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舞蹈在中小学普及的重要性

2018-03-27苏强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应用赏识教育

苏强强

【摘要】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集体能、艺能、知能、气质于一体,对青少年各方面素质均起着促进作用。舞蹈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能更好地更形象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性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智力、表现能力,让小学生感知美、表现美。而在中学,学生各方面都是形成期,学生在舞蹈教育中的训练、表演、创作都能开发学生的各方面的潜力在能力,让中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用心表现美。总之普及舞蹈教育在中小学阶段,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在舞蹈中真实地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表现美。

【关键词】普及舞蹈教育 用心去舞 克服成人化 赏识教育 多媒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2-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加强和重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势在必行。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舞蹈大多来自专业演出团体,属于普通中小学生的屈指可数,即使有也是出自舞蹈队或舞蹈小组等,那么几个“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在跳,而广大的喜欢舞蹈的学生却被置之度外,只能暗叹自己不如别人。如果学校本身就有这门课,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的后备军,同时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因此,重视和普及舞蹈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开设舞蹈课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对孩子们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

1.舞蹈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制、自持能力及意志品质。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通过舞蹈课,除了能满足其以上特征外,表演性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还能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2.增强集体荣誉感。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在排练演出中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按学习迁移规律,在舞蹈舞蹈排练中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班集体、校集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上去。

3.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少儿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当然有以上功效,但体育不免带有身体的侧重点:即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有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而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的,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舞蹈男女角色定位不同,符合男阳刚女阴柔的特點而体育除了在指标上有所不同外,男女一视同仁。舞蹈又有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更能受到少儿的青睐。

4.通过欣赏优秀舞蹈,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民族自尊意识,感受民族舞蹈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开阔视野,团结各族人民,保存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将其发扬光大,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5.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尽情欢乐,尽情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儿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二、舞蹈与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要求

1.舞蹈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中,增加了舞蹈和韵律活动的教学内容,一是考虑了体育与艺术结构的趋势,二是考虑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教学,第三表明了中小学教育对舞蹈的需求。

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及比较。

明朱载堉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是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目前,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的音乐课也有韵律操及唱游、歌舞形式,但在中学就只有音乐课,且以欣赏、唱歌、理论为主,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变声期,即使是在唱歌时都有只张嘴不出声的现象,舞蹈因是身体姿态语言的运用,能使学生情绪振奋,更投其所好,使其认真学习。

3.舞蹈与美术的关系。

舞蹈以动的画面来展示,而美术则用静止的造型构图来表达感情。服饰、布景、灯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在这方面起着展示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欣赏舞蹈要比欣赏美术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投入其中。道具的运用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4.舞蹈与文学的关系。

舞蹈所表现的“诗情画意”,就是文学的因素。实际上任何舞蹈作品,就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特别是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普及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素质修养的培养提高不能缺少舞蹈教育。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但是只要有社会对舞蹈教育作用的认可、关心和支持,舞蹈教育一定能像音乐、美术、体育一样成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舞蹈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立项号:[2017]PLG45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多媒体应用赏识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