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记者走基层的创新研究
2018-03-27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闻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闻中心
在基层中,有大量的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源泉,基层新闻生动、丰富、富有生命力,在这一背景下,基层采访工作也受到了新闻界的关注,央视新闻《走基层·蹲点日记》的成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一名基层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采访的度,在尊重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做好新闻的关键。
一、电视新闻记者走基层的常见问题
(一)基层民众的抵触心理
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基层民众对于采访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认为接受采访就是“抛头露面”、“家丑外扬”,这种错误思维理念的存在给记者的采访带来了一些阻碍,即便群众接受采访,也不愿意为记者吐露心声,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
(二)记者的专业素养问题
在基层电视台中,往往对记者的要求相对宽松,部分记者甚至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就上岗工作,在采访时,也缺乏基本素养,无法引导采访对象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部分记者在采访时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影响了采访的质量,采访创新性不足。
二、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走基层的创新
(一)走基层要避免“走马观花”
基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战场,也是新闻的原产地。作为新闻从业者,在基层采访中,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身系基层,避免“走马观花”,不仅要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还要与基层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在态度、立场、情感方面,贴近群众,有效发动起基层群众。树立起“想基层群众所想”的思想,发挥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作用。
在《走基层·蹲点日记》中,其选题都具有针对性,瞄准百姓关注点和群众身边事,其中报道的人物都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先进人物,都是普通人,之所以能够得到受众的认可,正是由于这档节目聚焦于普通百姓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真正表达了群众所想、所学。在《马子硕的求医路》中,揭示了河北农村白血病马子硕与家人在进京求医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将医疗资源的复杂性、供需矛盾深刻的揭示了出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展示了医院、政府、医生做出的种种努力。报道做到了以小见大,这种真正帮助老百姓解决难题的报道,在一经报道后,很快在社会上掀起了波澜。
(二)走基层要真正融入群体
基层群众是采访工作的素材源泉,也是记者的服务对象,同时,报道出来的新闻是给广大基层群众看的,作为记者,必须要深入了解群众。具体来看,首先要具备群众思想与群众意识,采访工作不仅属于工作,也是一种典型的生活体验,对于记者而言,要放下任务包袱,将走基层当做自己宝贵的人生体验,真正融入到基层百姓的生活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记者必须要能够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采访水平,这样,面对采访对象,才能产生深刻的体会。最终的新闻也更具有说服力,也更加客观、真实,这是新闻从业者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新闻记者的本职素养。
在《走基层·蹲点日记》——《塔县皮里村蹲点日记》中,为我们讲述了塔县皮里村孩子上学的艰辛之路,为了做好这档新闻,记者在塔县皮里村中蹲点拍摄了半个多月,在拍摄过程中,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共同经历这艰难险阻的求学路,真正做到了融入基层,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记录了一路的困难和危险,也让报道出的新闻更加真实,具有感染力。
此外,走基层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基层与其他采访类型不同,对记者的要求更高,记者也有更多体验基层生活的机会,为了做好报道,记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把握好采访要点,静下心来与采访对象沟通,感受采访环境,深入研究采访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灵活变通,化解难题。此外,还要注意到,在走基层时,常常会遇到各类突发状况,为了达到创新报道效果,必须要灵活变通,适当对采访内容作出调整,紧扣主题。
(三)学会提问、认真倾听
人是电视画面中最具表现力的元素,选准新闻人物,主题报道就会更具贴近性和内涵。提问、倾听都是新闻采访的重点内容,巧妙的提问是让采访对象开口,提高采访创新性的重要途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说过:“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在采访时,要尊重采访对象,营造平等的沟通氛围,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与采访对象闲聊,尊重采访者的隐私,禁止为了追求独家新闻触及采访者的伤痛和底线。而倾听则是获取新闻信息的情绪,在倾听时,要注视采访对象,不能左顾右盼,在走基层中,很多普通群众都没有在镜头前开口说过话,面对镜头,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也容易偏离主题。在采访时,要合理引导,抓住重点,对于健谈的采访对象,不能随便打算,要做到见机行事,转换话题,围绕报道主题开展工作。
三、结语
基层采访能够锻炼记者的采访、社交能力,升华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是新闻记者为民排忧、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的重要体现。为了实现电视新闻走基层的创新,作为新闻从业者,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拉近媒体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观众的思考。
[1]程建平.回归与创新——改进电视主题报道的思考[J].电视研究,2014(06).
[2]李中书.创新提升电视主题报道,推进与受众的“共振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6(07).
[3]时汉枫.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J].新闻爱好者,2011(08).
[4]谢佳沥.央视“新春走基层”主题报道的特色分析[J].新闻世界,2012(06).
[5]蒋铼.主题报道的新解构——《改革巨擘绘宏图》采写体会[J].传媒评论,2017(11).