》记者采访了参会代表、青海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陈江涛。采访中,她向记者介绍了青海纤检工作的一些情况。关于定位问题青海纤检已有答案,对此,陈江涛也表述得清晰明确。或许,青海省纤维检验局的做法能给其他纤检机构带来一些启示。

主动作为,从特色产业找定位

陈江涛平时在微信里会转发一些和工作相关的信息,其中藏毯内容占了很大比重。此次采访,我们也是从藏毯聊起的。提起藏毯,陈江涛像聊起一位相熟的老友,从它的前世讲到今生。

有人说,藏族人的身影不是在马背上就是在一条美丽的藏毯上。说藏毯是藏族人的家也不为过。有这样一段描述:在一条藏毯上,女人可以做一天针线活,男人弹一曲悠扬的胡琴,小孩在上面爬来爬去,老人则慢悠悠抽几口大烟袋。转眼间,小孩变成老人,看着下一代在同一块毯子上安静地生活。

青海是藏毯的故乡,这里藏族人口众多,自远古游牧时代起,藏毯就是藏族人家居必需品,且延续到现在。藏毯有着厚重的历史,最早的藏毯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时代,它古朴自然,民族风格强烈,图案寓意深刻,堪称完美的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与波斯地毯、东方艺术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毯。

现今,藏毯早已不限于手工藏毯,由于它厚实、不褪色、经久耐用、实用价值广泛,因此机织藏毯规模化生产的势头方兴未艾。陈江涛告诉记者,机织藏毯是手工藏毯的延伸和补充,它结合了藏毯文化,把其独特的编织方法,在机织生产中进行提炼和改进。而藏毯使用的原料也不含糊,采用青藏高原独有的藏系绵羊土种毛(又称“西宁毛”)和山羊绒、牦牛绒等珍贵毛绒纤维原料,在国内以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的地毯生产中独树一帜。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50年代,藏毯的编织方法和生产工艺被带到了印度和尼泊尔。藏毯在国外经过多年发展,有的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国际市场与中国藏毯进行角逐。“毕竟青藏高原才是藏毯的原产地,还有政治意义的存在。”陈江涛说。

2008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青海藏毯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第59号关于批准对藏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质量技术要求中看到:生产藏毯的原料要以“青藏高原藏系土种绵羊所产羊毛、西宁毛为主要原料”;保护范围属于青海省现辖行政区域的生产者,并可向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前期,青海省纤维检验局做了大量技术相关的基础调研工作,并形成了技术报告。陈江涛表示:“国家质检总局的地理标志在欧美国家认可度很高,对出口贸易作用非常大,因此,我们也帮助藏羊集团完成了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如今,地理标志已成为企业出口的‘金字招牌’。”

2017年地毯产业发展论坛上,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曾表示,藏毯是青海特色产业,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个重点发展产业,现已经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产业发展格局。谈起藏毯产业的发展,陈江涛透露,现在藏毯虽已是青海当地的特色产业,但在产业发展起步时期,它是缺失标准的。

青海纤检局很早就帮助企业建立地方标准,2006年又牵头起草制定了《青海手工藏毯》地方标准,后来此标准于2008年发展为《手工打结藏毯》(GB/T 22768—2008)国家标准,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还参与制定了《手工打结羊毛地毯》(GB/T 15050—2008)国家标准。2017年初,参加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两个行业标准《天然色地毯认证技术规范》《天然色地毯加工允许使用物质评价程序》,这些标准以及现有的地毯国家标准构成了藏毯生产、贸易的标准体系。

“西宁毛”——青藏高原土种藏系绵羊是世界公认的地毯编织的优质原料,毛长、色白、光泽好、弹性强。由于藏毯是中亚中东部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世界人民喜爱的生活用品,需要一些创新风格的“物美价廉”的产品满足其需求,也因如此,机织藏毯产业发展很快。青海纤检局围绕机织藏毯的原料做了一系列标准,如已发布实施的《西宁毛》(GB 9998—2006)、《牦牛绒》(GB/T 12412—2007)国家标准,其中《西宁毛》国家标准还获得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科技兴检”三等奖。

利用优势,积极为特色产业服务

在一次汉诺威铺垫物展览上,外商在一家藏毯公司订购了大量藏毯,这家公司就是前文提到的青海藏羊地毯集团。藏羊集团的藏毯之所以卖得这么好,是因为其生产的藏毯通过了“有机认证”。这也是青海省纤维检验局帮助当地企业获得的第一个有机地毯认证,也是我国申请全球有机认证的第一个地毯类产品。

