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故宫词》版本流传考

2018-03-27张佳梅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

张佳梅

摘 要: 《拟故宫词》是明末清初学者唐宇昭的作品。此书篇幅短小,流传情况却颇为复杂,尤其是被《酌中志余》收录的过程需详加考证。《酌中志余》早期的九种本未收此书,后来的十一种本辑录了《拟故宫词》,但错讹较多。流传中《酌中志余·拟故宫词》的文本经过校勘有了明显改动,《酌中志余》也再次由十一种本变成更为通行的十种本。

关键词: 《拟故宫词》 《酌中志余》 唐宇昭

《拟故宫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国朝徐宇昭撰。宇昭不知何许人。是集凡诗四十首。《序》称:‘顺治丁亥(1647)春月,寓止燕都,遇长春寺僧,乃明宦者,因从闲话,得故宫遗事四十条。其词不甚工,注亦止寥寥数条。”

《拟故宫词》一卷,是清唐宇昭所撰诗集。全书除不足百字的序言外,只有四十首拟作宫体诗,均为七言绝句体,部分诗作有小注。原书序言中已经明白写道:“毗陵半园外史唐宇昭纪”。《四库提要》引用其序文,却仍误将作者写作“徐宇昭”,又云“宇昭不知何许人”,可见其人其集在当时并未受到四库馆臣的重视。

清代吴骞《拜经楼诗话》云:“毗陵唐孔明孝廉(宇昭),号半园外史。家富藏书,工吟咏,有《拟故宫词》四十首,虽不及仲初、花蕊,间有可补芦城所未备者。”唐宇昭,字孔明,号云客,自号半园居士。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为孙慎行门人,与弟宇量并称“唐氏二难”,康熙十一年(1672)卒。传见《清代毗陵名人小传》卷一。

《拟故宫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丁亥(1647)春月”。家国破亡,时局动荡,曾是明朝东林党人的唐宇昭目睹风云剧变,终于在明亡后选择归隐。失意落寞的他一日偶遇长春寺僧,竟意外得悉其为昔日明王朝御用监内侍。老僧忆及大明宫中事,唐宇昭遂拟作宫词,“聊以寄铜驼荆棘①之感”。

《拟故宫词》尽管难称诗词翘楚,甚至被《四库提要》评价为“词不甚工”,但宫闱之事,一向密不外传,作为研究明朝宫禁的珍贵史料,《拟故宫词》的史学价值亦不容轻视。

一、版本介绍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将作者“唐宇昭”误作“徐宇昭”,未知当年编修《四库全书》时采用的“浙江巡抚采进本”是否曾准确地交代作者姓氏。

如今此书较为通行的版本是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现藏南京图书馆的清钞本。能够从现存版本中脱颖而出被《四库全书存目》收入囊中,此钞本确有过人之处。第五首词下一条注文中有“万历”二字,除《宫词小纂》的几个整理本此处注文缺失外,笔者所见各本中惟此本“历”字不避讳,显然成书于乾隆以前,是《拟故宫词》较早的版本。但在宫词排序上,“其十六”后误作“其十五”,又有“东宫”讹为“来宫”这样粗心的誊抄失误,可见《四库存目》本亦不可尽信。

从钞本面貌来看,四十首词并序言共九页,半页大字八行十六字,部分诗词后有双行小字注文。版心有“拟故宫词”字样,下注一至九的页码。序言有“毗陵半园外史唐宇昭纪”字样记录作者信息。每首词前有“其一”至“其四十”的序号作为标题,其余诸本均无。文末还附有本书的《四库总目提要》。

刘声木《苌楚斋随笔》云“唐宇昭撰《故宫词》一卷”,“未见传本”。这或许是指《拟故宫词》在后世少有单本流传。如前所述,《拟故宫词》篇幅短小,又难称佳作,所见版本大多附录在他人编辑的文集中。而收录《拟故宫词》的文集主要有两类,一是《宫词小纂》、《明宫词》之类的宫词集;二是与明朝东林党相关的作品集《酌中志余》、《僖朝杂录》等书。

