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03-27孟媛刘纯明李青嵩
孟媛 刘纯明 李青嵩
[摘 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方略之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共赢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3-0076-09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八大报告中表述为:“在追求本国的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1]。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点。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明确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就是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合作共赢的经济格局、交流互鉴的文明格局、共治共享的安全格局以及绿色低碳的生态格局。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的是中国智慧,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两个大局的高超智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全球、世界、国际这四个词汇出现的总次数高达106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历史担当[2]。
(一)中国判断:世界发展趋势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当前世界经济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确定性大大增强。十九大报告中也讲到:“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3]当今世界,西方的“权威”正在下降,世界范围内文明内部的冲突日益增多,例如在伊斯兰世界,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就非常尖锐,而两者的矛盾不仅仅是宗教内部问题,它还牵扯了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西方国家内部,左右翼政党斗争、民粹和精英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局也存在不稳定性,如委内瑞拉、巴西的社会正处于分化动荡之中。在这样一个西方的国际权威下降,国际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提倡世界各国从狭隘的自我中心模式中转向多元共生共筑的发展模式,从相互封闭走向开放包容,从相互猜忌隔阂走向互信互助,最终走向共享、共赢的和谐世界。可以说,这是解决当前全球性问题的一剂良方。
(二)中国构想:人类未来命运
面对这种全球不确定因素的增强,世界将何去何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这一高度,以一个大国领袖的担当,做出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感言。从“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的愿景,从“共筑亚太梦想”的呼吁到“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的实践,習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一个怎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设想。习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因为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为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4]同时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和平发展理念,直击国际上的零和博弈,直指阻碍人类进步的顽疾;坚持问题导向,主张把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人类共同繁荣提供新方向。这是对人类社会的远程规划,也是对世界大趋势的愿景和目标。
(三)中国思维:新型国际关系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全球化,是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由美国主导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引领的全球化,在这之中存在一种不公正的的法则,它更多强调的是实力决定一切。旧的国际关系反映更多的是西方大国的利益诉求,折射的是一种狭隘的价值观和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为“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赢者通吃”“实力结盟”等一些不公平理念。这样必然会带来不断升级的国际矛盾甚至是战争。而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这种“新”表现在相互尊重、公正平等、合作共赢。对此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各国主权一律平等,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以富压贫。各国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受到保护”[5]。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隔阂,以合作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共同面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世界各国应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的交往合作提供了一种崭新方式。
(四)中国行动:共建共享格局
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中国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2015年开始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与沿线国家实现发展对接,为改善全球治理增添了新的经济发展力量。在2017年测评中,“一带一路”发展成果显著,中国与新加坡、巴基斯坦、泰国等国的双边合作呈现“双高”特征,同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旅游交往、资金融通明显得到改善。中国发起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改善全球经济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在处理大国关系方面,随着特朗普2017年11月访华,两天所签订的经贸大单(2535亿美元),中美已达成多方面的重要共识。此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中欧“四大伙伴关系”建设全面开花,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处理周边关系方面,中国用“亲、诚、惠、容”理念来经营和塑造周边国家关系,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有效应对利益分歧,化解地区冲突起到了很好的指引和推动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情怀和国际担当。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主要挑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其构建地域性的国际组织有所不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涉及到世界各个国家。它的内涵很丰富,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生态等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会一蹴而就,而需要应对诸多挑战。
(一)伙伴格局:观念制度的分歧