“其实开始我也不理解,地毯怎么也需做有机认证,后来我们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有机产品加工过程质量保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机天然色地毯’项目研究,所以我们结合课题,以藏毯为例做了一些研究。”陈江涛说。

“青藏高原的毛绒纤维,不仅有白色的,从白到黑,深深浅浅有不同色系。在生产中把毛绒纤维分成7种深浅不一的颜色,无需再染色。这种用天然原色编织成的地毯,就是天然色藏毯。但是在认证时,因为国内没有地毯类的认证目录,就由德国‘色瑞斯’公司以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进行了认证。”

去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来到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调研。调研期间考察了青海省纤维检验局正在筹建的国家藏毯质检中心实验室,陈江涛负责介绍中心情况。陈江涛回忆,当时支树平局长充分肯定了中心建设对服务特色民族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所发挥的作用,督促他们按筹建要求完成国家藏毯质检中心的验收工作,更好地做好藏毯产业的服务。

国家藏毯质检中心的筹建,迎合了青藏地区藏毯产业发展的趋势,能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现在,中心的硬件已基本建成,项目能力除微生物实验室因省里有,无需重复建设,其他地毯类检测所涉及到的安全和基本性能检测,基本都覆盖到了,下一步在技术能力等软实力上,还需再提升。

以前,青海的企业检测地毯还要送到天津或国外检测机构,中心建成后就无需出去检了,青海周边有需要的企业及社会机构,都可以在他们那儿检,因为各地对地毯检测的需求很多,还可以辐射再远些。

陈江涛还提到,省会西宁城南的毛绒交易市场,是农业部批准的定点交易市场,全年交易额最多时达4亿元,毛绒纤维是主要的交易产品,其中有80%是西宁毛。2017年,交易市场免费提供60平方米的房间,青海纤检局把它改造成了毛绒检测室,并投入了先进检测设备,能够满足毛绒交易现场检测需求。2017年,青海纤检局在这里检验西宁毛2000吨左右。

“其实也是为今年推进毛绒质检体制改革蹚下路子。通过摸索这项工作,推行净毛计价、优毛优价,推进公检的有效性,反过来再倒推到畜牧上,帮助农民分出优质羊毛,生产优质的羊毛品种,也为藏毯生产提供了优质原料,生产出更优质的藏毯品种。让检验进入到交易环节,也是把服务前移,这个服务也正是企业需求的。”陈江涛说。

生产穆斯林服饰的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团有限公司是青海省纤维检验局合作多年的客户。陈江涛回忆,他们的接触也是从建立标准开始的。2000年初时,他们当时正在生产穆斯林白顶帽,但是没有相关标准。“虽是一顶小小的帽子,但没有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就帮助他们从企业标准开始,接着又建立了《穆斯林电脑绣花帽》地方标准。企业生产有依据了,我们检验也有了依据。”

有一次,伊佳公司生产了40万顶白顶帽出口到沙特阿拉伯,要从天津港口运出去。在运往天津之前,青海纤检局在监督抽查中发现帽子的标识标注不规范,没有把GB 5296.4标准规定的内容标注全,特别是生产依据没有标准。因此就到企业现场帮助其整改,把新标签全部重新缝制。运到天津后,恰好沙特阿拉伯出台一项法规:要求进口到沙特阿拉伯的产品,要有相应国家生产依据及标识标注等。事后伊佳公司负责人对纤检局工作人员说,“幸亏做了标准、搞了整改,如果40万顶白顶帽退货重新做,损失就太大了。”

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对技术标准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青海纤检局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健全标准、健全技术能力,也规范其标识标注,企业通过技术的支撑发展会非常快。所以,也体现了青海纤检局的技术能力和执法管理方法。现在,青海伊佳布哈拉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穆斯林服饰生产企业,90%的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因此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其产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我们帮助该公司建立了《穆斯林服饰 长袍》(DB 63/ T1494—2016)地方标准。今年继续在女士服装上加强标准化技术建设。另外,也建议他们在国际标准上有所突破,毕竟现在是全球性企业。”

其实之前,青海纤检局还做过穆斯林服饰、帽子的国家标准申报,但可能受到穆斯林标准名称的限制没有立项,但在团体标准上仍能有所建树。今年是标准化深化改革之年,在质量工作中、特别是质量提升工作中也是重中之重,企业也感受到标准的作用。目前,青海纤检局也在为藏民族服饰制定标准,帮助企业提升技术能力。