《丛书集成初编》收录有《宫词小纂·拟故宫词》,书前有“《丛书集成初编》所选《借月山房汇钞》收有此书,故据以排印”之语,与《中国丛书综录》著录版本相同。《借月山房汇钞》是清代藏书家张海鹏(1755-1816)所辑,《宫词小纂》是其中之一。书名《拟故宫词》下有“国朝唐于昭撰”一行说明文字②。

除《宫词小纂》外,《明宫词》也收录了《拟故宫词》。《明宫词》的作者为宁献王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卒于1448年,《拟故宫词》无疑是后人所加。而《明宫词》载录的《拟故宫词》,正文后注明是由《宫词小纂》转引而来,二者在文本上差距较小,基本属于同一体系。

上文也已提到,作者唐宇昭,是著名的东林党人。明时宦官弄权,把持朝政,忧国忧民的东林党人纷纷上书谏言,针砭时弊,唐宇昭也是其中一员。奈何阉党势力盘根错节,错失良机的东林党最终无法力挽狂澜,但他们的精神一直为后人嘉许。《拟故宫词》并不仅仅是宫体诗词的附庸,作者的英雄气节,也为《拟故宫词》增添了艺术魅力。因此,编辑有关东林掌故的史料著作时,通常也会收录《拟故宫词》。

此类著作中流传最广的便是《酌中志余》。该书收录《拟故宫词》的过程颇为复杂,本文试通过文本校勘和查考史料对相关情况加以说明。

二、异文校勘

本文校勘时参考的版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酌中志余》系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所收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和《正觉楼丛书》本;《宫词小纂》系列的《丛书集成初编》本和轉引《宫词小纂》的《明宫词》本。

总体而言,《拟故宫词》的流传面较小,受众主要是研究宫体诗词和东林党的人群。但其抄录时错讹明显,又经过编辑者的校改,因而版本虽少,对校下来,千余字的诗作,也有六七十处异文。尽管难以考证哪种更接近作品原貌,但通过版本间的差异比较,无疑对了解《拟故宫词》的流传过程有所帮助。

兹列异文如下:

三、《酌中志余·拟故宫词》相关考证

明万历年间,曾入内直房掌文书笔墨事的太监刘若愚,因故被捕,入狱期间,刘氏“作《酌中志》以自明”。《酌中志余》是《酌中志》的续书,本身也是作为《酌中志》的从属流行于世的。《正觉楼丛书》本未注作者姓名,《丛书集成续编》收录此书时著录为刘若愚辑。

书前序言曰:“野史氏订定《酌中志》既竣,笥中藏有昌、启、祯三朝纪载数种,堪与兹志相发明证据,因并附之卷末,名曰《酌中志余》,当亦论世者所欲考核也。”缪荃孙在《艺风藏书续记》中评价道:“此书于万历、泰昌、天启两朝宫闱之交构,阉党之横行,始末悉具,未尝不可为人君之鉴诫。”

1.《酌中志》的卷数问题商榷

关于《酌中志》的版本著录,本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四库全书》中主要收录了两个版本,一是《四库禁毁书丛刊》收录的《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余》十卷,注明为明代刘若愚辑撰,底本是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③二是《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酌中志》二十四卷》,选用的底本是清道光二十五年潘氏刻《海山仙馆丛书》本。④

然而两种版本著录的卷数和内容都不一致。《四库禁毁》收录了《酌中志》和《酌中志余》两书,而《续修四库》只收《酌中志》一书。汇编本《酌中志》讹脱衍倒错误较多,总体质量不及潘氏刻本。《酌中志》一书共有二十四卷,《海山仙馆丛书》本在正文前列出了详细的目次。而汇编本虽未列出完整目次,但每卷前都明确地标明了名称和对应卷数。两相对比,可知二者并无实际内容上的区别,只是汇编本在写到《累臣自叙节略》⑤一卷时,误将“略节”倒为“节略”,“卷二十三”错讹成“卷二十二”,虽然其后末卷《黑头爰立纪略第二十四》抄写无误,然而目录上还是错将《酌中志》的卷数定成了二十三卷。

2.《正觉楼丛书》本、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酌中志余·拟故宫词》的版本介绍

《续修四库》未收《酌中志余》,因此也就没有收录《拟故宫词》。《四库禁毁》收录此书时选用的版本是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仅有四页。半页大字十一行二十五字,注文为双行小字,版心有“拟故宫词”字样,但下无页码,与《四库存目》钞本不同,“毗陵半园外史唐宇昭纪”字样置于文末。

