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2018-03-27唐山学院宣传部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舆情校园文化监测

唐山学院宣传部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为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1]”而高校网络舆情需要结合新媒体的特性,具体描述为:新媒体传播环境下,以互联网及各类新媒体等平台为载体,以高校相关事件为核心,师生和社会所有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事件发酵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意义

(一)重视高校网络舆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网络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世界性信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高校大学生了解时政,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高校也必须直面许多问题。十九大提出教育综合改革,让中国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这为高校开展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了前提。

(二)高校网络舆情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2]而高校网络舆情恰恰是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体现,它能够及时的反应当下师生的思想动态,引领众多师生的价值取向,传播先进的文化,塑造良好的精神氛围等等。所以,高校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研判和管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

(三)搞好高校网络舆情亦是加强对外宣传塑造良好形象

高校加强对外宣传是塑造良好形象的有利途径,既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关注,同时还能获得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充分信任,加强企业、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从而使学校获得更多的推动自己发展的资源,提升学校竞争力和知名度。所以搞好高校自身形象,尤其是在出现关于学校负面舆情时塑造良好形象,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一)重视不足,意识依然淡薄

高校网络舆情工作首先领导重视不足,导致整体意识淡薄,进而影响了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工作机制等,致使高校未能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欠缺应有的经验和能力。据调查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舆情监测系统并非自主研发,而是在市场中采购且软件形式纷杂、系统性不强,这对于校内外舆情监测情况只能靠外界提供,不能第一时间掌握,软件的使用和系统的升级也会增添诸多麻烦。

(二)缺乏完备的组织机构,缺乏协同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党委宣传部同志负责,缺乏专人专管的常设机构来从事管理工作,更多的是针对某件事临时抽调人员组成临时处置小组。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难以控制,言论发声有多种渠道,临时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背景,没受过正规、系统的舆情培训,处理舆情事件是往往是以领导的意见为主。高校相关工作部门缺乏沟通交流,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的网络核心工作团队,缺乏相应的工作体系,更缺乏相应的舆情预警预案进行指导。

(三)舆情信息收集机制与形式不适应

高校舆情信息收集的方式主要靠人工收集,在新媒体环境下,浩瀚如烟的媒体平台仅靠人工极容易遗漏信息,错过时机。据调查,多数高校在收集舆情信息设置的工作人员不超过2名,更是大大减少了信息量的收集和判定。

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对策

(一)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控、预警机制

采用大数据监测手段,提升获取信息的效率,把人力在此项工作中解放出来。高校网络舆情监控要是成系统,有归类的,比如在大数据监测手段的方式下,建立大数据库、设置关键词,对监测到的舆情事件进行分类分档管理,把监测到的舆情事件分成不同档次并且对应不同的处置规范要求,从而提高处理舆情事件的效率。

(二)增强高校内部舆论引导能力

在舆情引导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1)建议宣传部门成立舆情应对的专门科室,设置专业工作人员主管舆情工作的岗位。2)在相关职能部门选引导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政治素养好的干部一起参与。3)从学生中挑选学生干部、学生社团负责人、校园新闻中心成员等组建学生引导团队。

(三)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的经费投入,建立舆情会商机制

平时鼓励引导舆情的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提升工作业务水平。建立专门舆情中心,与其他高校构建共享数据库,实现高校间的交流互通。购买时效性强、数据监测稳定且反应及时的舆情监测系统,或者加大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研发自主检测系统。成立舆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统筹协调舆情工作的具体推进落实。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建立专家智库,为舆情应对出谋划策。在人员构成上,专家智库不仅应包括人文社科领域教师、对舆情规律有研究的新闻传播领域专家,而且还应该覆盖学校各个学科;在智库规模上,并不局限于核心团队架构,可适当扩大,保证力量充足;在运行机制上遇某一领域相关舆情时,则请具体学科的专家参与会商。[3]

总之,高校网络舆情随着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和影响呈现出时代的特点更加复杂多变,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引导和研究还有更深、更广的内容需要我们去做进一步的探求。

[1]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校园文化.百度百科

[3]陈明海,闻静超.全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探析[J].《北京教育》杂志,2017-04-17.

猜你喜欢

舆情校园文化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消费舆情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舆情
舆情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