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音乐剧通识教育产学研模式探析

2018-03-27丁一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音乐剧

【摘要】音乐剧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朝阳产业,自2013年起音乐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评述,以及对国内音乐剧市场现状的分析,认为产学研模式介入可以很好的适应当下普通高校音乐剧通识教育的发展状况,助益音乐剧人才市场。本文认为应建立多方协作平台,大胆引入社会资本,政府组织管理,高校培养人才与进行艺术创作,同时成为音乐剧市场的实验基地,承担类似“外百老汇“的检验功能,企业和投资方负责项目运作,形成多方统一协调的产学研模式,从而使得音乐剧的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合一”,符合多方利益,完善音乐剧产业链。

【关键词】音乐剧 通识教育 产学研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9-02

自居其宏教授提出“音乐剧是朝阳产业”已经超过十年。这十几年来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一是音乐剧剧本创作与市场严重脱节,剧目无法反复重演,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进行实验性质,除非官方补贴,否则无法收回成本,创作者不了解市场需求,音乐剧文化企业无法接触到前沿的原创剧本。二是消费者欣赏水平与消费能力脱节,在校大学生具备较多闲暇时间研究和欣赏音乐剧,但是没消费能力承担平均300元/次以上的音乐剧票价;而这个群体在大学没有机会接触音乐剧,等具备消费能力之后亦不会选择成为音乐剧市场的消费者,亟需在大学阶段就开始培育潜在消费者。三是资源流通不畅,资金配比不平衡,高校之间缺乏教育人才流通,大部分投资于成名音乐剧的原版引进,很小投资学院派艺术原创。

以上这些问题,亟需建立多方协作的音乐剧产业平台,大胆引入社会资本,政府组织管理,高校培养人才与进行艺术创作,同时成为音乐剧市场的实验基地,承担类似“外百老汇“的检验功能从而使得音乐剧的发展实现 “双效合一”,完善音乐剧产业链。

一、产学研模式理论评述

现有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1.“三明治”模式和“交替”模式

“三明治”模式是把学习分为3个阶段(3—1—1),前阶段以校内培养为主,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最后一阶段回校,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完成本科学业。 “交替型”模式是把学习分为4个或4个以上阶段,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交替地进行[1]。从音乐剧人才培育角度来看,这种模式只适用于专业的艺术类院校,并不适应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剧通识教育的需求。

2.继续教育模式与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继续工程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如下3种形式:(1)高等学校根据厂矿企业的需要发展计划外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2)高校在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同时,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调整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向,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工程型硕士生。(3)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继续工程教育为企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这种模式限制条件较少,沒有太多的学科、专业水平上的要求,推广起来比较容易,是目前高等学校广泛实施的模式之一[2]。

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组织下,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或以一个大学群为依托,成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发达国家颇为成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3]。

从音乐剧产业发展角度来看,继续教育模式在英国伦敦西区音乐剧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仍然在有效运转。英国音乐剧演员的培养:以“职业素质”为目的。在伦敦,选拔音乐剧演员的体制和演员的竞争体制非常健全,有不少非常著名的戏剧学校和音乐剧演员培训基地, 如城市埃普索姆的莱恩戏剧学院(Laine Theatre Arts),该学校受舞蹈教育培训委员会(Council for Da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认证,并受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原来的教育与技能部,简称DCSF)资助[4]。

3.校内产学研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大学通过自己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践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结合。我国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素质,从整体上看还比较薄弱、特别是高新科技的研究主要由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承担。

从音乐剧创作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总体资金量不够充裕,体制不够灵活,但如果组织管理合宜,以市场化的量化数据如上座率而不是文章发表级别来衡量原创剧本质量,那么不失为目前容易实行的音乐剧产学研模式。

二、建立平台化多方协作的音乐剧产学研模式

1.建立平台化多方协作的音乐剧产学研模式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创立者金复载教授和同事们发现,仅闭门造车而不与市场接轨的音乐剧办学是没前途的,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音乐剧本身就相当社会化,这种娱乐性极强,商业性程度要求极高的艺术行当并不能从以往传统的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或戏剧学院的建制中天然地生长出来,当前中国所有设立了音乐剧专业的学校都存在着优势和劣势俱在的棘手问题[5]。这种专业性教育应该有别于我们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单打一的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或戏剧学院的培养模式, 不能扬长避短、 因此只有在摸索中不断地整合资源并标新立异,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根据第一部分对现存各种产学研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针对现在的音乐剧市场应当首先建立音乐剧产业协作平台。由政府牵头组织,注入少量资金为项目启动背书,担保该平台的信誉。 资金和人才培养资金。由文化企业、音乐剧制作公司进行项目运作,与高校形成合作关系,同时响应“高雅艺术进校园”政策号召,将高等院校变成原创剧目的试验田, 这样既降低新剧目亏本的风险,亦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剧认知、欣赏水平,并且为诸如经济管理、中英文学、人力资源、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其他专业学生拓宽就业视野,借力音乐剧市场参与到文化产业建设中来。