《酌中志余》现存版本除上文所列,比较著名的是清代崇文书局辑,光绪七年前后刊印的《正觉楼丛书》刻本。其中《酌中志余》完整收录了包括《拟故宫词》在内的十部作品。

崇文书局《正觉楼丛书·酌中志余》刊印精良,半页大字九行十八字,单鱼尾,左右双边,版心有“酌中志余”字样,下标卷数和页码。书前有牌记“光绪七年仲冬月刊”,刻印时间明确。崇文书局又称湖北官书局,是晚清四大书局之一,因此《正觉楼丛书》本极具版本价值。同属《酌中志余》这一体系,刻本总体上与清钞汇编本比较接近,而其字大行疏,刊刻精美,的确是校勘《拟故宫词》的上佳版本。

3.《酌中志余》收录《拟故宫词》的相关过程考证

《酌中志余》收录的《拟故宫词》为全书最末一卷,与《天启宫词》均附于《酌中志余》其余八种书后。但清人王士祯(1634-1711)《居易录》记载:“《酌中志余》汇载泰昌、启、祯三朝书八种:《东林朋党录》、《点将录》、《同志录》、《东林籍贯》、《盗柄东林伙》、《伙坏封疆录》、《天鉴录》、《钦定逆案》,附《天启宫词》。”⑥其中唯独没有《拟故宫词》,实在让人百思不解。若非王士祯漏记,极有可能是当时《酌中志余》还未收录《拟故宫词》。

其实,与《酌中志余》类似的作品集还有《僖朝杂录》一书。据潘景郑在《著砚楼书跋》所记,是书“所录皆东林掌故,凡十一种”,比收书十种的《酌中志余》还多出一种,“曰《杨大洪条魏忠贤二十四罪疏》”⑦。将《酌中志余》和《僖朝杂录》比较来看,二者在内容、次序方面均有差异。东林党相关著作众多,远不止此二书中数种,选录、编辑、传抄后,作品历经众手,又不断地在流传中删节、增补。《酌中志余》、《僖朝杂录》二书,同为东林党人的作品选集,大同小异,联系紧密。既然十一种书的编辑本能够存在,那么王士祯当时看到的《酌中志余》,就很可能是还未收录《拟故宫词》的九种本。

但《僖朝杂录》毕竟与《酌中志余》不同,要想说明问题,这样的证据还不够直接,而对清道光五年(1825)周心如《酌中志余》抄本的研究才是证实上述猜想的关键。

《燕都古籍考》在介绍周心如抄本时,列出了全书十一卷的详细目录:

(一)《东林党人榜》;(二)《东林朋党录》;(三)《东林点将录》;(四)《东林同志录》;(五)《东林籍贯》;(六)《盗柄东林夥》;(七)《夥壤封疆录》;(八)《天鉴录》;(九)《钦定逆案》;(十)《天启宫词》;(十一)《拟故宫词》。

比前述十卷本又多出一卷《东林党人榜》,说明《酌中志余》在流传过程中收录的内容曾有过改动。

但这条材料的价值不止于此。书中还列出了一些重要的信息。周心如按云:“道光乙酉(五年,1825)十二月抄于裕州官廨。此书未见刻本,从贾菊岩明府杰处借得钞本,令人抄出,错讹甚多,尚须校刊也。”⑧

可知收书十一种的《酌中志余》出现早于道光五年。《正觉楼丛书》十种本刊于光绪七年(1881),便是在流传过程中删去了《东林党人榜》。民国时缪荃孙《艺风藏书续记》所载《酌中志余》为十卷本,内容与次序就和《正觉楼丛书》本完全一致。

《燕都古籍考》在《酌中志余》条目下还引用了《拟故宫词》作者唐宇昭的按语。在此囿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但通过比对,可发现周心如抄本的作者按语与《正觉楼丛书》本和汇编本有较大区别,却与《借月山房汇钞·宫词小纂》的内容相似。

