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段式培养体系研究与探索
——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

2018-03-27李艳洁王庆材张晓文聂鑫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意识大学生

李艳洁 王庆材 张晓文 聂鑫 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国家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知识转化、加强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合作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段式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本文中是指对农林院校的大学生建构全程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根据学生特点,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与内容,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细化,在每个阶段选择对应的方式进行培养,直到本科毕业。

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一年级新生在自身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方面有很多不足,无法预测创业前景,也无力应对创业困难[2]。因此一年级阶段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得创新创业意识。

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过程中,林学院通过以下方式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常态化工作;(1)充分利用网上平台作用,比如易班、知到、智慧树、慕课等软件,将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供学生在线学习;(2)班委配备中增设创新创业委员,定期对创新创业委员进行培训,将培训思想传达至班级,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热情;(3)扩大宣传力度。学院利用学生会、宣传部等机构,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活动力度(4)大一上学期以必修课形式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等基础课程,让新生对创新创业有所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技能。

二、夯实课程体系

二年级阶段主要结合创新创业社团,鼓励学生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学校从顶层设计层面根据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相关的教学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设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

在设置课程体系时,(1)开课形式要多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必修课与选修课想结合,课上学习与课下实践相协调等多形式来穿插进行;(2)在教学方法上要尽量避免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可以采取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普及最新的创新创业成果、研究进展、管理经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3)在学分认定上,把学生的创新创业成绩转化为学分,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比如我校学生通过线上的慕课学习获得相应学分,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的成绩也转化为学分,通过这个方式夯实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掌握创新创业方法

三年级阶段主要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掌握有效得创新创业方法,将前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付诸实践之中,着重培养创新能力。

林学院竞赛平台主要以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要目标和导向,林学院筹备承办校级“新思路”创新创业大赛。主要模拟国家级、省级的比赛形式和比赛内容,在学院开展指导和评比工作,营造比赛氛围。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购置创新训练软件和硬件设备,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跨专业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在教学之余面向学生开放共享。林学院根据各个专业特色,充分利用好创新创业团队对大学生引领和辐射作用,建立八支创业团队,即“新丝路蚕桑综合开发”、“水培花卉”、“园林景观设计中心”、“栋梁之材木文化创业团队”、“花香坊”创业团队、“插花艺术工作室”、“艺林绘画工作室”和“绿源组培”,八大创业团队涵盖学院现有的八个专业,极大扩大学院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初步健全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四、创业实践

大四阶段学生面临就业问题,而创业本身是就业的一种方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提高学生创业的比例和成功率。

招募有创业决心的学生和创业团队在学校或去孵化基地创业实践,并定期聘请企业界人士指导。将实践过程转化为模拟创业。如我院蚕学这个一度就业困难的专业,因“新丝路”创业团队推动,蚕学专业毕业生创业比例达20%以上。团队创始人王传振,毕业后放弃了选调生的机会,回到家乡德州市夏津县,成立了特色农业合作社,创办了新丝路农庄,其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的事迹,先后被大众网、政协报等媒体报道,这是他们的产品如桑叶面条、桑叶茶、桑椹干、桑椹饮料、桑椹酒、蚕丝被成功推向了市场,取得了显著地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不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适合创业,但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在校大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把创新创业行动建立在知识的积累和人脉的聚集上,为未来创业奠定基础。

五、结语

构建全程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实现了大学生理念到实践的转变与升华,从初步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到学校夯实课程体系,再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就业目的。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意识大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大学生之歌
意识不会死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