2. 建立基于市场需求的音乐剧通识教育体系

从产学研如何推进音乐剧课程教育的角度设计音乐剧产学研教育模式并分阶段、分模块进行研究。初步模式设计如下:

该模式旨在尝试学术研究与实践教育的互动,特别是以音乐剧学术研究和创新为核心模块,指导音乐剧人才培养与剧目排演,并实现高校间的对外交流与资源库建立,并形成良性互动。其中,音乐剧学术研究模块主要任务是依托实践性项目申请获得相关经费, 同时与时俱进设计音乐剧课程、音乐剧教材、音乐剧培养方案等,并进行原创音乐剧的实验性创作。剧目排演称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形成知识理论教育与实践型教学紧密结合,以经典舞蹈片段、经典歌唱片段的方式带动整个音乐剧通识教育的进行。 不仅在南京邮电大学平台上也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范围的音乐剧演出平台上进行展示,建立校际相关社团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团队关联。最后则是积累资源库,虽然版本引进成本较高,但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无论是否是音乐专业院校都应当引起重视。 如果要形成长期研究,值得引进该种教育版权作为长期教育资源,形成音乐剧剧目方面的资源优势。

3.建立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剧实验剧场制度

借助协同创新平台使得高校成为音乐剧制作企业经行未成熟剧目演出的实验基地。且以成熟剧目在各大高校不定期公益巡演,增加学生接触高质量音乐剧的机会。这种做法在国外已经有成功经验。日本四季剧团是一个私营性质的演艺团体,在日本,四季剧团自己经营管理着10座剧场,可以在几个城市同时上演多部不同的戏剧。在借鉴西方音乐剧精髓的同时,四季剧团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亚洲人演唱表演的体系,并且建立了“春”、“秋”剧场,“春”剧场长期演出成熟剧目,成为剧团收入保障;“秋”剧场则上演实验剧目,推广本土原创音乐剧以及检测新剧目的市场受欢迎程度 。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也都有“外西区”、“外百老汇”区域划分,只有在这些区域演出符合一定的上座率才能进入到演出核心区域。

4.以汉化为起点立足原创剧本实现本土化

杨嘉敏是七幕人生音乐剧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音乐剧《我,堂吉诃德》、《Q大道》、《一步登天》中文版的制作人,2012年回国开始致力于百老汇音乐剧版权的引进和本土化制作。七幕人生走的是版权引进本地化制作的模式,以公开竞争的方式征集汉化译稿,比如《我,堂吉诃德》最终汉化版本就由著名的网络工人马伯庸最终定稿的。该公司的程何女士首先汉化了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并面向社会从北京大学等非艺术类院校招募演员在国内巡回演出,反响热烈。

笔者认为汉化经典音乐剧任重道远势在必行,而这部分工作由普通高校担任非常合适,一来相对于艺术院校学生,普通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又能近距离接触原汁原味的音乐剧,一箭双雕。当下的目标 是用汉化音乐剧打开国内市场,如何把剧场填满。

三、总结

1.提高人才供给与市场的契合度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必须与市场接轨,国外多以政府主导,个人认为文化教育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应当由科研机构主导,由相关政府部门背书,而不能由政府或者企业主导。所谓主导,即拥有资金的实际调配权。

2.搭建音乐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搭建音乐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多方长期互惠合作关系。我国虽然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设有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但基本上仍然是以学术研究或政府项目为主。如何加速音乐剧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与发展,是政府加强产学研合作管理的核心任务。

3.建立产学研中枢管理制度与评价反馈体系

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协助政府在大学、科技机构和产业界三方中做好调查研究,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推动和协调”作用,还可以协助政府规划产学研合作,跟踪高校和企业运行情况,并及时地调整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的作用[6]。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大学对合作的满意程度及产业界参与者的满意程度等三个方面,由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做主导,因为具有市场即时数据,掌握售票价格、上座率等直接市场化信息。

4.建立多元参与管理体系

产学研合作的有效进行,有赖于最优的管理体制。联合体式的产学研合作的管理体制从整体上分析不外乎单一管理型和多元参与管理型两种。这两种管理体制固然各有优势,如政府管理型能使产学研合作在资金和政策上有保障,高校管理型则有利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中的智力優势,但比较起来,这两种单一管理体制不像多元参与管理型体制那样,能使产学研三方更协调,使责权利三方更统一[7]。

参考文献:

[1-3]石火学. 产学研结合的经典模式评述 [J].高等教育研究, 2000年第03期.

[4]慕羽.伦敦西区音乐剧产业结构分析 [J].舞蹈学院学报, 2009年02期.

[5]南京艺术学院调研报告《中国歌剧音乐剧发展状况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课题组,2009年3月.

[6]李培楠,赵兰香,万劲波.产学研合作过程管理与评价研究——美国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计划管理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第2期.

[7]刘克勤,刘力.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几个重要问题[J].教育研究,2012第4期.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普通高校音乐剧产学研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JG00816JX84。

作者简介:丁一(1983.6-),女 ,汉族,江苏扬州人,北京大学艺术学硕士,讲师,从事音乐剧、艺术经济史、文化产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音乐剧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