虽然近年来,各国与中国总体上关系比较稳定,但良好的关系仍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其一,权力政治制约。虽然国际关系不再完全由大国来主导,中小国家、国际组织、企业、个人也可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一些大国依然固守权力政治思维,对日益崛起的中国设置各种阻碍。其二,有限的政治互信。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信任的程度越高合作空间就会越大。近年来,中国不断向世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了相关各项活动的开展,这引起了世界大国以及中国周边国家的猜忌。其三,观念上的差异。当今世界,多元文明共存是常态,不过国家间的观念差异也是显著的。意识形态虽在国家关系中不再是隔阂,但意识形态对于国家间关系的影响并未烟消云散。比如周边国家与中国的意识形态和认知存在不一致性,就使得各国在是否需要构建命运共同体,以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体问题方面存在分歧;还有部分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会以西方的政治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这无疑增加了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难度。
(二)经济格局:“逆全球化”现象积水成溪
什么是逆全球化?逆全球化就是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予国家和地区狭隘保守主义的思潮。造成逆全球化的根源主要有:其一,公共政策的失灵。技术进步带来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资本和劳动收益差距不断扩大,金融资本的全球化运作带来巨大风险等[6]。许多国家因受政策惯性影响,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无法缓解经济衰退,还让社会中下阶层群体的利益再度受损,这引起公众极大的不满。其二,资源分配不公。发达国家在经济、国际贸易规则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从客观上造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红利分配不均,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大。再加上发达国家将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一些工人阶层失业或者收入降低,他们就会成为“逆全球化的”的推动力量。其三,移民问题给民众带来的不安全感增加。移民带来的宗教、文化、社会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致使移民接收国的人民将矛头指向经济全球化。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程不同,核心利益诉求不同,决定了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全体成员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种状况对于人类命运共同的构建形成了很大阻碍。
(三)安全格局:局势复杂多变
当前全球安全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治理结构和治理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安全治理主体间的矛盾。全球安全治理涉及所有的国家,而这些参与者之间难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分歧。从中美、美俄、中日、俄欧等大国之间的分歧,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鸿沟,治理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普遍存在。在全球气候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多种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分歧也普遍存在。其二,全球安全治理供给存在不足。当今全球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并逐渐趋向复杂,其需求也不断增加。在传统安全领域,国际战争时有发生,地区冲突数量不断上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增加、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网络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然而,全球安全领域的治理相对不足,安全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并不能满足当下国际安全的现实需要。其三,安全治理中存在不公平问题。长期以来,少数发达国家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治理有失公平。某些国家在推行安全治理时采取单边主义,甚至绕开联合国宪章,在安全事务的处理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这些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了很大挑战。
(四)文化格局:文化认同困难
各种文明冲突以难以想象的多种形式、渠道在世界各地发生,造成了多种文明之间的尖锐对立。其一,文化干涉。21世纪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来沒有停止过对伊斯兰文明的打压和排挤,导致长久动乱,同时也催化了恐怖主义的传播[7]。西方国家还强行干涉世界其他文明覆盖区的地区事务,不仅使这些地区遭受动荡,也使这些地区的人民流离失所,导致了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其二,各种文化内部矛盾凸显。如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之间存在长达1000多年的恩怨,再加上西方强国的搅合,更是乱上加乱,在这种乱局中产生了“伊斯兰国”恐怖组织。这种文化隔阂与文化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如果世界各国缺乏基本的文化共识,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非常困难。
(五)生态格局:恶化现象依然存在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根本上的扭转,这进一步加重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负担,致使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重重困难。究其原因,其一,国家间利益诉求不同。当前全球环境治理规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间国情、发展水平的不同,各自考虑的利益不同,保护环境的目的难以形成共识。许多发达国家在国内实现了清洁节能生产和环境的改善,但将高污染的、不可持续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从而转嫁了生态风险。其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的执行力度不够。一些国家未能兑现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的承诺;联合国自身也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监督能力,部门间缺乏协调和分工。其三,责任分工不明确。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传统大国承担国际责任的意识减弱,并开始推卸责任,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强烈要求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再者,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在很多问题上也存在立场对立的情况;在绿色发展问题上,一些拉美发展中国家心存疑惑,迟迟不行动,非洲一些国家的行动力也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案、措施达成一致的难度不断增大,从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带来很大障碍。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长期性工程,当前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属于初步阶段。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思考前期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为后期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伙伴关系:建立互信机制
