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
2018-03-27王伟舟
王伟舟
【摘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大趋势影响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是,目前各地本科高校专业设置情况不尽相同,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这不仅是高校自身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必然结果,对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研究体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
基金项目:2016年度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省民间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16JK2116)课题成果;2017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陕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研究》成果。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一定区域下专业型人才供应的主要来源,其专业设置的优化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因此,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深入研究,使其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对高校自身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大有裨益。
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与关系
1.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概念解析
专业结构主要包括专业服务的对应结构、学科关联结构、生命周期结构、规模结构等。高校专业结构是其办学框架设计的基础,是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学科及专业的优化与调整是高校自身提升和进步的基础,包括专业设立、优化和动态调整三个方面。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产业结构调整通常需要在国家或地区自身科学发展战略布局下进行,对某个阶段的社会资源在各产业的分配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产业结构适应社会整体发展的需求,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1]因此,专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都有着自我完善和自我促进的特征,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就体现出重要的价值。
2.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从世界层面的经济发展潮流来看,产业结构变化与新兴行业和产业的出现密不可分,新兴行业和产业想要谋求进步和发展,必须以专业型人才为支撑。高校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是地方人才输送的主要来源,其专业设置与人才类型紧密相关。因此,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和优化,要在产业结构变动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在层次、布局和类型结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方向和力度也需要与社会整体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适应,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地方应用型高校是以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使命,在进行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时,应注意地方产业结构在人才类型、人才梳理等方面的需求,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重心,使人才供应最大化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反向刺激学校自身的发展。
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专业布局十分不合理
目前,各地方本科高校所设置的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二级学科,存在门类学科设置跨度过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和整合,师资力量共享与提升也因此受到影响。同一专业所涉及的五六个二级学科并没有紧密的联系,各学科之间并没有有效渗透交叉,各学科间的交叉过于生硬,很难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无法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呼应的专业群。总体上讲,各高校仍是传统专业相对强势,办学定位相对模糊,理念落后,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足,自主性办学意识不强,新兴的社会所需专业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人才培养也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极不相符。
2.专业设置与优化盲目性严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脱离
专业设置和调整对高校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这关系到高校自身资源的配置和发展。但目前各高校专业设置随意性和盲目性十分强,专业设置和调整相对草率。首先,各高校专业设置盲目追求多而大,都希望专业尽量全。其次,各高校的办学条件不同,许多高校在设立、调整专业时,仍以自身的办学资源为基础。然而,某些专业的设置并不与高校自身相适应,即使设立、优化了产业结构所需的专业,也不能达到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最后,地方高校专业的设置缺乏科学设置和引导,在设置调整某个专业时,没有经过严谨的市场需求调研,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忽视了市场的导向作用,使高校专业结构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甚至相背离。
3.各高校间盲目攀比,忽略了自身办学条件,专业质量难以保证
总体上讲,各高校间的历史、文化、硬件条件不尽相同,理应依据自身情况设置相应的专业学科,但近年来地方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缺乏合理的布局,存在盲目攀比现象。同时,专业数量呈现明显激增态势,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过量设置新兴专业,导致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配比严重不足,阻碍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此外,不同高校自身条件不同,理应依托自身相应的资源发扬自身特色,但一些高校发展方向及定位存在偏差,前瞻意识淡薄,在专业设置和优化方面贪大求全,效仿知名高校的情况严重,进而导致全国高校专业设置相似性极高,地方高校并没有体现出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3]例如,某些师范类院校大量设置了经济类、管理类非師范类专业,除了高校的名字,完全看不出是一所师范院校。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不仅不能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反而影响了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社会化供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阻碍。
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优化的建议
1.加强对学科专业宏观调控与社会人才需求的预测
高校专业设置与优化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但地方产业结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变化速度较快,趋势性相对明显。各高校在设立、调整相关专业时,应注意现阶段产业结构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所产生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上具有一定前瞻性,保证专业人才供应和产业结构调整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下,促进社会资源与高校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专业设置与优化行为的正面效果。[4]
2.杜绝盲目跟从,力求在专业上形成自身的特色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过程中,应注意特色专业设置和调整,依据高校自身的底蕴、资源和办学条件等因素,在强势型、特色型专业上下功夫,形成属于自己的办学特点,并为产业结构中某个行业提供人才支撑,让高校所设立专业的功效性最大化。
3.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建立专业调整的长效机制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动升级速度是很快的,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也是瞬息万变的。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应具有前瞻性,在专业调整时也应注意与社会结构调整保持平衡,不能因为某个行业的需要,设立了某个专业,短时间内又因为专业人才的饱和而取消专业。动态、适当地调整使高校专业层次符合社会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实现高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
总结
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设置和优化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两者息息相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经济发展为重心是目前各项工作开展和调整的基础,区域性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离不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供应。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应以区域性产业结构变化为基础。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联,高校专业设置和优化也以服务产业结构升级为主导,更加科学化,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面对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各高校在自身专业设置和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专业层次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引起的人才需求变动要有前瞻性,发挥高校自身专业特色,建立长效调整机制,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沈慧、张克荣:《产业结构调整的地方高校专业优化机制研究》,《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年第5期。
[2]杜才平:《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第8期。
[3]李永久:《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第12期。
[4]季芳芳:《区域产业结构变化与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统计与管理》2014年第10期。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金融学院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