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山后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2018-03-27张倩
张倩
摘 要: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四川大竹山后方言单字调进行研究,确定了大竹山后方言单字调的调值,并将其与普通话声调调值进行比较。大竹山后方言声调与普通话调类无异,两者的差别在于调值的描写,尤其是上声和去声,声调走势呈相反的方向。
关键词: 大竹山后方言 单字调 实验研究
一、方言概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北接陕西安康和湖北十堰,东邻万州直达三峡库区,南连嘉陵江与重庆临近,是中国西部四大名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区,幅员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8万。
大竹县是四川达州市管辖下重要的县级城市,大竹方言基本是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但是由于大竹县内有高山,大竹县被当地人民自动划分为了山前和山后两大片区,山前和山后两大片區方言有所差异,主要是方言声调差异。此次方言声调调查点以大竹县山后方言为样本,以此做实验研究,描写单字调声调系统。
二、录音情况
(一)发音人
(二)录制情况
(三)录音字表
(四)标注说明
(1)每一样本标注两层,第一层标用汉字标注音节,声调用数字表示,即1表示阴平、2表示阳平、3表示上声、4表示去声(2)第二层韵母段标声调。标注时多数音节都去掉了弯头和降尾。
三、实验数据
(一)基频均值(注:报告中表格里,阴平=1、阳平=2、上声=3、去声=4)
(二)对数值
(三)T值
四、计算公式
(1)基频均值公式
利用函数Average求取各个基频的平均值,例如:女声阴平基频点1=AVERAGE(C2:C16),其余基频均值依次类推。
(2)对数值公式
利用函数log求取对数值,例如 :女声阴平基频点1对数值=LOG(C68,10),其余对数值依次类推。
(3)T值转换为五度值公式
T=5■lgx各个基频点对数值 lga为最大对数值 lgb为最小对数值
经计算得出:
再利用“界域”定义为±0.1五度值。根据界域,T值转为五度:
通过以上的数据,在对这些数值进行五度值判断时,对那些临界值要利用“斜差法”的原则来处理,进行更精确的判断。斜差法1规定:1)在同一个五度音区内,若声调两端点的斜差均超过—0.5—,定为凹凸拱;2)若声调曲线在相临音区的五度边界,其斜差在—0.5—以内,定为平拱。
经计算得出下表:
五、实验结果
(一)声调图
(二)声调表
依据五度标记法,大竹山后方言,男女声阴平调值均为55,阳平均为21,上声男声42、女声31,去声男声24、女声23,男女声发音调值整体一致,上声都是呈下降趋势,去声呈上升趋势,并无本质差别。因此,从图表数据总体上来看,在大竹山后方言中,阴平是高平调,阳平是低降调,上声是中降调,去声是中低升调。
六、结论
普通话标准调值分别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反映了普通话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即一平二升三曲四降。在大竹山后地区,方言声调呈现出高低升降变化,在听觉上有抑扬顿挫之感,这与普通话的音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竹山后方言声调与普通话调类无异,两者的差别在于调值的描写,尤其是上声和去声,声调走势呈相反的方向。阴平调:均为55,平拱。阳平调有出入,普通话为35,升拱;大竹山后为21,降拱。上声调:普通话为214,凹凸拱;大竹山后为31/42,降拱。去声调,普通话去声为51,降拱;大竹山后为23/24,升拱。
从实验结论来看,在大竹山后方言声调系统中,阳平和上声均是呈下降趋势,为降拱,区分度较小。因此,在大竹山后地区,阳平调字和上声调字在听感上难以辨别,是符合语音事实的。
注释:
①计算出各个调类T值的最小值,利用斜差法计算出各调类两端点的斜差,斜差1是首端斜差,斜差2是末端斜差,即斜差1<0.5,斜差2<0.5;可判定为平拱;斜差1>0.5,斜差2<0.5;可判定为降拱;斜差1<0.5,斜差2>0.5;可判定为升拱。
参考文献:
[1]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规整的方言实验[J].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商务印书馆,2008:221-227.
[2]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2005(3):255-288.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