要建立良性伙伴关系,打造全球伙伴网,要做到:第一,摒弃制度模式的偏见。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8]因此,每个国家有自己主动选择发展模式的自由,发达国家不能因为自身经济实体的强大而干扰、诋毁他国的制度和发展模式选择,也不能因为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而排挤他国。只有打破制度的偏见,打开尊重协商的大门,促进彼此合作,才能带来更好的发展机会。第二,真诚交往,不干涉他国内政。意识形态不能作为国家间合作的绊脚石。十九大在报告中提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主动超越意识形态藩篱,真诚交往,在发展新型国家关系中要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合理需求,要聆听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国人民的心愿诉求,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搞好多边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经历双边、地区到全球的阶段性发展。要更加积极地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接下来的“钻石10年”;打造新型“南南合作”的典范,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更多利益汇合点的命运共同体;积极改善大国关系,与大国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二)利益格局:构建共同发展模式
破解狭隘的国家自身利益障碍,营造共同发展的大环境。要做到:第一,主动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全球经济问题不能离开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世界各国应主动生产并相互提供公共产品以实现长远发展,尤其是大国更应该主动承担责任。中国长期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本国的发展带动亚洲的发展,以亞洲的发展促进世界的进步。第二,寻求最大公约数,破除贸易壁垒。习近平总书记说:“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看似躲过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9]。世界各国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对话协商、政策沟通以及进行相关经济结构的调整等来化解全球化带来的问题。第三,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当今时代,“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利,同时都应该在更加广阔的层面上考虑自身利益,不能以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10]。必须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充分实现义利转化、义利统一、义利整合、义利并举。
(三)安全格局:构建共同治理模式
安全领域威胁层出不穷,紧靠单一国家的应对难以解决,各国必须在安全治理上建立安全共同体。要做到:第一,加强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11]各国都应在保障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安全治理中。第二,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当今世界安全形势十分复杂,安全挑战层出不穷,有必要对全球治理机制进行适当调整。因此,习总书记指出:“要改革完善体系,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安全风险能力,增加安全智力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12]第三,坚持多边主义。在应对安全问题上,中国强调多边主义,采取集体行动应对复杂的安全威胁。习总书记表示:“全球治理体系应由全球共建共享,不可能由中国一个人独自掌握,中国没有这种想法,也不会有这种想法。”多边主义的参与更有助于安全威胁的有效治理和预防。第四,坚持平等公正,走大国协作之路。大国对处理国际争端发挥着重要影响,大国合作是解决争端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指出:“大国具备更多的资源和手段,应该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大家共同发挥作用。”
(四)文化格局:构建新型文明观
建立文明共同体并不是建立文明同质体,需要做到:第一,加强文明之间交流对话。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学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常态,任何固步自封之举都是错误的。第二,创新文化交流机制。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为跨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席之地,我们可以设立网络文化频道传播中华文化,还可以建立文化交流机构开展文化宣传交流。第三,发动民间力量进行文化宣传。民间是民族特有文化聚集的地方,我们要支持民间团体进行国际交往。相对于官方交流而言,民间的国际交往更加灵活,较少受到限制,因此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灵活的文化宣传,从而有助于达成文化共识。
(五)生态格局:构建绿色持续发展模式
面对生态问题,全人类应该携手同行、共同努力,构建绿色持续发展模式。要做到: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国应该注重创新作用,重视教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变。第二,寻求大国合作,鼓励大国承担责任。据调研,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部排放总量的75%-80%,所以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更大的环境保护责任。当然,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第三,健全生态机制。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仅需要各国间的通力合作,而且需要切实有效的国际制度体系”。所以我们要用现有的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利用金砖组织、经合组织、G20组织等多边平台来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也要通过合作机制、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为构筑生态体系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积极倡导和努力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赞扬。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连在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如今利益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需要更加努力,其他层面的共同体正在努力構建中。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将始终不渝地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转化成“地球行动”,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共赢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 寅.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J].国际问题研究,2017,(9).
[3]仇小敏,杨燕春.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7,(9).
[4]王泽应.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2017,(7).
[5]吴兴梅,何 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思想创新发展[J].邓小平研究,2017,(3).
[6]王 岩,竟 辉.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J].红旗文稿,2017,(3).
[7]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开放发展之路[N].人民日报,2017-
11-28.
[8]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论习近平主席亚太工商峰会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11-15.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
-28.
[10]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 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出席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开幕式讲话[N].人民日报,2017-
09-27.
[11]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9.
[1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5-09-29.
[责任编辑:李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