认准方向,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青海省政府开始推进重视藏毯产业发展,列入全省重点发展的特色产品。从这时起,青海省纤检局就贴紧政府规划、产业发展大局推进满足特色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产业进步。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专业纤检机构,负责全省纤维及其制品质量检验工作。

“最早,我们也是按照纤检的工作部署全国一盘棋的形式在走。但是各地纤检工作的落脚点不一样,我们需要符合自身情况的准确定位。作为青海来说,当地资源就是毛绒产业和由毛绒资源等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纺织产品,这些都是和当地经济发展及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从特色产业着手,才能抓到实处。”陈江涛说。

“现在青海省纤维检验局的定位是:在保证履行纤检基本职责的同时,建设全国一流毛绒纤维及藏(地)毯检测机构,从独有的藏毯扩大到地毯制品检测,这方面我们有话语权。因此,我们在国家藏毯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上,没有搞大而全,而是落脚到当地特色资源。这样既兼顾全省纤维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又突出青海毛绒资源特色、藏毯产业特色、民族服饰特色。要突出重点,也要全面兼顾。”

“找准定位后,我们围绕毛绒、藏毯及民族服饰的检测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除了全面落实纤检要求的各项工作、全面履行职责,着重把纤检工作落实到当地实际发展需要中。纤检工作怎么开展,实际上是企业需不需要你,事实上,民族产业非常需要纤检机构的帮扶。”陈江涛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在新时代积极与沿线国家发展新的经济合作关系。现在,藏毯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发专列到中亚地区,把青海的特色产品输送出去,既宣传了青海,也宣传了青藏高原民族文化,并拉动经济。因此我们的工作也要往这方面落脚。”

今年,是质检总局部署的“质量提升行动年”,也是“纤维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年”。陈江涛感慨:“我们知道青海地毯产业与国际地毯产业的差距,青海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产品创新有差距。虽然藏毯原料上有优势,但对地毯而言,图案设计创新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更为重要。目前机织藏毯市场竞争力仍然不够。”

此外,依托手工藏毯发展起来的机织藏毯,还更多在供应低端产品,缺少质量过硬、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产品。现在,青海机织藏毯企业是手工藏毯和机织藏毯同时生产,在藏毯产业发展中,既要保留手工藏毯作为根源,又要发挥藏毯的优势推动工业化机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陈江涛近来正忙于做藏毯的质量调研报告,这也是她平时工作的一部分,她需要利用纤检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为行业及政府提供一个具有指导性,详实、准确的质量报告。在她看来,青海的特色产业,对纤检机构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纤检也要主动作为,深入到产业发展中,形成良好的需求互动。

青海纤检的主动作为,在青海毛绒纤维管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很早以前,青海当地市场的商户就不愿意政府部门过多干涉,因此,毛绒纤维管理办法出台后,当地交易市场很多商户都很抵触,包括交易市场管理者都不太理解。他们认为,自古以来就以这种方式交易,凭什么说不行就不行?但当他们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往上走时,他们就会意识到,需要有质量、技术标准来支撑发展,我们抓住机遇积极介入,就会受到欢迎。”陈江涛坦言。

在青海国际藏毯展览会开幕前的一段时间,也是青海纤维检验局非常忙碌的一段时间,因为需要根据省质监局下达的藏毯监督抽查任务,对省内藏毯企业产品质量进行抽查,并及时公示抽查结果,保证展会期间青海藏毯的产品质量。另外,还需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监督抽查是监管工作,服务也需齐头并进,有些国外客商对藏毯很有兴趣,周边群众也会采购收集地毯,但展会上的产品参差不齐,所以质量保障服务需要跟上。”陈江涛说。

陈江涛认为:“现场咨询服务是推荐青海藏毯给国际,了解青海藏毯优势及质量状况非常好的宣传平台。藏毯展览会上,世界各地的名毯集合在一起,也是收集数据非常好的机会。我们连续几年都在现场做数据收集,通过数据收集比对,也作为藏毯质量报告中的数据支撑,同时对国际国内地毯发展做有效分析。所以,青海的纤检工作是与青海地方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猜你喜欢

纤检局纤检毛绒
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纤检》
疫情下的毛绒产品 口罩收纳毛绒三宝
我的毛绒小熊
夏志文 他以土豆、毛绒、思维与奔跑搏击贫困
内蒙古:纤检局针对实际需求制定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