据此推测,张海鹏当时编辑《宫词小纂》所依据的《拟故宫词》底本和《酌中志余》十一种本较为接近。此后,《宫词小纂》中的《拟故宫词》基本定型,而《酌中志余》在其后几十年间不仅篇目有所增删,收录的《拟故宫词》也经过了大幅度的文本改动。

如周心如之言,十一卷本的错讹甚多,需要做大面積的改动和校勘。此前与之类似、不够精良的本子被张海鹏辑录在《宫词小纂》中,这在时间上来说是符合的。通过异文对校,可知《宫词小纂》本《拟故宫词》的质量确实次于后期的十种本。而汇编本《拟故宫词》又较《正觉楼丛书》刻本更接近于《宫词小纂》的文本。或许汇编本依据的底本与《正觉楼丛书》本不同,崇文书局刻印《拟故宫词》时,又据当时的底本进行了细致校勘。至于主要的校勘工作是否由周心如等人完成,过程中又参考了哪些版本,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四库全书总目》云:“是书(《居易录》)乃其康熙己巳(1689)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1701)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拟故宫词》序言曾提及唐宇昭在“丁亥(1647)春月”偶遇长春寺僧,推算王士祯写《居易录》时,《拟故宫词》成书不久,当时未被九种本《酌中志余》收录是完全可能的。1735年,乾隆继位,此后“历”字就需要避讳,而《拟故宫词》所见诸本中,仅有现藏南图的清钞本未避讳。此本抄录时,《酌中志余》可能还未收录《拟故宫词》。可惜的是,清钞本年代虽早,但也有错讹,后来校勘《酌中志余·拟故宫词》时应该还参考了其他版本。

最后,将上述版本信息总结如下:现存版本中,南图的清钞本成书最早,总体上比较接近作品原貌。此后《拟故宫词》很少以单本流传。九种本的《酌中志余》收录了《拟故宫词》和《东林党人榜》,开始出现十一种本。张海鹏辑录《宫词小纂》时,也收录了《拟故宫词》,选用底本与十一种本近似,未知二者是否有直接关联。《明宫词》后来转引自《宫词小纂》,也辑录了《拟故宫词》。流传过程中,《宫词小纂》和《明宫词》辑录的《拟故宫词》文本变动不大。而周心如所见十一种本的早期钞本“错讹甚多,尚须校刊”,到汇编本和《正觉楼丛书》本刊行时,校勘工作已基本完成,《酌中志余·拟故宫词》有了明显的改动。同时,《酌中志余》也已删去《东林党人榜》,变成了今天通行的十种本。

注释:

①清钞明季野史汇编本和《正觉楼丛书》本《酌中志余·拟故宫词》无“荆棘”二字.

②[清]张海鹏辑《宫词小纂》,中华书局,1985:59.

③王锺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71册》,北京出版社,2001:298-299.

④顾廷龙、傅璇琮主编《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第43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33.

⑤潘氏刻本为《累臣自叙略节》,应以刻本为是。此外钞本卷名与刻本不一致处还有如下几处:“三朝典礼之臣纪略”、“两朝椒难纪略”、“正监蒙难纪略”、“本章经手次第纪略”,钞本后均脱“纪略”二字。第二十一卷“飲食好尚”多“纪略”二字,“合家经营纪略”中“合”误作“各”。第十五卷卷名也与刻本不一致,刻本作《逆贤羽翼纪略》,钞本中间二字不同。第十六卷钞本为《内臣衙门职掌》,刻本作《内臣职掌纪略》.

⑥王士祯《居易录》卷二十六.

⑦潘景郑《著砚楼书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3.

⑧王灿炽《燕都古籍考》,京华出版社,1995:336.

参考文献:

[1][清]崇文书局辑.正觉楼丛书 酌中志余[M].武昌:崇文书局,1881.

[2][清]张海鹏辑.丛书集成初编 宫词小纂[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明]朱权等著.明宫词[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4][清]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5]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集部 216 别集类[M].济南:齐鲁书社,1997.

[6]《四库禁毁书丛刊》编纂委员会编.四库禁毁书丛刊 史部 71[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7]《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 史部 杂史类 437[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潘景郑著.著砚楼书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3.

[9]王灿炽著.燕都古籍考[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5:336.

[10]江庆柏撰.《四库全书总目》考订十七则[J]. 江南藏书史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