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动态研究
2018-03-27门元元
门元元
【摘要】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构筑中国梦思想的提出以及全媒体时代讯息的高速传播,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正在悄然改变,其动态演变特征与媒体传播模式息息相关,导致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根据中国梦思想的整体思路,紧密结合当前大学生行为特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寻找形势政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全媒体力量给予应对策略,以达到优化形势政策教育统筹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目的,使其更加接地气、增底气、注生气,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动态研究
课题: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儒家仁爱思想对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支持研究》(编号:2017FKT44)。
全媒体作为变革性的传播模式,正以其高速多元的优势促进学校教育理念多方发展,并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散乱性和碎片化的弊端,特别是媒体政治舆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会严重阻碍大学生政治思想的良性发展。全媒体作为网络进步衍生出的新型媒体模式,尽管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但已然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理念结构、价值诉求、感情表述、认知结构与舆论价值等。所以,高校辅导员作为引导大学生走出思想误区,解读党和国家机关策略的关键角色,应紧密结合两者关系,为共同构筑中国梦,深入解析该环境下形势政策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给予对应的解决策略,最终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和育人功能。[1]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形势政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辅导员最直接的政治教育模式,能够极大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的兴趣和意识,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政治人格和政治心理的发展养成。全媒体环境下,网络的发展使教师在获取讯息的效果和渠道上得以强化,但同时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也产生了严峻挑战。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把握好形势政策教育环节的动态特征与时间属性,对讯息完成实时更新,这样才能树立政治榜样,营造良好政治生态。[2]
1.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全媒体是信息互动的交流平台,持续完成讯息内容生产与传递的全方位整顿,以供应实时有效的讯息,待传播对象适用。因此,讯息数量极为庞大,而网络的虚构性、隐匿性与透明化让讯息传播一度失控,其可靠性更是遭遇严重挑战。[3]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理念接受能力较强,然而其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对讯息的甄别能力有限,特别是目前改革正在不断深化,社会难题不断涌现,部分讯息通过各类媒体的传播,往往会夸大其词,部分充斥着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调、理念也在网上不胫而走,导致很多大学生将其奉为新理念、新观点甚至走进思想误区,从而使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上产生削弱。[4]
2.挑战形势政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以往的形势政策教育中,教师作为讯息传递者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在全媒体环境下,互联网科技让文化资源共享,导致教师在讯息获得上与学生完全对等,部分学生俨然已有超越教师的趋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改变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主动发掘延伸,提升自身政治素养,把握学生思想脉络,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和最真实的诉求着手,才能帮助大学生培养真善美精神品格,激励大学生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
3.变更大学生传统阅览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以电视、互联网为主流传播媒介,以电影、图像符号为基础表意模式的视觉文化在当今时代受到欢迎,形象生动、简易、喜闻乐见、倡导视觉享受的浅阅览模式是当代大学生的首选。因此仅靠灌输模式“强迫”学生学习,硬性维护教师权威,并非良策,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产生抵触甚至厌恶情绪,这也是构筑中国梦的现实阻碍之一。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政策教育的应对策略
1.提升媒体素质,辩证评判问题
1992年,美国媒体素质研究中心对媒体素质进行了界定:媒体素质是指大众对媒体讯息的挑选、解读、提出疑问、考评、制造、产出与思辨的反应技能,对负能量讯息的甄别是媒体素质是否优秀的关键判断依据。高校应通过设立媒体素质有关教程、开创媒体实操风气、强化媒体素质宣传等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媒体认知。当大学生面对繁多芜杂的海量讯息时,能够以批判的眼光,真正地成为媒体讯息“汪洋”中的总舵手,主动辨别真伪善恶,不再迷失方向。
2.利用媒体资源,精心开辟阵地
高校辅导员应利用新媒体资源,开辟互联网新阵地,创建专题教育网站。利用微信群、QQ群等共享教育资源,并利用新媒体优良的交互特征与传递快速特征,以电子刊物、微博群等新媒体工具为载体,开设公共专题。使用微博、微信等考评工具展开互动、评价,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从单纯的学生角色演变成政治参与人,逐步完成职业化和社会化转变,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提升形势政策教育的质量。
3.创新教学模式,保障质量效果
高校辅导员在形势政策教育过程中,关键要注意教学版块的应激性与预判性,对当前重大社会问题应第一时间精准传播,全方位解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专注。在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角,利用问题教学法、场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互动类教学方法,让形势政策课堂重焕活力,灌注生气。
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微博参政”与高校形势政策教育
1.大学生“微博参政”对形势政策教育的影响
形勢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元素,其初衷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将其三观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引导。但是近年来微博的突然兴起,传统教育模式所受到的明显冲击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微文化对传播主体的约束较为微弱,准入标准极低,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带来一定挑战。一些权威性的微博领袖甚至可以主导舆论走向,一呼百应,其跟随者多为大学生。但这些人的素质往往参差不齐,让其完全主导大学生思维显然和我国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初衷相悖,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更是不堪设想。
2.解读“微博参政”,创新形势政策教育新举措
(1)探究学生诉求,改进教育理念
目前,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与网络文化的荒诞不经使得大学生的意识思维不断变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将理论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依靠日常沟通疏导、关心帮助,完整解读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和心理特征。心理学专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学说,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归宿、自尊、自我实现等五大层级,高校辅导员应解读学生对政治理论的需要在哪一层级上,并反省我国的形势政策教育是不是已经做到最好,能不能让学生的需要层级得以提升。
(2)解读微博媒介,拓宽教育渠道
高校辅导员应解读好微博的功效、特征与优点,了解其传播途径与规律,尤其要解读好焦点议题与舆情走势。高校辅导员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互联网焦点议题的发展态势,激发的社会反响,以及对形势政策教育的作用进行实时预先判断,并在第一时间寻到应对策略。同时,还应引导大学生运用国家机关微博对互联网焦点议题进行实时探讨。
(3)强化个人素质,提升教育水平
鉴于形势政策教育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模式,空洞的讲解、单调乏味的言语肯定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反之,假若辅导员具备敏感的观察能力、强大的解读能力、清楚的表述能力、感人至深的感染力与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问题均能及时有条理、有效率地完成答疑,甚至与“微博领袖”展开辩论,对其不合道理的言论进行反击,以正确的思维来引导学生。那么,此举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对微博的占領,也会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在构筑中国梦、创新未来的号召下,怎样化解形势政策教育的困境,找到应对策略,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永不过时的命题。高校辅导员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要培养学生以科学端正的态度分析洞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形势政策教育运行机制,最终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思想理论教育》2013年第17期,第38-44页。
[2]王永贵:《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4期,第15-20页。
[3]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现状的实证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第42-44页。
[4]张静、贾凯:《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第11期,第23-24页。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