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述评

2018-03-27刘春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研究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文献总结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不是很理想,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不强,教师缺少有效的教学反思,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09-02

基于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笔者对“地理教学”“现状调查”“教学方式”等关键词及主题检索了2003年-2017年国内相关的实证性文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读及梳理,试图总结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比较,归纳得出课改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是否达到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新课标从三个维度来表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目标。阅读文献可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很多问题:(1)三维目标的制定不是很合理,而且对教情与学情的分析不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的设计教学目标,但事实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仍处于客体;[1](2)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知识与技能”,轻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发展;(3)学生欠缺地理审美能力;(4)没有按要求使用三维目标,部分教师除在公开课上运用新课改下的三维目标,平时均照搬以往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师生共同克服教学盲目性及随意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设计的三维目标在内容上大而空且操作性较差;在实际实施时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而是一刀切的狀态;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少数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但结果却是重知识轻技能和情感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课改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一般分为三类:一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例如讲授法、讨论法。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如读书指导法。三是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演示法、实验法[2]。课改以来,地理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创新,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形式:(1)侧重学生智力发展,例如地理探究式教学法、地理案例式教学法等;(2)侧重学习方法指导,例如地理自学辅导法、地理导学法等;(3)侧重学生情绪活动,例如暗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3]。

在查阅有关地理教学方法现状调查的文献发现,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讲授法为主,其次是演示法,很少用到合作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专题探究法和辩论法更是极少用到,不能够满足新课标提倡的的探究性学习。值得欣慰的是从对有关学生的问卷结果调查的文献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大部分老师都能综合使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对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方法是基本满意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地理教师正在转变传统“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尽量以更多更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并能依据学情、教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而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

三、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4]。新的地理教学理念正逐渐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互动也渐渐地受到教师们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阅读文献发现高中地理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不是特别理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互动目的不明确。(2)教学互动形式陈旧。(3)教学互动形式失衡。

通过梳理文献可知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形式上的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表面上看课堂互动气氛很活跃,但实际上学生的答案都是照本宣科,缺乏自己的见解。而在互动方式上教师往往采用师生互动:问答、讨论和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以师生互动为主,很少生生互动,甚至在一节课堂教学中都没有生生互动。学生的经验没有得到充分的交流及有效的利用,从而影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四、教学反思

大多数教师虽然对教学反思有所了解,但是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出现了反思低效、反思肤浅等问题。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教师在地理教学反思中导致教学反思低效的原因主要有(1)教师的反思意识淡薄,大多数教师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要求;(2)教师反思的内容较简单,主要关注基本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3)教师的反思整体性较差,反思缺少从自我职业生涯的全程观;(4)教师反思形式单一,大多以教后记、课堂感悟、学期总结、教学随笔等形式出现[4]。而导致反思肤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节问题:(1)反思格式模式化;(2)反思重视“教”而忽略“学”;(3)叙事内容多而少分析;(4)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5)反思重视教材内容而轻视了挖掘学生原有经验[5]。

通过阅读梳理当前有关教学反思实践的文献可知,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学习不是很透彻,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过程过于表面化、模式化的现象;教学反思并没有深入,反思更多的流于形式,结果对教师能力提升作用不是很显著,教师在教学反思的方法上也有很大的欠缺,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学后反思指导。

五、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地理学习兴趣是产生地理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学生对所学学科或问题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进而发展思维保证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对有关地理学习兴趣的文献阅读分析,不难看出在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2)习惯于被动思考,很少主动提问,课堂上大部分问题是由老师提出的,只有小部分的问题是学生提出;(3)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意识不足;(4)学生的认识不够准确,多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考试,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知识是为了提高自身素养。

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没有兴趣且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效果差,而差的成绩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习兴趣,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活动,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由学习兴趣而爱上学习从而取得好成绩,这样良性循环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得学习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地理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

六、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而是生命的对话[7]。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可知目前我国师生关系较为和谐,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和教师对当前师生关系感到不满意,主要包括:(1)师生的地位不平等;(2)师生的心理距离较远;(3)教师对学生课外生活了解的太少;(4)教师工作不够民主。有些教师仍受传统师生观的影响,未能将平等的师生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而学生渴望教师能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和自己像朋友伙伴一样在学习上和生活中交流互动,教学相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大多数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教学组织而没有实质上的提升。教师要转变对课堂教学观念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能力;学生要把机械性的枯燥的学习转变成富有趣味的学习,全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获得知识、方法和技能,身心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用鹏. 宿迁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调查研究[J]. 4,2012,36:13.

[2]刘云鹏,何红.中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与分析[J]. 教育教學论坛,2013(52):117-119.

[3]李晴.论地理教学方法的依据和分类[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78-82.

[4]易进、顾丽丽.促进教师反思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1 (9): 54.

[5]林元龙.反思“地理教学反思“[J]地理教育,2006 (1): 62-63.

[6] 胡云、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 ,2010(11):196.

[7]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8.

[8]张爱红关于反思型教师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6 (9): 81.

[9]李长吉.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 (2): 85.

[10]白文新.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技能应用策略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 (9): 10.

作者简介:刘春宇(1987-),女,汉族,黑龙江省肇源县人,学历:硕士,职称:学生,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